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夺权。
在双方都有准备的情况下,希特伦没能捉住布留赫尔,而布留赫尔在武力夺权中,也没能将希特伦拘捕关押。因此,围绕伯力地防御,形成了两股力量,一股为布留赫尔的铁杆老部下组成地军队,另一股则是在围绕在希特伦周围,在清洗中夺权的新势力。
布留赫尔在远东的威信超过希特伦很多,尽管希特伦已经在清洗中为自己培植了不少势力,但当布留赫尔不听来自统帅部命令,决定自行保卫远东时,很多士兵、军官都选择了站在布留赫尔一方。而且,在布留赫尔地指挥下,远东开始掀起了一股以伯力为中心,针对日军的广泛游击战,使希特伦的势力大为削弱。
在此情形之下,希特伦在给斯大和统帅部的电报中,直接将布留赫尔认定为“叛国”,且称其已经在远东发动兵变,脱离统帅部指挥。另外,希特伦还根据清查小组罗列的罪状,向统帅部指认布留赫尔与已经叛逃的留希科夫关系密切,此时夺取兵权正与日军在进行勾结,试图配合日军攻占伯力,且在布留赫尔“别有用心”的宣传下,远东正掀起一股反对最高领袖的浪潮。
布留赫尔的行动和希特伦的指认,对斯大来说,比日军攻占远东还不能让他忍受,而且其原定准备让第三航空师部分飞机偷偷飞抵伯力,以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的计划,也被迫就此取消。对此,暴怒的斯大当即压下暂停“清洗”的命令,在得到国防委员确认布留赫尔“不听指挥”后,直接将布留赫尔所属军队归为“叛军”,要求朱可夫、希特伦在进行对日作战的同时,务必将布留赫尔叛军一起消灭。
寻求稳定军心未果,反而发生如此“意外”事件,朱可夫处境立刻艰难无比。随着被斯大正式定义为“叛军”,布留赫尔原本希望斯大能够谅解他保卫远东良苦用心的希望破灭。为了几万士兵的生存,布留赫尔领导的远东军与俄军就此彻底破裂。
此时,在一些对俄已经失去归属感的军官的鼓动下,布留赫尔选择了一条对远东来说,福祸未卜的道路。当日军突破希特伦军队防线,攻克兴凯湖以北重镇伊曼,布留赫尔在伯力宣布远东军脱离俄军序列,以伯力为首府成立远东共和国,号召远东人民在远东军的领导下支持新生的政权,一起抵抗日军的侵略进攻。
1919年远东共和国曾成立过一次,成立原因是列当时根据国际形式,为减轻英法德日美等国干涉,而不得不出的下策,现在布留赫尔为了保卫远东,不得不再次使用这一名称。
而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也让布留赫尔没有想到的是,成立远东共和国消息刚一公布,除俄表示坚决打击分裂势力,维护领土完整外,英、法、美、德、意等国立刻相互通告,同时发表声明,承认远东共和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连正在侵略远东的日本,其外相广田弘毅也在大本营的指示下,忙不迭的向世界宣布:日本帝国承认远东共和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同时日本帝国反对俄国以任何理由,干涉发生在远东共和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任何有关远东国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事务,自此以后都将在两国之间发生,不再涉及他国,因此他国武装必须迅速撤离远东地区。日本帝国为确保日本海、本土以及“满洲国”安全,将在确保远东地区获得稳定安全后,停止军事行动。
日本当局在这一声明过后,又将在1919年攻占远东时,与由日军扶植的东西伯利亚谢田诺夫傀儡政权的协议取出,以向世界昭告,根据协议,日军对远东领土安全付有不可推卸之历史依据。而日军这一声明,虽然布留赫尔极力反对,但又立刻获得了英、法、美、德、意等国的承认。
于此同时,一支流亡在英法的原沙俄时代的小团体,也在此时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宣布其对中西伯利亚地区的主权,号召中西伯利亚人效仿远东,成立独立共和国。同时,这个流亡小团体,还取出一份当年与英、法签订的协议,要求英法两国支持中西伯利亚独立建国。
波兰更是在此时向俄波国境线大举调动兵力,不知死活的狮子大开口,向俄提出照会,要求俄方就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的领土归属和历史遗留问题,务必与波兰进行“诚恳”的谈判。还没等斯大从这些纷杂的事情中喘过气来,德国在5月底兵不血刃,闪电般的吞并奥地利。
接着希特勒又将其计划提前,聚集1000多架飞机,一个装甲集团军和两个机械化步兵群总计25万余兵力,趁俄国注意力集中在东线,奇袭俄邻国捷克斯洛伐克,试探俄军动静。
德国的这番行为,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指责,在经过一个星期象征性的调停后,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军自西部边界以及南部奥地利边界两面夹击的闪电进攻下,重要城镇和矿产区已经全部失陷。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213章 狂妄战略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
今晚凌晨会上传一章,请兄弟们帮偶投票啊
俄军也在毫无准备之下,无力帮助捷克,虽然在这之后,捷克军在东线、北线以及南线部分都发起零星抵抗,国内也有一些武装在开战游击战。俄方虽在其后通过各种渠道为捷克抗战武装提供武器,制约德军,但是德军已经实实在在的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取得自西向东进攻俄国的通途。
而此时英法等国也放弃了调停,变相默认了德对捷克的占领,同时,英、法为鼓动德国向俄趁势发起进攻,让与英法签订攻守同盟的波兰再次对俄施加压力,并在边界地区制造冲突。
可以说,英法为将德国的军事力量引入俄国,使这两股力量相互消耗,简直已经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然而希特勒并不喜欢被人利用,在取得捷克后,他命令部队在捷克与俄的边界线上立刻停止前进,让部队没有命令不得私自越过边界线,连有争议的地区都要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