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78(1 / 2)

中国裁军对日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兵力状况来说,确实让南北两线日军压力大减。

此时日军参谋部已经制定了短期战略计划,那就是在德军进攻俄国之前,北亚军以防守作战为主。南亚部队则以快速进攻为主。此番中国撤军,彬山元部必将可以以更多兵力与俄军对抗,甚至调遣部分军队南下作战;而寺内寿一也可以从与中国对抗的部队中,再次抽调一批参与对英军地进攻。

“中国裁军”

刚被中日签订停战协定打击的丘吉尔,被这消息再次打击的面如死水。他知道中国裁军必然会导致驻印军战事更加艰难,印度很可能是继缅甸、马来亚之后,又一个丧失的殖民领。届时,支撑英国作战的亚洲资源殖民地都将化为乌有,英国抗战将更加艰难。

“我主持大英帝国,不是用来清算的”

当初中国方面向他提出要求英博物馆交出中国被掠夺文物时“命令蒙巴特,选取适当时机脱离日军。快速将部队自中东地区撤离至欧洲,参与卫国作战”

无可奈何的丘吉尔,最终决定主动放弃印度,以图保存实力,参与对德作战。

同样,罗斯福在得到消息后,也一脸惊讶地看着向他汇报情报的国务卿赫尔。

“噢上帝就算中立,也不应该在这时候裁军赫尔,难道中国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永远保持中立中国难道不准备收复台湾、琉球等地了吗不行,德军已经登陆英国,中国此举将使英国驻印军队无法安全撤离,参与到保卫本土地作战中,我们不能眼看英国灭亡

赫尔,英国灭亡,德国很可能会攻击俄国,然后越白令海峡攻击美洲,我们必须做点什么,让国会立刻同意美国参战。同时,赫尔,您必须与中国方面再次联系,尽量拉拢中国阻止中国裁军,至少也要让中国的裁军规模减小,这对将来抵抗德军具有非常重要地意义”

虽然中国裁军,短时间内对美国没有任何影响,可是聪明的罗斯福立刻就看出这对未来战局的巨大影响。因中队对日作战地优异表现以及中国武器的先进程度,罗斯福始终希望能够说服吴克,加入到同盟国中,在未来对德进行作战。此时中国大规模裁军,罗斯福这个希望的可能性被再次降低。

与罗斯福积极的态度相比,斯大所能有的就是愤怒了。盛怒之中,他办公室内又是一片狼藉。

本来他还希望利用中日之间的那场误会,为自己反击北亚制造优势,可现在,中日不仅签订停战协定,还签订大量贸易投资协议,而中国更是在此时“可恶的不合时宜”的大规模裁军,让日军能够专心致志与自己反击军团作战。

没有与中国签订任何协议,然而斯大依旧有一种被吴克出卖的感觉。“阴谋,这是对俄国的阴谋,是对我俄国利益裸的出卖”

此时随着中事实力的逐渐透明,中国潜艇已经出现在大众眼中。斯大知道,日军突然偷袭海参崴导火索,正是因中国潜艇在渤海对日海军的那次偷袭。当时,俄潜艇部队成了中国潜艇的替罪羊,海参崴成了日本海军报复的对象。

可以说北亚战事发生地很偶然,不过正是这种偶然又恰巧发生在自己清洗远东军队的同时。这让日军尝到甜头后,从对中国作战的失败中立刻转移目标,最终导致俄国在远东战场的迅速失利,并直至现在受德军牵制无法收复。

再兼现在中国对日地种种举措。若不是之前合作轰炸日本本土,愤怒的斯大几乎要以为中国会联合日军对俄进攻。

“远东不是日本的、不是中国的,只能是也必须是我俄国领土”

以吼叫发泄心中地不满,骄傲的斯大在向中国方面发出一连串质问电报后。只能再次考虑从西线调兵的可能。

不论各国反应如何,中国依旧我行我素。裁军继续进行;军火、药品、装甲车辆、飞机以及零配件继续大卖特卖;而捆绑在军火销售协议中的那些中国商品也继续抢占着世界各地的市场。

让各国政要尴尬的是,中国捆绑销售的那些东西,竟然已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此时不论是罗斯福还是希特勒,来自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视已经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甚至丘吉尔都不得不使用中国制造地打火机去点他那硕大的烟斗。而各种不计其数的小生活物品、工业产品则更是深入至军队、平民地生活之中。

显然,中国所奉行的中立、军火捆绑销售捆绑销售虽让各国政要都非常不满,但确确实实起到了推销其产品地作用。

在这中间,中国产品唯一没有打开市场的是俄国。因斯大的骄傲和对中国吴克所执行政策地愤恨,斯大宁愿利用高价走私获得一部分中火进行研究。也不愿与中国方面签署政府层面的军购合同。对此,吴克表现的很无所谓,因为他知道。斯大有向自己哭求的一天,如果希特勒不会暴毙的话。

战争在这场大国之间的博弈中继续进行。

一如吴克以及日军参谋部所料。罗斯福虽极力推动美国参战,但在德军强势进攻下,丘吉尔最终没能在本土等到那一天。

41年初。德军集中所有军舰、潜艇、飞机与英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掌握制空权的德军,在海底潜艇部队的配合下,以自身伤亡一半军舰的数量终于封锁英吉利海峡。随后大量德军利用挪威、丹麦、法国等国商用船只破开英军水雷防线,以直升机、战斗机掩护大举登陆英伦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