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6(1 / 2)

这是一个大的研发方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研发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彻底将模块组织,甚至其内的细胞,转化为物理能受体。因为现有细胞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那么如果有一种细胞它的运转不是基于化学反应,而是基于物理能呢不是可以很好解决物质新陈代谢的问题吗

化学能意味着在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分子级的物质变化。由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碳链,或者由碳链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物理能受体意味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中,不存在分子级物质变化,只存在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就像电线被通电,点灯发光,电动机运转,手机打电话一样。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如果真实现这一点,那么生物组织是不是会向硅基生命,或者别的什么基生命靠拢

是否此时的生命体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这些生命体,而更像是电子生命,或者计算机智能体

无论未来不确定的疑问有多少,但是至少这是目前科学院能够看到的,最现实最有价值的进化方向。

如果能够实现这点,那么就意味着,生物模块可以完美适应太空生活。只要有能量补充的地方,无论是光、电、核还是别的什么能量,生物模块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完全不用担心物质的问题。

如果用这种生物模块组装出新的宇航器,那么这种宇航器的自持力将是相当强大的。到那时候所有宇航活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寿命问题了。

这时完全可以说生物文明最适宜的地方就是太空,因为生物文明可以完美的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只要不停有能量输入,生物文明完全可以将生命交换一直维持下去,而这恰恰是太空远航必备的条件。

1213 18:07:17242第242章 天梯

121318:07:17242第242章天梯

岩崎琢带来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休眠维生系统,一个是常温核聚变技术。实际上有了这两样东西,人类已经具备踏出太阳系的能力。

只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很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按照现有条件制造一艘远航飞船,将载人休眠舱送到太阳系外是非常有可能的。只是船上的乘客可能需要在休眠状态度过几百年时间,等他们醒来,只能孤寂的看一眼太阳系外的星空,然后就慢慢等死。

他们所乘坐的飞船只有单程燃料,他们完全没有机会再次返回太阳系,甚至死的时候,连尸体都得一直在宇宙虚空里无尽漂流下去。

基于智慧生命不会做无意义事情的一个基本判断,科学院推测,在岩崎琢所乘坐的宇宙飞船上,应该还有更先进的能量技术和航行技术。

否则除非她是出生在木星或者土星的某个卫星上,或者干脆她就是火星人,不然她不可能活着到达太阳系。

只有找到她乘坐的那搜宇宙飞船的残骸,人类才可能获得真正迈出太阳系的能力。

不过这事太渺茫,完全看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吴辉曾经采集过岩崎琢的组织细胞,进行了各种方式的研究。他发现,岩崎琢的细胞同样是碳基的,只不过她的遗传信息不是由dna传递的,而是由一种类似于rna的线粒体来传递。这种线粒体处在松散状态,分别携带部分遗传信息,往往一颗细胞里存在几百上千粒类似的线粒体,这些线粒体组合起来的话,会组成好几份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

正因为这种遗传信息的高冗余,所以岩崎琢的遗传稳定性要强过人类很多,因为所有错漏的遗传信息都会被高冗余的备份信息替换掉。

相对来说,她们进行生物进化的难度会高很多,相信她们这个种族从动物状态进化到智慧生命,一定会比人类多花许多倍时间。

在太空发展上,目前日本独领风骚,它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卫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拥有最多的太空人。并且日本现在已经雄心勃勃的准备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而紧随其后的是逍遥岛,逍遥岛既日本之后,建成了自己的宇宙空间站,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归私人所有的空间站。

而中国姗姗来迟的组装好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准备奋起直追,在太空上再次获得强大的优势地位。

至于传统的太空强国,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落势头。无论他们投入多少,也很难竞争得过采用生物文明体系的中日两国。

现在各国对生物文明的生产力优势、成本优势认识透彻,都明白,这是以后人类主要的发展方向,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生物文明体系。

在海量资金投入下,各国先后搞定自己钛合金生物模块。毕竟说白了,这些国家都是沿着吴辉已经走过的道路再重新走一遍,只要瞄准方向,很容易找对路。

无声无息中,各国沿着吴辉已经走过的路,先后开始进入新一轮太空竞赛之中。

而吴辉在自己的空间站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开始了另外一个超大型项目。这是根据熊启明建议,在发射岛启动的一个原先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庞大项目。

吴辉将利用发射岛地处赤道的优势,在岛上建设一个太空天梯。

在太空天梯的建设方案中,重中之重就是天梯的建造材料。因为天梯可能长达十几万公里,每一个点上都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拉力,这要求天梯材料必须具备超强的物理性能。

按照科学院的测算,这种材料必须在物理性能上比钢强十倍以上,并且它的质量要越轻越好。

在方案设计阶段,熊启明找到吴辉帮忙,因为吴辉是生物文明的起源,如果能够的话,他这里找到答案的可能性最大。

看到科学院异想天开的方案,吴辉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设计。他决定亲自动手,帮这些科学家实现这个天马行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