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4(1 / 2)

才是真正可托大事之人

同赵明教一样,他明示决心后,离人就已不是祖云寿心中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是他平灭离人后的打算。方才两策,祖云寿就是在婉转地试探他的态度。这两策都立足于一点,既放任京师不顾,如此,平灭离人后就必为朝廷所不容。

如果三四年后,皇天极取道西线突入关内,那他怎么做怎么有理,因为羽翼已丰,实力已足,但要是在今年,情况就大堪斟酌。平灭离人后,若他不束手认罪,思宗必不顾一切尽倾国之力对付他。对离人,思宗做不到这一点,但对他却一定会这样,到时他的处境极可能还不如今日的皇天极

如果别有怀抱,羽翼未丰之前就绝不能平灭离人他最后一问,就等于表明了态度,所以祖云寿才会那么激动。

待祖云寿平靖下来后,张素元讲了皇天极行间的可能,以及突入关内后形势的各种变化及其后果。

听后,祖云寿沉思良久却还是没有半点头绪。羽翼未丰前不能平灭离人,而平灭离人之前又不能和朝廷翻脸,这该如何是好最后,祖云寿苦笑着说道:“大帅,云寿愚钝,以为只有将离人挡在西线之外方可。”

“挡不住的,我已连上三道本章,朝廷却毫无反应。”叹了口气,张素元无奈地说道。

“大帅,那该如何是好”祖云寿忧心忡忡地问道。

“云寿,如今别无良策,只有见机行事。今天跟你说这件事,就是让你心里早有个准备。”

张素元不再深说,他开始回答祖云寿一开始提出的粮饷问题,道:“粮饷的问题是该解决了,云寿,你回去等我消息,这里准备停当,你即通告辽东全境,向商民借银,允诺平乱之后以三分利返还。”

“大人,辽东商民财力有限,即便全力支持大帅也不可能借到这么多银两。”

“不要紧,我已令左长备下五十万两,他会分批将它们以商民的名义借出。两项加在一起,差不多可以解决欠饷的问题,但也不要一下子解决,暂时先以一月补半月的速度发放,对于特殊困难的士兵也可以酌情多发,除此而外,还要拿出一部分银两改善将士们的伙食。”

带着大帅的托付,纵马驰骋在春草如丝的大地上,祖云寿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诗情画意。

八十五章 内帑

文华殿内,思宗脸如寒冰,但他自己却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张素元奏章上的字字句句都如钢针在扎他的手指:自有辽事以来,户部一议挪借,而挪借尽矣;一议加派,而加派尽矣;一议搜刮,而搜刮又尽矣有法不寻,有路不行,是户部之罪,然法尽路断,则户部无奈何。臣伏首百拜,恳请陛下将内库多年蓄积之银钱即发百万,存储太仓,着户部星夜赍发辽东。臣诺五年复辽,然欠饷散乎军心,军心不聚,士卒何炼士卒不练,战力何来军无战力,怎期复辽强敌侍侧,将士鼓噪,危局虽不至累卵,亦险之矣,唯陛下之英明可转危致安。”

请发内帑就已经在思宗的下水上狠狠抓了一把,字里行间的威胁讥讽之意更让他怒不可遏。朝廷一时有困难,拖欠一点粮饷,怎么就军心不聚,士卒不练,军无战力张素元这是在威胁他,还是在为日后不能兑现承诺而预先打铺垫强敌侍侧,将士鼓噪,你这个督师是干什么吃的什么,发内帑就是明君,那不发内帑岂不就是昏君这不是指着鼻子骂他吗

强压下心头怒火,思宗不想在众臣面前失态,让这帮家伙小看他。头脑冷静下来,他又想起了前些日子,张素元请固西线防务的奏章。

西线一直固若金汤,为了防备蒙厥,数百年来,朝廷倾尽全力,不仅修筑了长城,还设立了遵化、蓟镇、七里坡等关门,俱是总兵级别,每城皆有战将十余名,精兵近万,但张素元为什么还要上奏章加固西线防务他当时就觉得,张素元上这种奏章别有用心。西线将帅自己都没上这种奏章,难道他们还不如远在辽东的张素元更清楚西线防务的虚实吗张素元总说辽东稳固,却说西线堪虑,这不等于说西线诸将帅不及他张素元尽心为国吗

想到此事,思宗顿生疑云,上西线防务的奏章,张素元是不是在变相要饷,为请发内帑打铺垫,故意说得危言耸听吓唬他可恨,张素元竟把他当成了可以随意糊弄的糊涂虫

“早晚要他好看”思宗眼内的森森杀机让两旁侍立的大臣不寒而栗。

“王肖晨何在”思宗冷冷地问道。

户部尚书王肖晨勉勉强强,总算将两条转筋的腿拖到了大殿中央,跪倒奏道:“臣在。”

“前些日子,朕交待的事办得如何了”思宗语气稍微缓和了点。

嗫嚅了半晌,王肖晨方才回道:“臣每天都在催促各地速速递交欠款,但现在起解,着实无银。”

不理王肖晨,思宗问道:“张洽何在”

“臣在。”门神急忙出班跪倒。

“张素元请发内帑,兵部什么意见”对这位自己选中的门神,思宗的语气大大和缓。

张洽长得虽像个门神,但心思堪称细腻,对琢磨皇帝的心思很有一套心得,说出话来十有八九能对上思宗的脾胃,今天也不例外。

“援辽之兵向为乌合之众,本无急公效死之心,一有警报,便借口缺饷,以掩奔溃之实,贼未至而汹汹,至此极也。”张洽义正词严地说道。

门神几句话说完,诸位高人无不叹服,张洽说的没一点实质内容,也就不会负上任何责任,但却很对皇上此刻的心情。

“众爱卿,你们以为如何”思宗问道。

众臣能以为如何,纷纷点头而已。

大学士成仲时是朝中极少忧心国事的大臣,虽然平时很圆滑,明哲保身的功夫练得也不错,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也敢于直言进谏。看到举荐张素元的内阁首辅周勋儒这会儿也当起了缩头乌龟,于是便出班奏道:“国库空虚已非一日,论其弊端,三日不完,但边事紧急,除内帑又别无取处,臣请皇上先救燃眉之急,以后再由户部填补内帑之缺。”

思宗开始极不高兴,内帑是他的私房钱,掏出去戍边,怎能舍得但成仲时最后一句话又使得他的心情稍微好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