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6(1 / 2)

算,赫尔得出德国对钨的消耗每年至少在3500吨左右。为确保己方钨供应,减少德军军工供应,赫尔当即采取非常措施,开始大量抢购葡萄牙、西班牙已经中国的钨砂矿,同时,为配合原材料市场地抢购,在中火市场的抢购行动也被继续放大。

在赫尔的计算中,因与德国所属区域与位置地不同,对西葡两国的钨矿抢购行动被作为重点进行关注,不过抢购开始,赫尔很快发现一个让他非常郁闷地问题,那就是西葡两国的大部分钨矿竟然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

原来,自从美国资本市场大捞一笔后,充足的资金让吴克在支持本国建设地同时,还做了一些战略物资上投资。作为“过来人”,吴克当然比赫尔等人更知道二战其实打的就是一场资源战争,记忆中德军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希特勒犯下一些列错误,更多的是因为战略资源被美英等国控制,迫使其机械化部队最终因得不到补充,逐渐被消耗干净。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吴克不仅在本国对钨砂进行囤积,在中东地区使用武器、粮食以及其他物资和贷款控制大量油田,对土耳其的铬矿以及西葡两国的钨矿也没有放过。“财大气粗”的吴克派出代表一手拿着金块,另一手则带着军火供应单,很快在西葡两国政府手中购买了几个大型钨矿并大肆开采,同时,吴克还在西葡两国资源市场上对钨砂率先抢购囤积。

当赫尔采取同样措施时,钨矿价格被迅速提升,抢购的钨砂却没有想像中的多。就在赫尔得知众多钨砂和钨矿在吴克控制之中,正准备通过罗斯福与吴克进行协调时,得到消息的吴克,命令自己手中控制的那些钨矿率先以5倍价格的大幅度提价,同时紧缩钨砂供应量,迫使英美德等国不得不以更高价格进行采购。

吴克这一行动,立刻让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都极为不满。这不摆明了又要讹诈几国的钱财吗罗斯福、丘吉尔当即致电吴克,要求吴克停止涨价行动。并将手中钨砂以及掌握地钨矿全部供应英美,与此同时,希特勒也致电吴克提出同样要求。

“停止涨价呵呵真是做梦自己发不了战争财还不准别人发有本事别打仗啊老子就是要发战争财,等着吧。你们”

对于三国元首的“无理”要求,吴克甚至连回电这种应有的礼貌都被取消,相反,在这三国元首来电后。西、葡两国以及中国钨砂价格又被抬高一倍,这让主持抢购行动的赫尔脸色瞬间铁青。

然而,气愤归气愤,抢购行动还是必须进行,现在地中国几乎所有出口物资都是交战国必须进行抢购的物资,即使想要通过制裁逼迫中国压价都不可能。无可奈何之下,赫尔只能眼看着钨矿价格飞速攀升,却不得不与德国开展一番你死我活的抢购行动,让美国财富不断被吴克那个“贪婪”的吸血鬼掠夺。

当然,英美两国为尽量减少自身损失。由丘吉尔提议,经罗斯福、斯大同意,赫尔展开行动。针对中国地铁矿、钢材、石油等物资出口价格也开始大幅度提升。英美两国准备将财富的损失部分转嫁到中国身上,当然。已经离不开中国供应的俄国也相应要付出一些代价。

不过,斯大虽然同意了英美的做法,但吴克却并不答应。此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迅速。不仅是世界工厂、物资转运地,同时自身发展也消耗巨大的物资量。这种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巨大消耗,如果单纯依靠自身发展或者自身资源开采,虽可以节约一些消耗,但必将制约整个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很多物资的进口已经成为必须。

同时,吴克知道,钨、铬矿价虽然攀升异常迅速,但相对于铁矿来说,其基数小了不知多少倍。钨矿作为合金材料,不仅使用量少,其产量也很少,以现有钨砂囤积以及开采速度,吴克每年只能对外保证万吨左右的供应量,而铁矿以及钢材消耗就大不一样,万吨铁矿在铁矿一年地消耗量中简直连零头都算不上,这就是巨大的基数差距。由此可知,铁矿、钢材总体价格上升几倍,钨矿带来的效益就将被消耗干净。

因此,当美国钢铁、澳大利亚铁矿价格刚一上涨,吴克立刻就利用手中资源进行反击。首先,在钨矿地供应上,同等价格情况下,吴克将钨砂优先向德国供应;其次,为进一步警告英美,吴克命令加大对德的军火、汽车供应数量,削减俄、英、美地采购数额并以钢铁价格上扬为借口2北提升出口价,同时,为展示中国实力,更为先进的步话通讯设备开始向德军部队批量供应。

吴克此举立刻给英美俄迎头一棒,希特勒却大为欢喜。希特勒知道这是一场贸易战,中国随时都可能重新调整计划,为此生怕出现未知变数的希特勒,立刻让运送军火地中舰带回大量黄金,决定趁此机会多多抢购一些军火、通讯设备、钨砂,同时,他向吴克保证,德国保证以低价向中国出售部分钢铁、优质铁矿砂等物资。

吴克一连串的反击以及德国此举大大刺激了罗斯福、丘吉尔以及斯大,其中尤其以俄国受影响最深,斯大明显感觉到从中国供应的战争物资至少减少了一半,德军的机动协调能力则忽然得到加强,而罗斯福、丘吉尔等也明显感觉到石油、钨矿价格再次攀升,他们的抢购行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虽然,我们都知道德国根本没有剩余钢铁向中国出口,但我们不能让敌人更具有优势,也不能再为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时局迫使我们必须向吴克妥协”

赫尔在给罗斯福的报告中,不由得不沮丧的指出,在与德军作战的同时,英美根本不能与中国进行一场平等的贸易战,这在战争德俄战争开始后就已经成了事实。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我们与德军、日军作战的同时,中国正以他中立的方式,不断发展经济、军事,从日军手中收复台湾、琉球,间接控制南亚次大陆以及北亚、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局势,而我们的经济手段也被迫向中国倾斜,只能眼睁睁看着属于联邦公民的财富在战争中流向中国,这就是战争的悲哀”

在赫尔的报告之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为换得对钨矿以及军火和先进通讯设备等物资,与德国一样的公平购买权利,最终不得不尴尬的向吴克再次妥协,并利用政府手段强制将运往中国的钢材价格下压,当然,数量上也被迫比以往增加。

看着港口繁忙的“业务”,在墨尔本巡视的英国财务大臣连哭的心思都有。当初,港口的繁忙意味着又有大批殖民收入将进入英国财政,然而现在,每驶离一艘商船,就代表英国的财产又要减少一分。“繁忙”原来并不总是意味着财富增加啊,也许美国财务大臣正与我一样的苦恼吧这位财务大臣最终神情沮丧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