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27(1 / 2)

可以认为,时钟本身没有问题,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这就是时间流变化的具体体现。

前面各种因素都还好理解,但是对于最后一种猜测,因为时间流导致时钟的变化,这个猜测就很微妙了。因为这种猜测成立的先决条件,就是将时间看做是某种场,某种有形的东西。而这种猜测与人类以往的时间观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时间观如果成立,必然会导致人类现有科技的理论矛盾。

因为如果时间真的是某种场,某种有形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物体运动的间接表述,那么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模型就必须要重建。而人类现有的所有科技,实际上就是对宇宙的认知模型。

这种重建是必须的,因为人类目前所有关于宇宙的数据模型,基本上都只涉及到物质上的问题。比如宇宙的生成、星体的形成、引力、重力、恒星、黑洞等等等等,全部都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突然要加上一个时间,那么前面所有的理论都要推翻重来。

比如光速守恒原理,这个原理必然也要加入时间影响因素,这可定意味着现有关于光速恒定的理论全部是错误的,必须重新构建。类似的情况将会比比皆是,几乎人类对整个宇宙的解析都要从头再来一遍。

无论科学院对时间提出多少假说,找出多少理论解释,但是这实际上都无法规避一个问题时间这个题目对于人类还有点太高难人类现在即使发现了问题所在,也没有太多办法能够认真接触和研究它。

时间偏差的问题只能暂时放在一边,等待合适的研究机会。科学院将其他宇宙的物质样本和物理常数拿来进行仔细的研究。

当科学院将这些珍贵的研究对象彻底解析之后,他们汇总所有的数据,开始进行综合分析。这些数据非常有意思,因为战舰是以人呢类宇宙为出发点,向着一个方向做径向飞行的。而与之对应的,这些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单向变化曲线。

似乎物理常量的变化,基本粒子的变化,都随着战舰在径向上距离人类宇宙越来越远,而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这种变化是单向。如果某个物理常量,比如绝对温度是降低的,那么随着径向距离变大,绝对温度将会不断降低。

这种单向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并且与径向距离息息相关,比如a宇宙相对于人类宇宙的径向距离小于b宇宙,那么a宇宙的物理常量变化必然小于b宇宙,两个宇宙中间常量差距的大小,和宇宙间径向距离呈正相关。

好规则的宇宙啊

宇宙之间不仅物理常量在发生变化,连基本粒子都出现差别。科学院由此猜测,这种宇宙之间的变化和差异,应该有更深层的影响因素,正式这种因素的变化,导致单向变化的发生。

而这种因素应该是比基础粒子,比超粒子更基本的东西,也许那是宇宙最基本的某种因素。虽然有这个猜测,但是科学院没能在这些物质样本中找到这种东西的任何蛛丝马迹。

科学院对于这些样本的另外一个重要实验方向,就是研究人类这个宇宙,对于这些物质的改变和影响。因为这很可能涉及到宇宙规则的不同,两个宇宙之间存在不同的基本物理规则。

科学院现在非常想知道,既然存在不同,那么动因在哪里是什么支撑它们实现这种不同。比如将样本放在人类宇宙的开放环境中,那么这些样本是始终保持这种差异,还是渐渐被人类宇宙同化

科学院还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的时候,新的维度战舰被派了出去,这次维度战舰经过了改良,它们带了足够的物质储备,并且它们的引擎经过了特殊设计,已经能够可以在其他宇宙就地采集能源。

虽然战舰的适应范围增加了,但是战舰驾驶人员还是必须依靠储备物质生存,只不过这次人员的物质储备准备得相当多,足够他们长期消耗。

这些新的维度战舰分做两批,被分别派往正负两个径向方向上,这次两个探测组的任务就是将各自方向上的共用体穷尽,争取找到这个四维体的所有通用体。并且他们还有一个附带任务,当所有共用体都找到,它们在返航的时候,将会顺便将所有共用体消灭掉。

这种消灭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灭,是从原子层面上的崩解和泯灭,到时所有共用体要么被反物质中和泯灭掉,要么就会被投入粒子崩解仪里,彻底崩解掉。

不知这两组维度战舰将会花费多少时间完成这次航行,但是当他们返航的时候,相信人类制造的第一个四维生物就会诞生。

科学院在进行维度远航探险队的同时,也在开始深入研究平行宇宙。科学院将紧挨着人类宇宙的一个平行宇宙选作实验场,派遣了不少实验人员进入那个宇宙,开始在这个平行宇宙中进行大量跨宇宙相关的实验。

在这个平行宇宙中,科学院技术建立了两套生产和科研设施,一套是完全由人类宇宙的物质组成的,另外一套是就地取材,完全由平行宇宙的物质构成。这两套科研和生产设施,采取完全的复制和并行结构。

当两套设置建设完成,科学院开始用两套设施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这种实验都是科学史上具备相当代表性的典型实验。两套设施会将人类从一级一直到六级的所有重要实验全部重做一遍,然后观察两套设施实验数据出现的不同。数据比较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大量实验的情况下,观察宇宙物理规则对另外宇宙物理规则的影响,对另外宇宙物质的影响。

并且科学院还将进行大量的交叉实验,这种交叉实验其实就是两个宇宙物质的混用。在这些交叉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基础粒子解析实验。这些解析实验被设计得非常精巧,可以很容易放大两个宇宙中的物质差异。

比如会有一种物质泯灭实验,这种实验实际上是用某个宇宙的反物质去泯灭另一个宇宙的正物质。因为两个宇宙的基础粒子存在微小的差别,所有这种泯灭实验往往会放大这种差别。两个宇宙的中子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在反中子和中子互相泯灭的时候,就会被凸显出来,而这正是科学院想要观察的。

比如质子和反质子,中子和反中子,夸克和反夸克,轻子和反轻子

各式各样的反粒子被另外一个宇宙的正粒子泯灭掉,并且这种泯灭还有不同,有人类宇宙的反粒子与平行宇宙正粒子泯灭的,也有人类宇宙的正粒子与平行宇宙反粒子泯灭的,这两种情况下得出的数据也会出现不同。

科学院的想法没错,当泯灭实验逐步展开之后,大量偏差数据被收集到。这些偏差数据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科学院的重视,调配人手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虽然还不能给人类知名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但是已经给出了大致的模糊方向,只要科学院沿着数据的指向,一直持续的追寻下去,早晚有一天会真正找到真正的原因。这种原因应该是人类目前能够触摸到的,最接近宇宙核心的,并且这种核心应该是四维宇宙的核心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