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 / 2)

有为怕儿子饿着,关切的问道。

“爸,我不饿。”

此时,甘国阳的心里,或者应该说是党磊的心里,流淌这一股暖流。虽然这个人不是自己前世的父亲,可是在拥有了甘国阳的身体和记忆后,这就是他党磊的父亲了。

他第一次有了爸爸,第一次有了亲人的关心。若说遗憾的话,就是自己的妈妈离开了爸爸,他还是没有妈妈。

“坐着,把行李放下,再眯一会儿吧。”

时间是凌晨了,一般人早已入睡,甘有为也很累,但他不能睡,就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没事,我下午睡够了,不困。”

甘国阳一边说着不困,一边在脑子里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既然自己的相貌和在nbaive2004里面创造的球员几乎一样,那是不是代表自己也拥有了那个球员的篮球能力

想到这里,甘国阳瞬间兴奋了起来,那还会觉得困。他现在恨不得立刻找个篮球过来试一试,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浑身充满了出sè的球技。

不过这里可没有篮球,更没有球场。

于是甘国阳想到试验自己是否拥有了超凡篮球能力的唯一办法,摸高。

在拥有党磊的记忆前,甘国阳也是个篮球爱好者,不过在他居住的小城市的学校里面,篮球架是弥足珍贵的。篮球场也不是水泥场,而是土场。

甘国阳凭借着自己不俗的身高,在学校篮球场上也算一霸,虽然大家的水平都很菜。

甘国阳个子虽然高,不过弹跳比较一般,跑步纵跳大概60厘米左右,以他的臂展,勉强可以扣篮。

这种弹跳能力,在nbaive2004的弹跳评分里面,应该也就40左右。

而甘国阳创造的球员gu,弹跳能力值是65,那么纵跳应该在85厘米左右,这种弹跳,应该可以轻松的摸到3米40的高度。

甘国阳立刻从休息的椅子上站了起来,抬起头,开始找一个合适的摸高器。

“诶,国阳,你去哪儿啊可别乱跑”

“我去上厕所”

“厕所厕所好像在那边”

溜达了一会儿,甘国阳终于看到了悬挂在大厅zhong yng的一个大钟。

这个钟离地大概有三米五左右,如果甘国阳真的拥有了在游戏中设定的弹跳能力,那他用力的冲跳,应该可以够到这个钟的下延。

甘国阳四下看了看,发现人不多,应该不会有人注意他。便慢慢地向后退了两步,开始蓄力。

然后,他脚往后一蹬,猛地向前冲,在靠近了大钟后,奋力跃起,在空中伸直了胳膊,去够那高高的挂钟。

什么也没摸到

甘国阳双脚重重的落在了地上,他觉得有些喘,心跳也加快了,这一跳费了他不少劲。

可是,他确实什么都没碰到。

他看着自己的手,又抬起头看了看那高高的挂钟,刚才跳起后他发觉,当手离得挂钟还有30多厘米的时候,自己就上不去了。

甘国阳觉得很失望,自己好像一个傻瓜,没事去够那么高的钟,连摸到它的希望都没有。

本来他觉得没人看他,现在他觉得好像很多人都在看着他,还在笑话他。他一回头,却又发现根本没有人。

“国阳啊,怎么了那么高的钟你哪儿够得着啊”

甘有为刚才也看到了儿子的行为,看他闷闷不乐的回来了,就说道。

“没什么,就想试试。”甘国阳还是有些郁闷。

“放了暑假你都没打过球吧以后多练练,自然会跳的高的。”甘有为安慰起了儿子。

“嗯。我想休息会儿。”

没有得到游戏里设定的能力,甘国阳的兴奋劲也褪去了不少,疲倦涌了上来,他眯着眼睛靠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

甘国阳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终于获得了在nba游戏里面设定的能力。

他被nba选中,开始为火箭队打球,在球场上大杀四方,获得无数的总冠军。

最终,他的球衣将要在火箭队退役。不过,他选择不退役自己的11号球衣,而是要把它传给另一个中国巨人,姚明,让他承载着自己的辉煌,去开拓新的未来。

“国阳国阳醒醒,要去检票啦”

甘国阳正在做着nba的美梦,却被甘有为叫醒了,原来已经过了十二点,要开始安检了。

甘国阳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提着行李和甘有为一起往着安检口走去。

八十年代,中国机场都是“大羊圈”式的安检。在候机楼的入口设一个安检口检查行李,然后乘客带着行李进入候机楼,再接受一次安检,这次除了要把行李再检查一遍,还要做全身的搜查。

不像今天,行李检查和身体检查是分开的,人把行李一托运,就可以不用管了。

甘国阳和甘有为背着大包小包,通过了两道检查,进入了候机楼,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候机厅里面的人不是太多,从衣着上看,都很老土。当然这是用后世的眼光,用八十年代的眼光看,能坐飞机去美国的,都是了不得的人。

甘国阳闲的无聊,就从书架上拿了一份报纸看看。

那时候报纸的种类很有限,最多的就是人民ri报,解放ri报,还有上海本地的新民晚报。

甘国阳拿到是一份人民ri报,是昨天的,6月27号的报纸。

报纸的头版头条,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表明之前的动乱已经彻底结束,错误将要被纠正,新中国的历史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甘国阳合上报纸,想着将要焕然一新的中国,而自己却要在这一刻离开,去往大洋对岸,不禁有些感伤。

在他回到过去,1981年的时候,他也想过,如果自己能留在中国,那就可以像一些小说里面写的一样,开了天眼,跟着国家政策走,顺势而为,八十年代和他父亲搞个体,九十年代买股票,进入二十一世纪就炒房。

名誉、地位、钱财,将滚滚而来。

不过,最后他却想通了,其实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就算知道了以后的历史大势,也并不代表能在这巨变中成为一个弄成功的cháo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