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8(1 / 2)

策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物价开始无节制的上涨,而人们的购买力却在大幅降低,这直接造成了又一次经济危机的出现。国内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吓坏了波士顿政府,而波士顿智库立刻提议通过波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经济危机转嫁出去,于是波士顿帝国的印钞机再次隆隆作响,全力印刷着钞票,可惜他们并没有想到,世界货币固然可以将世界经济绑上自己的战车,而自己也同样很容易被世界经济送入地狱。

在波士顿帝国疯狂印刷钞票,将经济损失转嫁到同盟国各国的同时,雅曼帝国等几个主要的同盟国国家却毫无办法,他们只能宣布提高关税,依靠加大剥削殖民地的力度来渡过危机了。对于同盟国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殖民地剥削政策,失去了殖民的的几个国家可就倒了大霉了。

第五百三十五章 新军备竞赛

国内经济崩溃,各国开始构筑贸易壁垒,这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个战败国,仅可以利用的国际市场夹缝被彻底堵死了。无奈之下,这些国家只好与雅曼帝国等几个国家谈判,要求其履行盟国义务,双方取消关税,对殖民地进行资源共享。

对于撒尔帝国等几个国家这种拉着他们一起死的要求,雅曼帝国等几个拥有殖民地的国家自然是严辞拒绝,对此几个战败国代表异常愤怒,他们当即表示本国即刻脱离同盟国集团,并且不再承认当年一战结束的时候所签订的和平条约。

对于几个国家的脱离,雅曼帝国等几个国家相当愤怒,但是现在自身难保,哪里有能力去进行侵略战争,如果将几个国家逼急了,它们都投入到波士顿帝国麾下,那么波士顿帝国的实力将能够和中华帝国分庭抗礼,而最为弱小的同盟国集团就算彻底没他们什么事了。

同盟国集团最终没有追究几个脱离组织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已经铁了心要大干一场了。919年5月7日,撒尔帝国和南特帝国犹如商量好一般,于同一天分别派兵进入了爱尔兰岛和亚眠地区,这已经是公然的撕毁埃森条约,不承认战后格局的行为了,但是中华帝国和波士顿帝国都没有发表任何声明,就像没有看到一般。

就算他们撕毁了埃森条约,也只能短暂的提振国内士气,对国内的经济也同样于事无补,经济照样快速滑坡,一年之内各战败国经济都几乎滑到了谷底,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

在这次波及甚广的经济危机中,中华帝国为首的北约冷眼旁观,此时大家才佩服起方睿君的英明来,如果中华帝国也如此跟风,执行量化宽松政策,恐怕损失也不会小的。

现在中华帝国大幅拉高关税,依靠着国内已经超过十五亿和盟国多达六亿的人口,避免危机的出现。有这股内需的活水,依靠着平稳发展的国内经济,整个国家没有受到太大的经济波动,即使是在其他各国经济最困难的919年,中华帝国仍然实现了经济7的高速增长,而其他盟国的经济也同样平稳。

除了北约以外,其他深受经济危机迫害的国家开始寻求恢复经济的办法,许多政府高层开始将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又转向了军工。军工是在经济危机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军工涉及到的工业门类很多,一旦军工行业由于国家的订单而繁荣起来,就可以让国内的钢铁、造船等一大批重工业恢复生气,自然也能够拉动国内经济的复苏。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武器装备毕竟没有任何产出,它们唯一的用途就是用来打仗,如果国家购买的武器过多,就会造成维护成本过高,国家经济就有再次垮台的危险。到了那个时候,国家唯一摆脱危机的办法就只剩下战争了,上一次的世界大战就是这么打起来的。

尽管很清楚危害有多大,但是在上次大战中战败的几个国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如果不能拉动经济增长,不用等到开战他们的政府就先垮台了。造武器自然不能造落后的,因此几个战败国开始向中华帝国联系,希望能够买到军事技术,但是中华帝国则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由,给予了严词拒绝。

无奈之下,几个国家又将目标对准了科技水平仅次与中华帝国的波士顿帝国,为了拉拢这几个国家,波士顿帝国很痛快的就答应了要求,他们甚至将现役武器的图纸大量出售给几个国家。

有了足够的军事技术,撒尔帝国、南特帝国开始疯狂的扩充军备,采用两级涡轮增压,时速达到每小时七百五十八公里的51野马式陆海两用战斗机、采用四发动机的b29远程轰炸机纷纷开始装备部队。

此外由于罗马公约的到期,为了依靠军工拉动经济,各国都没有了继续签署后续条约的想法,大量航空母舰、战列舰、驱逐舰和潜艇纷纷开工建造。此外还有波士顿陆军现役的14半自动步枪、4型战车和地狱猫型战车歼击车纷纷投入生产。依靠波士顿帝国提供的贷款和大量装备的建造,国家工业体系被拉动了起来,几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好转。

就是波士顿帝国也被西大陆的经济危机波及,他们依靠波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将经济危机转嫁的方法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对方更加深重的经济危机拉下了水,这也是中华帝国之所以不将华元变成世界货币的原因。中华帝国的经济状况良好,完全可以自成体系,根本无需操控世界经济,同时也避免了被他国经济危机波及的危险。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疯狂军备竞赛,各国自然非常清楚大量制造军备的后果,为了防患于未然,也为了摆脱国内的经济窘境,同盟国各国和波士顿帝国都纷纷开始了扩军行动,军备竞赛的热潮再次被点燃。

中华帝国没有扩军,由于国内良好的经济氛围,经济危机对北约内部并没有多大损害,而经济危机出现之前,早有准备的方睿君已经要求北约各国提高关税了,因此西方国家对剩余产品的倾销政策还没有开始,就被挡在了门外,北约内部受到影响的只有出口的部分了。

对于出口,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华财团,尤其是出口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几乎完全滞销,但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尽管各国很快筑起了高高的贸易壁垒,但人是需要吃饭的,没有国家会和粮食过不去,尤其是缺粮的国家,因此粮食是唯一零关税的产品。电子产品出口不畅却可以降低售价在国内普及,而其中损失的差价就从对外出售粮食上补回来了。

在这个时候,方睿君一直坚持的平稳经济政策显现出了效果,各国经济崩溃,而北约内部却相当平静,仅有的一点经济波动也无关大局,而方睿君又适时的建议国会在国内大修水利工程,将一些十几年前修筑的老旧工程进行加固和翻修,同时在几条大河上修建水电站,以解决国内日益紧张的电力供应。

此外中华帝国还加大了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投入,希望可以减小火力发电的规模,降低大气污染。一边进行着产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睿君也没忘了对军队的投入,新装备开始适量投入现役,当然规模没有其他国家那么疯狂,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非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