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1 / 2)

着,你给我燃烧啊,啊,爆发起来啊”

无论打猎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搞回一只兔了,也不要说我和周玉起,是如何歪打正着的收获不菲,真正失职的,还是他们的队长林铮。他用了整整两个小时,硬是没有把火升起来。

面对这一幕,周玉起傻眼了。虽然生吃肉,应该是特种部队军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是他还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更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战胜如此艰巨的挑战。最重要的是,那条长得像是蛇,就是多了四条腿的蜥蜴,如果不烤熟了,有谁敢吃

估计林铮和邱岳这两位队长,都不敢去碰

不用打火机,不用火柴,不用任何现代化取火工具,让一个普通人说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取得火种,估计你也能随口说出什么燧石取火,什么钻木取火之类的名词。但是如果让你实践,大概你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当中。

林铮第一个选择的就是燧石取火术。他一路上也曾经留心,拾了几块白色的石头。但是这种工作,绝对是一个技术活,选取的燧石不过关,就算是找了干树皮里面最容易点燃的火绒,可是格斗军刀背面都快在石头上敲出缺口了,火星也是在飞溅个不停,敲敲打打了一个多小时,愣是连烟都没有冒出几缕。

发现事不可为,林铮又把目标转移到钻木取火上。但是说实话,折腾了几下,他很快就发现,这更是一项耐力与技术并存的工作。钻取的位置不对,火绒的放置方法不对,自然是取不了火,钻着钻着手臂发酸,手掌和树枝之间磨擦过度搓得发疼,稍稍停顿,木头上好不容易出现的一点温度,也会再次归于平淡。

总之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林铮队长,除了手中那块被钻的出了一个小洞,还微微焦黑的木块之外,当真是一无所获,一事无成。面对这样无奈的现实,巧夫难为无火之炊,也难怪大家大眼瞪小眼了。

反正我是无所谓,生吃还是煮熟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其实林铮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小子就是不习惯那味道,不在特殊的情况下坚决不吃生的。

“报告队长”突然有一名队员举起了右手,道:“我二舅是负责管理市第二监狱的,那里专门关押重刑犯。我找二舅玩时,还曾经偷偷帮那些监狱里的犯人买烟,顺便见识了一下他们比较奇特的点火方法,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可以试试看。”

在这个时候,死马也要当活马医了,林铮轻轻一挑眉毛,道:“说说看。”

“监狱里的犯人,可以私藏烟,就算被发现了,处罚也不会太重,可是如果他们私藏火柴,往大里说,那就是私藏危险品,他们绝不敢冒这个险。所以他们都是用一些土办法点火。”

那名队员思索着道:“当时他们还教过我这个办法呢,可惜我从来没有自己试验过。他们是把抽过的烟灰,混合有白鳞的洗衣粉,一起放在一张一指多宽的纸条里,捻成纺锤状,然后用厚底子的布鞋,在水泥地板上不停的搓。搓上几分钟搓热后,再拿起那个纺锤状的东西用力一拽,在撕成两半的同时,火就烧起来了。”

林铮侧起脑袋,思索了片刻,道:“的确是好办法,比钻木取火有效多了。”

周玉起挽惜的道:“只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带着白鳞的洗衣粉。”

“没洗衣粉,也一样比傻傻的拿根木头,在那里钻啊钻的强。我怎么就没想到用鞋底,来代替手掌呢,看来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的啊”

在啧啧轻叹中,林铮霍然站起,他用刚才那个学员说的方法,把很容易被引燃的火绒裹进两张宽的纸条里,脱下自己的皮靴,看看底部过于棱角分明的靴底,他最后还是抓起自己的军用背包,把它折成几层,然后用它当工具,开始不断揉搓那个纺锤状的纸团。

十几分钟后,放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被林铮用背包不断搓揉的纺锤状纸团里面,缓缓飘出了一缕青烟,看到这一幕,林铮搓得更带劲了。又过了几分钟,淡蓝色的火苗,终于撕破了纸团。林铮抓起最容易点燃的树皮,小心翼翼的把火一点点引大。而在这个时候,站在周围替他挡住微风的队员们,已经是齐声欢呼

正文 第四十六章 玩

更新时间:2013922 14:42:09 本章字数:3344

现在清点他们忙碌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战利品半尺长的鱼十三条,早已经断气的刺猥两只,谁看了都觉得头皮发炸的蜥蜴一条,不算肥大,但是谁看了都忍不住咽上一口口水的野兔一只,被蚂蚁啃过所以肯定没有毒的蘑菇一堆,野生蚕豆三大把,发现有兔子啃过,所以肯定可以食用的野菜四五斤,外加青不拉叽,一看就不怎么甜,而且表面光滑,连虫洞都没有的野生水果四十多颗。

噢,对了,还有一条邱岳抓住野兔后,又四处乱逛,顺手逮住的蛇。这条蛇有没有毒,不晓得,但是它有三四尺长,看起来骨头不少,肉也不少。用邱岳的话来说就是“少说也顶十几、二十根鸡脖子了吧”

忙到现在,已经将近下午五点钟,一群早饭都没有怎么吃的学员,早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听了邱岳的话,别说,在场不知道多少人,看着那条足以吓得女孩子放声尖叫的蛇,眼睛里已经散发出绿油油的光芒。

在我的指引下,林铮一行人,轻而易举的把目标,锁定到一种名字叫扁担藤的植物上。

因为这种藤长得形状象扁担,而获得了这个学名。它是一种四季常生的植物,一般依托树木的枝干盘绕生长,整根藤的长度大约是五米至六米,叶面宽度大约有三厘米。只要用刀砍断这种树藤,肉眼可以清楚的看到树藤内的树筋收缩,很快就会有可以直接饮用的清水从里面流出来。生活在西方版纳的傣族土著,在进山打猎时,通常都不携带水壶,口喝的时候,他们只需要找到这种随处可见的树藤,就自然可以取得足够的饮水。

对了,在这片热带丛林中,还有一种植物,可以直接被称为“水壶”。这种植物,是直径十厘米左右的青竹,它们一般生长在山沟或者峡谷的两侧,在下雨时这种竹子会吸收大量水分,存储进自己的竹节内。大家只要把它想象成椰子,就不难理解它的水分含量。精通热带雨林生存的人,在口渴需要饮水时,看到这种青竹,只要用力摇晃,里面发出有水的“沙沙”声响,而竹节四周又没有虫眼,就可以直接用刀子,在竹节上面钻孔,用细竹管探进去直接吸取。

这种存储在竹节里的水,不需要消毒也不需要过滤,而且带着青竹特有的清香,在云南边防军人口中,它被称为“直立的凉泉”。如果需要野炊的话,甚至可以直接把这种有水的竹节砍下来,把大米、辣子和咸肉直接填进去后,把口塞紧丢进火堆里直接烧烤,半个小时后,劈开竹节,里面就是热气腾腾的咸肉辣子米饭。

水的问题暂时不需要再考虑,食物材料也准备妥当,火也升了起来,剩下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把竹筒吊到架上,可以当锅直接煮稀饭,但它们毕竟直径只有十厘米,容量有限,根本不适合煮十八个人能一起进餐的大锅饭,一群人在林铮的带领下,找到了一个直径超过一米,足足有四十多厘米深的石穴。把他们采摘到的野菜,二十几段“鸡脖子”,切成块的兔肉,刺猥肉,外加野蚕豆,十几条鱼之类的玩艺,一股脑丢了进去,然后开始架起火堆,拼命烧烤他们四处收集回来,又清洗干净的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