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8(1 / 2)

吴辉为这个天网系统组装了几个分析型大脑,专门负责天网系统的信息汇总和分析,一旦发现反常事件、危险事件会主动通过精神力呼叫吴辉。

阿米巴版的殖装护甲比较复杂,几乎需要重新设计一套生物系统。首先它必须具备良好的防御功能,防御小口径枪弹属于基本要求;其次它要有一定的体力增幅能力,起到类似于助力装甲的功能;其次它最后要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的提供维生系统,比如使人能够在毒气、水下、高温、低温、电击等环境下存活。

上面三点属于基本设计要求,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吴辉打算按照一个弱化版的小型战甲来设计,赋予它一定的攻击能力,一定的机动能力;比如飞行、变色之类的。这些扩展性能具体实现多少,就看吴辉自己的想象力和研发能力了。

首先是护甲的防御系统,吴辉打算采取柔性防弹衣的设计思想,不会出现硬质甲片,这样隐蔽性更好。整个防御系统的外层是采用多层叠加蛛丝,蛛丝的韧性可以很好保证防刺、防穿透属性,对于别人来说蛛丝原料获取困难,对于吴辉来说不值一提,想要多少有多少,想要丝状、片状、柱状都随意。

蛛丝下面是一层压敏液晶体,这种液晶物质具备某种独特的物理特性,当它遭受剧烈撞击的时候,会在撞击的瞬间固化成固体,当撞击消失后的几个毫秒之内,又会恢复成液晶状态。

多层蛛丝和压敏液晶反复叠加,可以有效的将点冲击转化为面冲击,将人员受到的打击降到最低。这还不算完,吴辉在这些材料下面再次布置了一套液压系统,这套主要由毛细微管组成的液压系统可以有效的将正面的冲击力分散向全身各处,甚至直接导向人员脚下的地面。

通过这一系列转化分散,被一颗小口径手枪弹击中后,人员的直观感受估计就是被轻轻推了一下,并且浑身皮肤一紧。

按照目前这个材料受力情况,抵挡小口径步枪弹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因为没有机会实际测试,暂时无法确定是否能够承受大口径步枪弹。

防御结构处理好,接下来处理助力系统。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十几块甚至几十块肌肉同时协作,做某个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输出,输出多少,这些肌肉控制方法,都是人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在练习的,连续学习十几年,才能运用自如。

助力系统不可能让人再花上十几年时间来熟悉它,这样的话,系统的可用性就实在太差了。所以这个助力系统必须主动适应人的生理习惯,是护甲主动配合和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适应护甲。

比如同样是一个手臂抬起的动作,两人做的动作外观一模一样,姿势和速度都一样,但是当你将手放在他们的胳膊上就会发现,其中一个人手臂上蓄着力,一个人软绵绵的没用任何力气。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差别,就是对助力系统的一个严重考验,助力系统如何判断是否应该提供助力提供多少助力

吴辉最后是通过收集人体神经电信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逻辑判断的。

人体能够实现缓慢输出巨大力量,和快速输出轻微力量,就像举重和投掷垒球,这些动作都需要众多肌肉群协作完成,有正向输出肌肉群,必然有反向肌肉群来限制和抵消部分力道,来达到精确完美的动作效果。

那么助力系统如何实现同样的目标

这套护甲将会贴身穿戴,必须具备日常的隐蔽伪装效果,所以吴辉没有足够的空间为护甲布置发达的肌肉群系统,吴辉的解决办法是液压。液压有个好处,只要能够控制住液体流量,它可以在很慢的速度下具备非常巨大的力量,同样的,当需要速度的时候,只要加大液体输入量就好。通过控制液体输入量,可以将速度和力量完美、灵活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绝对不逊于人体肌肉系统的灵活效果。

除了这些,助力系统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它需要有一个防止运动自伤的辅助系统,本身人体就极易发生运动自伤,后面再加上助力系统,如果没有好的预防手段,运动自伤的概率绝对会高得令人发指。

另外,这套护甲的定位是日常贴身式隐蔽护甲,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贴身穿戴,而不会表现出异常。这个定位决定了,它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布置骨骼系统。

那么用上助力系统之后,如何解决人体骨骼承受力的问题无论是跑跳运动,还是击打碰撞,都将面临力量大于骨骼强度的难题。

运动自伤吴辉是通过在护甲内植入生物脑的方式,用生物智能来软性解决这个问题;骨骼强度问题,吴辉是通过液晶的瞬间硬化来解决掉。

最后吴辉简单测试了一下,发现助力系统大概可以实现五倍左右的力量增幅。

再之后就剩下极端环境下的维生系统,这个对于吴辉来说真是没难度,摄氏400多度,硫化氢酸性环境的海底热液喷口附近照样有繁茂的生物群落,某些暂时性的极端环境更是容易解决。

毒气、水都好说,过滤、储氧、自体供氧,护甲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氧气正常供给,高温、低温是通过增加物理隔热层,外加耐热、耐寒细胞的方式解决的。电击、酸、碱等问题,是通过护甲表面细胞特殊化的方式解决。

三个基本设计目标实现之后,吴辉发现他似乎没有更多空间来安装其他功能了,于是他将三个系统组合在一起,联调正常之后,给这三个核心系统罩上外覆面,基本就齐活了。

吴辉看着手里这套跟连体泳衣差不多厚度的生物护甲,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要不就叫你一型贴身护甲好了。

第115章 技术储备

吴辉把护甲穿上,大概试了试,感觉还需要做些微调。

他增加护甲的透气性,让穿着更舒适,同时往护甲上加装了一些有趣的外挂模块。首先能量模块必须加装的,不然这护甲活不起来的话,也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其次吴辉为了耍酷,在护甲双腕处加装了蜘蛛侠的那种丝囊;在手背附近加装了类似于金刚狼的那种可伸缩拳刺;又在腰部给自己准备了一把平时处在液化状态的小匕首。

除此之外,他将护甲改成套头全覆式的,就是说只要穿上这个护甲,人就跟穿了一套太空服一样,虽然没试过,不过真当太空服用没准也行,甚至可能比真的太空服更好用。

在头上他加装了众多的探测模块,比如声音放大采集模块、声纳探测模块、红外线模块、视觉调整模块。

另外他给护甲赋予了变色功能,必要时可以学学变色龙,不过吴辉发展特化出来的变色细胞,可比变色龙要强出去许多。

这套贴身护甲有两种着装模式,一种是像衣服一样穿脱,还有一种则可以让它自行着装,把护甲团成一个球放在手上,它可以像水银一样,自己贴着皮肤将人包裹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