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虽一直伫立窗前,但他此时诚所谓不知东方之既白,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万道金霞已铺展在东方。
看着眼前灿灿的霞光,虽是一夜未眠,张素元的精神却清爽之极,步出闺阁,就见佘义依然立在门边。
张素元冲佘义歉意地笑了笑,只要他不睡下,佘义就决不会去睡,他说也没用。
还没有走到客厅门口,就听里面传来阵阵笑声,张素元知道众人也都一夜未眠。
一走进客厅,金静殊的目光就不错眼珠地死盯着他的脸,张素元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于是冲她微微点了点头。
几乎同时,金静殊和顾宗羲一直暗中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下来。虽说张素元出来的越晚,他们成功的希望就越大,但这种事谁敢担保
顾家是江浙望族,父亲顾尊素是西林名士。一年前,顾尊素被阉党迫害致死。
父亲死后,顾宗羲当即从书斋中投身复社,加入了对抗阉党的行列。
父亲的死对顾宗羲刺激极大,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在西林党“抑尊分权”的基础上写成了名传千古的明夷待访录。
顾宗羲投身的复社是继西林党之后又一个由江南士大夫等文人学士组成的社团,人称“小西林”。
其实,西林党虽以党名之,却非是什么党派,它只是一些见解相近的人的统称而已,而复社虽以社名之,创社的宗旨也是为砥砺学问,但它却是真正的党派。
复社不仅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其代表的利益也更明确。
张素元这样的人物,复社当然不可能忽略。知道张素元受阉党排挤去职后,顾宗羲主动请缨来接近张素元,但他接近张素元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复社,为了对付秦桧贤。
思想成熟之后,顾宗羲虽然清楚,要想在活着时就践行他的理论是多么不切实际,但也不可能完全死心,他总要找机会试试。
顾宗羲知道,他没有能力推行自己的主张,所以他必须找到有能力的人,然后他要做的就是接近、影响这个人,直至接受他的主张。
环顾天下,顾宗羲唯一看上的人就是张素元,所以他密切注视着张素元的一举一动。
途经南京之时,他顺路来探望红颜知己河东君,闲谈之际,顾宗羲得知红颜知己竟与张素元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这层关系说深也深,说浅也浅,这全看张素元是什么人,顾宗羲对张素元的为人已相当了解,他清楚这层关系的分量,但当他说出用意后,却遭到了金静殊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件事当真非同小可。
当年,高祖季方雷因为两千年前亚圣说的一句“桀、纣无道,汤、武诛之”就要毁掉亚圣塑像,迁出供奉了一千多年的文庙 ,现如今,若顾宗羲这等言辞一旦外泄,那天下再大,也将无他容身之地。
虽然金静殊执意反对,但终是拗不过顾宗羲,最后两人达成了妥协:由金静殊先一步步试探,最后让不让张素元看书稿也由她决定,而送请帖就是试探的第一步。
张素元的表现令金静殊大感意外,她没想到官场之中竟还有这等不着一丝尘迹的奇伟男子
金静殊相信,不管张素元最终如何看待这部书稿,顾宗羲都不会因此有任何危险,所以她才将书稿拿了出来。
一个心愿已了,另一个就会接踵而起,不担心顾宗羲的安危后,希望倾情所爱的男子达成心愿的心情就愈加迫切,她甚至比顾宗羲本人更紧张张素元的反应。
金静殊知道,在这种事上,以张素元为人,他接受就是接受,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其间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不论张素元对她的关爱到何种程度,在这种事上都无足轻重,她不可能影响张素元一丝一毫。
那份书稿,她半柱香的时间就能倒背如流,可张素元却在她的闺房中整整呆了一夜。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她和顾宗羲一样,希望在增加,心中的忐忑就更在增加。
当金静殊终于确认了张素元正向她微微点头后,整个人几近虚脱,但在虚脱之后就是无比的轻松和喜悦,从此之后,她将拥有心爱的丈夫和在睡梦中都会让她自豪的大哥
“顾先生,累么”张素元问道。
“晚生的心情和您一样,何累之有”说罢,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好,静殊,你去准备一桌酒菜,我想和顾先生边吃边谈。”张素元对一旁目光炯炯注视着他的金静殊说道。
“厨下的大师傅一直等着呢,酒席这就摆下。大哥,你这边请。”金静殊的声音轻快得有如空谷黄莺。
“夫人,你和凤玉先去睡吧,我和顾先生有事要谈,林雨,你也一起来。”张素元吩咐道。
“好的,大哥。”方林雨兴奋地站了起来。
刚才一听大哥说有事要和顾宗羲谈,方公子这心里就开始起急,以往老爹一和大哥谈事的时候,总把他赶出去。在家里还好说,因为老爹就是老爹,他有什么办法但在这,要是大哥也这样,那他在凤玉面前也太没面子了,不过大哥就是大哥,虽有时也让他起急,但却从未做过一件真正让他伤心的事,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如此。
三人落座后,张素元直截了当地问道:“顾先生,你是如何知道我到南京的呢”
“大人,实不相瞒,从您一离京师,我们就一直关注着您。”顾宗羲笑着说道。
“哦,顾先生,此话怎讲”
张素元知道,顾宗羲口中的“关注”就是监视,“我们”也一定是某个势力集团,难道说,顾宗羲这等惊骇世俗的理论竟早已为很多人接受不成他不禁大是奇怪。
“大人,您听说过复社吗”虽然复社的事极其机密,但对张素元没必要隐瞒。
见张素元摇了摇头,顾宗羲接着说道:“复社成立的时间不长,是由江南学界泰斗孙溥所创。创立复社的宗旨原本是为了科举,是为了交流心得,砥砺学问。复社中有不少慷慨之士,他们不满阉党横行,于是复社很快就成为对抗阉党的团体。孙溥汲取了西林党松散的教训,使复社逐渐发展成为组织相当严密的团体。对于大人高行,复社中人极为敬重,大人受阉党排挤去职后,晚生主动请缨前来说服大人。路经南京时,晚生偶然得知静殊和您的关系,所以才在这里等您。”
“复社中有多少人赞同先生的主张”张素元问道。
“大人,复社中即便最激进的人也认为晚生激进。”顾宗羲苦笑着说道。
“曲高和寡,理当如此,顾先生今后有什么打算”
“若大人果能践行晚生的主张,那晚生还能有什么打算即便大人今后所命有背道义,晚生也定遵行不误。”顾宗羲毫不犹豫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