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63(1 / 2)

无声息的跟上了各自的目标,随着两声巨响,两艘万吨货轮尾部被击中。

这些重型鱼雷装药分量十足,即使是拥有重装甲和细分水密隔舱的万吨级巡洋舰挨上一枚,也只有沉没的份,何况这些结构脆弱的货船,这两艘船很快毫无悬念的沉了下去。

刚才还在闲聊的声纳兵,带着耳机已经有些昏昏欲睡了,巨大的爆炸冲击波,让耳机中发出了刺耳的响声,几乎把声纳兵震聋了,他立刻跳了起来:“该死的,发生了什么事。”

一旁也昏昏欲睡的同伴同样被爆炸声惊醒,还没来得及他们确认,连续的爆炸声已经传了过来,现在已经无需确认了,是人都明白他们遭遇了袭击。

连续的爆炸声已经让波士顿人的老式声纳失去了效果,这种无法屏蔽杂波的声纳,在爆炸声中是根本无法正常工作的,现在驱逐舰上的水兵们只能依靠探照灯和望远镜来发现敌方潜艇了。

被惊醒的水兵们纷纷跑上甲板,他们训练有素的打开探照灯,仔细的搜索着海面,但是没有明显尾迹的热动力鱼雷,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发现的,何况那些鱼雷还能自己拐弯,这让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波士顿驱逐舰有些不知所措。

毫无作为的驱逐舰盲目的寻找着潜艇,而中华帝国的潜艇们则肆无忌惮的进行着猎杀。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载满货物行动迟缓的货轮们根本没有逃脱的希望,他们只能眼看着一条条鱼雷从四面八方而来,将他们一艘艘的击沉。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的功夫,货轮已经全部沉没了,海面上除了燃烧的残骸,只剩下四艘毫无作为的驱逐舰愣愣的四处乱撞,漫无目的的寻找着附近的潜艇。

“老大,还有几个小家伙,咱们打不打”大副已经打上瘾了,他兴奋的搓着手,询问这刘玉杰。

刘玉杰撇了撇嘴道:“这么小吨位的驱逐舰,打了简直是浪费鱼雷,还是省着点去打运输舰吧,那个家伙吨位大。”刘玉杰话音刚落,几声巨响之后,四艘驱逐舰也被炸成了两段。

刘玉杰一脸无奈的摇摇头:“这些家伙被憋得太久了,连这种小军舰都不放过,算了咱们赶快离开吧,等到天亮轴心国的反潜飞机就要过来了。”

一只运输舰队被袭击,三十万吨的货船与四艘护航驱逐舰一起被消灭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波士顿海军部,这让本就因为潜艇损失而焦头烂额的海军大佬们更发愁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而己方的声纳和潜艇却相差太多,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可是作为轴心国军工厂的波士顿帝国,又不得不将大量物资运送到西大陆去,这可难坏了海军部。要不是中华帝国最近的潜艇基地,也在风暴洋最南端的开普敦和圣马丁帝国里约港,往来补给不便,而中华帝国的潜艇数量又不够多的话,恐怕波士顿海军大佬们都有自杀的想法了。现在他们也只能一面增加护航驱逐舰的数量,一面将这种情况上报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争取时间

技术的差距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改变的,除了让科学院加快新型潜艇和声纳的研究速度之外,他们也只能尽量避免海运了。因此除了太过重要的物资以外,他们开始帮助西大陆各国扩建工厂,争取让远征大军的物资能够就地解决,而作为地中海入口的直布罗陀海峡也被用水雷和反潜网彻底封锁了起来,以防止北约利用地中海里的港口给潜艇补给。

海面上的飞机和舰艇巡逻力度也得到了大大加强,以尽量减少潜艇的干扰,让南方次大陆的粮食能够安全的运送到西大陆去,此外波士顿帝国还利用起以前所想到的那个怪异的运输方法,那就是利用飞艇运输。

飞艇在飞机面前非常脆弱,但是它也有运输量大,滞空时间长,运费低等特点,在完全掌控了制空权的北风暴洋上,还是非常有用的,而之前参照中华帝国的飞艇样式,波士顿帝国早就开始大量制造飞艇,现在国内已经有将近四千艘的储量。

利用这些载重量一千多吨的飞艇,波士顿帝国依然可以将大量物资运送到西大陆去,尽管比之货轮的效率还有些低下,又要考虑天气的影响,但胜在足够安全。

当然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波士顿帝国军方非常清楚,要想缓解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充分动员后的陆军,尽快打垮中华帝国陆军,赢得这场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摆脱对方潜艇的巨大威胁,为了实现这一军事目标,轴心国调集了接近两千万陆军,十三万辆战车和运兵车,近二十万门火炮和超过三万架各类飞机。

这支庞大的军队可谓空前绝后,它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了调集如此庞大的军力和装备,西大陆战场上的轴心国军队,甚至将进攻日期推迟了一个半月。

相对于轴心国聚集起来的两千万大军,部署在这一方向上的北约军队则只有哥萨克军接近一百五十万,伊斯坦帝国两百万,中华帝国军四百万,同时拥有三万多辆战车和运兵车,不足六万门火炮和八千多架各类飞机,双方的兵力对比优劣相当明显。

尽管中华帝国在武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由于人员不足,这些优势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北约国家进行全国总动员时间晚,预备役部队大多数还尚未训练完成,这也是因为中华帝国对预备役的训练相当严格,凭借每个人都需要训练一年时间所造成的。

加之在海上北约同样处于劣势,因此沿海各军区部队不敢抽调,这更加剧了北约国家的兵力劣势,但是中华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预备役部队,如果进入持久战阶段那么轴心国必败无疑。

这样的情况双方都非常清楚,因此轴心国部队才下决心倾注全部兵力,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北约各国,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为此波士顿帝国甚至大量削减了在新大陆战场上的兵力,而其国内更是接近于不设防。

北约的窘境还不止于此,圣马丁帝国、拉丁王国、哈瓦王国加入中华帝国的体系较早,他们凭借着圣马丁帝国的铜与黄金、拉丁王国的硝石与可可、哈瓦王国的银,发展单一经济,让国内迅速的富裕了起来。

这些单一经济发展的国家虽然富裕速度很快,却有致命的弱点,就是很容易被他国掌握经济命脉。方啸宇当年就是依靠这样的经济政策,将他们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现在这三个国家也完全掌握在中华帝国手中。

但是伊斯坦帝国和哥萨克帝国的情况却有些复杂,这两个国家都加入较晚,而且由于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尽管并不算很强,却对中华帝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低很多,尤其是哥萨克帝国以前还是列强之一,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他们并不十分依赖中华帝国。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不过分刺激盟友,方睿君打算等到轴心国进攻的时候,再将部队派入其境内联合作战。轴心国的提前发动打乱了方睿君的计划,此时在哥萨克帝国境内驻扎的中华帝国军队,只有国防军第二十八军和二十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