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学院对成年体的战斗力还不了解,但是仅凭幼年体的生理结构推测,相信成年体也很难对人类造成真正威胁。所以人类在对待恐龙的态度上,就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关键看人类的心情如何了。
这个问题最后被提交给吴辉,吴辉想了想问道。
“这种幼年体恐龙的战斗力如何”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惊慌失措,一个普通人类,凭借身上的贴身护甲,完全有机会完胜恐龙。”熊启明也觉得恐龙的威胁不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如果要想发展壮大,免不了会接纳大量的宇宙种族。既然它们没有什么危害性,那么就不必可以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做一下公告,提醒下民众,注意不要伤害到它们就行。”吴辉最终决定对恐龙采取无视态度,放任它们继续生活在t9527星系内。
首先这些恐龙只是幼年体,将来成年体肯定会找回来,其次双方很难交流,并且这种宇宙异兽对人类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它们既没有什么特殊能力能够帮助到人类,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也不会有什么看得到的增益性。对于人类来说,这种透明恐龙属于不容易交流,没啥用处,同样也没啥危害的存在。
既然它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大,那么暂时随它们去吧,这段时间任由这些幼年体继续生活在星系内,等它们的成年体回来之后,大家找机会再认真交流吧。
恐龙的发现不过是个小插曲,人类在t9527星系内的居住星球改造计划如常进行,五颗头一批改造的居住星球已经全面入住。
近一千亿人类的入住,让t9527星系由一个荒凉的星系,突然变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星系,星系内大量的太空港、太空城同时开始兴建。在t9527星系内,到处是繁忙的运输舰和紧张施工的智能机器人。
五个改造完成的居住星球周围,大量的太空建筑在它们的轨道上凭空而起。在建设过程中,空间压缩技术起到不小作用,很多材料运输都采用这种空间压缩技术。往往一艘小型运输艇就能运载大量的材料,这种方式极大加快的工程速度。
空间压缩技术不止能够应用在运输和存储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作用。科学院根据空间压缩技术,开发出一种星系内快速移动的航行技术。
科学院将这种新技术成为缩地成寸,这个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名字,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新技术的大概原理。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空间粒子压缩技术,让本来遥远的距离突然变得非常切近,如果反向应用的话,它可以让本来很短的距离变得如同天堑般遥远。
这种技术开发之后,科学院很快认识到它的巨大价值。人类现在在远途航行的时候,有曲率航行技术可用,但是往往在靠近星系的时候,为了避免受引力干扰,必须提前对出曲率状态。
而这最后半光年的距离,往往会让飞船耗费比跨越十光年还要更长的时间。现在星系内航行的时间,已经比星系间航行所花费的时间更多了。
现在这个缩地成寸技术,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院立刻将这个技术实用化,安装在各种飞船上,尤其是一些星系内运输船上。
有了这种缩地成寸技术,星系内运输船再也不用经历漫长的加速和减速过程了,只要飞出星球,启动这种技术,运输飞船马上可以进入亚光速甚至超光速状态。
缩地成寸和曲率航行,是属于原理不同,但是外现有些相似的两种技术。曲率航行是利用一种宏观上空间弯曲的技术,而缩地成寸则是空间粒子级的微观空间控制技术。
相对来说,缩地成寸技术更加的安全高效,抗干扰性要强上很多。这个技术可以安全的在星系内使用,这一点是曲率航行很难具备的。这个缩地成寸技术成型之后,人类就可以彻底抛弃落后的曲率航行了。
空间粒子的性能被充分解析出来之后,人类获得很多宇宙航行上的便利。缩地成寸技术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便捷的方式是可控虫洞技术。
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凭借实现测定好的空间坐标,制造联通某个坐标的可控虫洞。虽然开启和维持这种虫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但是相对来说,宇宙间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甚至人类只要将一颗恒星的能量充分利用起来,就足够人类任意挥霍了。所以只要能够加快人类的发展速度,浪费点能量真的不算大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可控虫洞,人类开始了另类的生产建设方式。人类开始以星系为单位,进行生活星系和生产星系的区分。
比如t9527星系,这个星系是生命星系,需要严格保护起来。既然人类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资本和科技水平,那么人类完全可以牺牲些许便利性,浪费一点能量,把这个生命星系彻底保护起来。毕竟如果人类走定居扩张的道路,t9527星系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成为人类的活动中心。
基于这些考虑,科学院报请吴辉批准之后,开始全盘规划人类的产业布局。t9528星系已经有绿毯号在吸收能源,这里必然也会就近成为人类工业体系的核心。
科学院在t9528与t9527之间架设了两个虫洞,正好是双向车道,保证不会在使用上造成冲突。
人类现在的虫洞技术与当初多弗的技术相差仿佛,最大可通行战舰同样是泰坦级。虽然虫洞吞吐战舰的速度比较有限,也就几十秒一艘的样子,但是人类有了空间压缩技术,一艘战舰基本上就足够完成数千艘战舰的运输任务了。
双车道虫洞建设好之后,科学院开始将所有生产战舰,所有采矿基地全部移往t9528星系,t9527星系以后将会变成纯粹的生活星系,而t9528星系就会成为人类第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生产星系。
机器人文明所有生产设施全部搬迁到t9528星系展开,按照科学院的规划,以后所有生产类设施将会集中安置在t9528星系。所有人类生活所需商品,都会在t9528星系生产完毕之后,再输送到t9527星系。
以后t9528星系将会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工业中心星系,按照机器人文明的特点,仅仅t9528星系还不一定供应得上它的物质需求,以后随着人类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必然需要开辟更多的物质供应渠道。届时人类将会以t9528星系为中心,通过这种虫洞连接的方式,给t9528星系挂上若干个矿产星系。
矿产星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基础原料,届时人类将会在这些矿产星系内建造大量采矿基地,采矿基地会将矿石采掘出来之后,直接就地加工成纯态元素。然后将这种纯态元素是输送给生产星系,由生产星系完成商品的生产,最后所有商品被送往生活星系,供人类享用。
在这个庞大的采集、生产、运输的体系架构中,绝大多数劳动都属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所以整个采集生产体系内,将会有大量的智脑和智能机器人保证这个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只要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安放少量的人类,就足够了。
科技就是生产力,现在人类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了。通过科学院设计的这个生产体系,人类只需要派出去几十万人,就能够生产出供应一千亿人口生活所需的所有商品。正是这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是人类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主要能源来自于绿毯号,在人类社会中,似乎从离开地球开始,生物文明都始终处在主导地位,而机器人文明始终处在辅助者,或者马甲的角色。
但是当匀质出现之后,生物文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因为生物文明的特点,它的最基础的单元是细胞,它所有功能都源于细胞,但是科技发展到人类这个层次,生物细胞已经因为先天不足,开始落后于人类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比如匀质材料可以忍受数百万度的高温,并且能够永不磨损,永不腐蚀,这些特性是生物细胞望尘莫及的。
科技的发展,往往意味着对材料的高标准严要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核心部件成为生物文明的禁区,这些关键性材料迅速被性能超好的匀质替代掉。
改变从点点滴滴开始,似乎是潜移默化的,生物文明和机器人文明的地位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机器人文明先是开始与生物文明并驾齐驱,并且首次在规模上超过生物文明。
紧接着,两者的地位开始逐步颠倒,随着匀质的大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