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0(1 / 2)

第五卷 博弈 第323章 海军出征

赫尔什么也没做错,只是为了缓解阿拉斯加局势,在西班牙事件上撇清了美国的关系。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中国竟然在此事件上表现的如此“强硬”,刚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又开始对“罪魁祸首”英国发出强硬声明,还顺带在宣传中挑拨了美英之间的关系。

联邦政府该怎么办

不仅赫尔焦虑万分,罗斯福在得到报告后,一时也头大如斗。这事情摆明了是英国人做的不对,并且美队也在此事件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件被捅开后,英美两国都非常被动。此时罗斯福正在向马歇尔询问对策。

“中国会对英国开战吗”

赫尔在中国传回的信息非常不利,各种信息都显示中国正在做一场战争总动员,而目标显然是此次事件的主角英国。然而,中国并没有强大的舰队,与英军也同样没有任何接壤的地方可以开战,罗斯福不能确定中国最终会采取何种措施。

“很可能会开战”

马歇尔显得有些犹豫的回答着,接着他开始与罗斯福分析中国的现状。

“中国虽然战胜了日本并在贸易以及各种交换中获得大量利益,同时中火也几乎占据了世界军火市场,不过中队并没有走出亚洲,中队还需要一场战争来奠定他在世界各队中的地位。而英军自被德日军队击败后,实力急剧下降。可以说是依托联邦军队而存在,中队乘此机会对英开战,既能了解自己地真正实力,又不用担太大风险。同时还能试探我们的态度和实力,可谓一举数的。

另外,通过贸易以及与日本的交换,中国实力大增。现在可能不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世界大战中获取更多地国际利益”

“难道中国就不担心我们会同时向中国宣战毕竟我们与英国是盟国关系”

“中国也担心,吴克的宣言很显然就是表演给赫尔、我们以及丘吉尔看的,在挑拨我们与英国关系的同时,试探联邦政府地反应,逼迫联邦政府退出中英争端。如果联邦出面干涉,那么阿拉斯加地区的对峙将会被迫继续扩大,中国对德军事支援也会出现不利于我们的变化,电脑站

总统先生,我不得不说,中国在前期所做的一切已经对整个世界大战产生极大影响。中国基本控制了中东地区的油料供应,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煤炭、药品、军火出口国。如果我们对中国宣战,联军不仅自此以后所有战争都将会陷入资源困境。还要面对两大军事强国的协同攻击并且将战争引向美洲本土,战争的未来更加不可预料。“难道说。中国如果对英宣战,我们却不得不坐视不理”

马歇尔的分析让罗斯福感到有些痛苦,不过。很显然马歇尔分析的非常透彻,帮助英国与中国宣战,对此时地美国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否则前期也不用赫尔在中国屈辱的苦苦谈判。

“即使宣战,以中国的海军力量并不能对英军构成多少威胁,中队无法对英军实施真正打击,很可能会出现宣而不战地现象。参谋部认为联邦政府加入只会为美洲以及联军树立直接的威胁,使战争在阿拉斯加一触即发,让战争走向更加复杂,因此参谋部建议,联邦政府对中英之间地现状应以斡旋为主,不能直接参与。”

“也只能如此了唉,如果曼哈顿计划研制成功,我们就不用这样被动了”

罗斯福在最后颇有些感慨的说道。中国的一系列手段让罗斯福觉得战也不好,不战也不好,一种从未有过地束缚感涌上罗斯福心头,使他不由向往着尽快挣脱这种束缚。

“据史汀生的报告,研制工作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会有成果,如果原子武器真有那种力量,将来联邦政府将对世界各国拥有绝对的威慑力,届时中国将再也不能对我们产生任何威胁。”

马歇尔与罗斯福一样,对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了解的非常清楚,此时他也非常向往原子武器能够快速研制成功。毕竟德军依旧强大,而来自中国的无形大网束缚的也并不仅仅是罗斯福一人,马歇尔、赫尔以及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等人也同样能够感觉,否则也不会出现对英军在西班牙事件上的纵容态度。

“你去告诉史汀生,让他加快速度,必要时刻可以追加经费,我还要向丘吉尔那个野蛮的家伙解释一下,中国这次的挑拨离间给我们的合作带来很大麻烦”

在丘吉尔的愤怒叫喊中,在赫尔的苦恼郁闷中,中国政府没有全面接受美国的斡旋。此时,整个中国自吴克发表宣言后,大街小巷不论工商官佐还是平头百姓,对战争呼声都越来越强烈。

其中尤其以对鸦片战争有着巨大耻辱感的激进知识分子,以及对切身利益产生影响的工商业者反应最为强烈。在他们的推动与宣传下,1944年7月28日,中国政府要求英政府将涉案英军交由中国处理未果后,吴克代表中队断然向英军宣战。

随后,中国海军自堪察加半岛南部迅速进入茫茫太平洋向南失去踪迹,部分中国货船也于福建港口满载货物离港,随后在太平洋失去踪迹。同时,中国与日本政府之间的谈判日益频繁,部分日本陆军自里海继续向印度撤退,而日本海军除去第一、第二舰队继续与美军作战外,第三、第四舰队明显退出与麦克阿瑟指挥的舰队缠斗,向南太平洋地区聚集。

中日海军、陆军协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