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42(1 / 2)

毕竟他是原北府军统帅,如果与老部下一起为自己效力,走动稍微近点,就很容易引来猜忌,倒不如归隐落个清闲。

卫风不置可否道:“刘兄的确是该多陪陪嫂嫂了,但刘兄平灭桓玄立有大功,又剿灭南燕慕容超,这样罢,孤先迁你为清河县公,食邑千户,加太保,若是能走的动,刘兄可陪着嫂嫂与张夫人走走看看,待过个两三年,对我明国有了些了解,再委以要职,如何”

太保是一品虚官,地位尊崇,但没有实权,还有一种太子太保,专职辅佐太子,地位异常重要,可是卫风到目前为止,并未指定太子,所以这正合刘裕心意,于是施礼称谢:“多谢明王”

卫风微微一笑,看向了刘穆之,沉吟道:“孤久闻先生大名,不知先生可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刘穆之不假思索的深施一礼:“穆之谢过明王好意,但穆之年事已高,身体已大不如前,故乞求明王允穆之归隐山泽”

刘穆之神色端正,无任何犹豫不甘之色,显然去意已决,卫风只得摇了摇头,叹道:“先生既有归隐之志,孤也不便勉强,今赠先生为乐安县候,食邑五百,望助先生游学乡里,安渡晚年。”

“多谢明王”刘穆之拱了拱手。

卫风又把目光投向了谢晦,谢晦似乎明白了卫风的意思,看了看刘裕,施了一礼之后,便低头不语。

谢晦表面一派平静,实则心内颇为紧张,他想为卫风出仕,又碍着刘裕的面子,一时难以决断。

卫风淡淡道:“宣明谢晦表字,你与灵运谢公义表字都是天纵之才,同出于陈郡谢氏,你二人之间存有嫡庶之争,又彼此或有些不服,但这些孤不想过问,宗族之事,你们自己处理,孤只盼你二人在朝堂上能同心协力,为国谋利,为民谋福,如何”

谢晦浑身微震,又下意识的看了眼刘裕,刘裕的目中现出了鼓励之色,于是一躬到底:“但凭明王安排。”

“好”卫风拉住谢晦的手,哈哈笑道:“来,诸位将军都请里面说话,入了城咱们再细细斟酌各位的去向。”

北府众将有些心思机灵的都是暗生失望,卫风给刘裕加官进爵,那是应该的,试图招揽刘穆之,也没人有异议,毕竟刘穆之的才能有目共睹,可是在许了谢晦以重用之后,就不问自己了,显然是自己的地位不重要,至少比不上谢晦,这让有些人的心里生出了去意。

卫风略微一扫众人的表情,暗暗点了点头,对于北府诸将,除了檀道济等极少数有才能,有操守的将领,大多数人他都不愿使用,只是因着刘裕,话不方便说死,所以故作轻视样,希望他们能心领神会,自己提出归隐,卫风宁愿多补偿些钱财。

刘裕与刘穆之互相看了看,似乎揣摩出了卫风的心思,相对苦笑之后,刘裕连忙欠身示意:“明王,请”

卫风拱了拱手,昂首大步向城内走去。

谢晦却似是想到了什么,跟在后面问道:“大王,不知您打算何时入建康”

卫风寻思道:“入建康不急,先取下关中也不为迟。”

谢晦摇了摇头:“晦以为大王应先往建康一行,纵使您立志于统一天下之后再登基称帝,但建康情况特殊,尚有晋主,您须妥善安置,另建康士人密布,您去见一面,至少也能安定其心,否则时日深久,恐怕会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卫风一想,还真是这样,当即点点头道:“不错,是孤疏忽了,待此间事了,孤便往建康坐镇,不过,还得请刘兄先着建康北府军维持住秩序。”

正说着,卫风现出了欲言又止之色,几经斟酌,还是没能出口,他本想请刘裕把刘敬宣拿下,可是刘敬宣怎么说都是刘裕旧主之子,由刘裕出手终是不妥,虽然刘敬轩有循逃的风险,但天下都是自己的,跑能跑到哪去

刘裕仿佛看出了卫风的迟疑,他也不愿意去抓捕刘敬宣,于是赶紧应道:“请明王放心,刘某入城即办。”

刘裕的态度使卫风彻底绝了借刘裕这手捉拿刘敬宣的心思,在点了点头之后,就迈开大步向城内走去。

第五六九章逃奔柔然

随着卫风,大批明军跟入城内,首要是申明政策,收编北府军,刘裕则带着诸将与卫风等人来到郡牙,签发了作为北府军统领的最后一次命令,除了要求建康驻军维持秩序,另外便是要求青兖与扬豫各郡的守军向明军就地投降。

而北府诸将,果然有很多人提出了辞逞,卫风只是象征性的挽留了下,就根据级别给予大批金银布帛允其离军。

从第二天开始,明军各部分持着刘裕手书往各地去招降收编。

其实北府军将士被对收编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忿,却又自上至下无不纷纷松了口气,毕竟明军实在是太强,强的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投降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只不过,这对于刘敬宣来说是无比的煎熬,刘敬宣并没有随刘裕出征,他在北府军中的地位已经逐渐边缘化了,看在刘牢之的面上,才被任为晋陵太守,镇守晋陵。

在卫风进入谯的五日后,也就是二月初六,刘敬宣接到了刘裕率北府军投降的消息

“砰”的一声巨响,刘敬宣重重一擂几案,怒道:“该死的刘寄奴,果然成不了大事,父亲被那姓卫的逼死之后,他趁机窃取了北府军大权,如果他真能带领北府军立下赫赫威名,这倒也罢了,老子把北府军让给他又算得了什么这点气量我还是有的,可他偏偏不战而降,把父亲的心血拱手让人,该死”

同样被刘裕排挤。与刘敬宣搅在一起的司马休之其实也明白,刘敬宣表面上愤怒怨恨,实则心里充满了恐惧,谁落到卫风手上,甚至包括他司马休之在内都有可能活命,唯独刘敬宣不行。

当年杀死王恭的首恶司马道子父子、刘牢之、高雅之与刘敬宣五人当中,司马道子父子被灭了族,刘牢之被卫风擒住,缚于王恭灵前由王蔓杀死,高雅之因谋反死在了前南燕主慕容德手里。只有刘敬宣还存活于世。于情于理,卫风都不会饶他

“咳”司马休之轻咳一声,劝道:“万寿,事到如今。发牢骚于事何益明军不日将至。还是好好想想该何去何从罢。莫非你甘愿束手就擒至王恭灵前任由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