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5(1 / 2)

,说到底这佛乃是西方所建立的一个教派,为了朝廷的稳固,臣认为朝廷应当遏制佛门的传播。”

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时有宰相萧瑀,出班俯囟奏道:“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

傅奕与萧瑀论辨,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萧瑀但合掌道:“地狱之设,正为是人。”

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何如。

二臣说道:“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

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遂着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第二天,三位朝臣,召集了众僧,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最后选中了一名出身好,又有德行的高僧。

原来此人叫做陈玄奘,小名江流儿,前世乃是如来的弟子金蝉子,只因为不听如来阐述佛理,冒犯了如来所以被如来打下了凡间。

这江流儿一投胎就遇到了危险,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遇到了恶党,他父亲乃是海州陈状元,在前去上任的时候在船上被人给杀了,那贼人冒用他父亲的名义去上任了,而且还霸占了他的母亲。

江流儿被母亲放进盆里顺水随波的到了海岛金山一家寺庙,被那寺庙的方丈从小收养,江流儿十八岁以后才从母亲留给自己的血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随后江流儿便上京来找自己的外公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殷开山当即调集了大军,去洪州剿灭了那贼人,母子相认之后,状元郎的18年的冤屈也总算是平了,而且在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他的父亲还进了大唐的凌烟阁。

朝廷本想封江流儿为官,继承他父亲的职位,但是江流儿却拒绝了,宁愿为僧,为的就是报答佛门对自己的18年的养育之恩。

当天三位朝臣经过僧人的推荐与考察,最后选出了玄奘法师,要知道玄奘从小就是僧人,一出娘胎就持斋受戒,最重要的是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而他本人呢,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

查得江流儿出身根源好,德行又高。诸子百家,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道:“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

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

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

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阇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

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

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

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

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他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那菩萨更不争吵,与木叉往前又走。行勾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着手下人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

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

萧瑀道:“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

菩萨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萧瑀道:“何为好何为不好”

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又问道:“何为要钱,不要钱”

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长老,恕我萧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菩萨欣然从之,拽转步,径进东华门里。黄门官转奏,蒙旨宣至宝殿。见萧瑀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唐王问道:“萧瑀来奏何事”

萧瑀俯伏阶前道:“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与锡杖者。臣思法师玄奘可着此服,故领僧人启见。”

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与木叉侍立阶下,更不行礼,因问袈裟之价,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第229章、唐僧取经第三更

更新时间:201272714:14:09本章字数:4833

第229章、唐僧取经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