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念诵起了都察院的职责: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见他冥顽不灵,李东阳也是无法,他虽然是大学士,可这个时候也是没办法约束言官的,因为至少从朝廷的法纪和士大夫的道理上来说,言官们的行为是无可挑剔的,甚至说是模范行为,毕竟正德手里那把剑不是摆设。
真要有人上前劝阻,只怕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少不得要落个逢迎媚上的名声,就算是大学士也一样。
旁观者都是如此,当事人身上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了。
只不过,被无数人喊打喊杀的谢宏却笑得更开心了,那笑意中带着浓浓的讥嘲之色,谢宏看向众言官的眼神也极是不屑。
哼所谓的言官,不过如此罢了,说到底,做出来的忠贞模样也只是为了自家的名声,所求的,也不过是名利二字而已。
求名利倒也无妨,可这些家伙却是完完全全的损人利己,无论什么样的皇帝,他们都要挑出来毛病,然后描述成昏君,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忠贞。
赶走鞑子,开国的朱元璋好杀;
迁都,定下天子守国门的成祖好大喜功;
不管事的万历则是怠政;
什么都管的崇祯更是亡国的罪魁祸首。
而自己的这位二弟,说不用说了,明武宗可是号称昏君中的昏君,大明朝第一呢。
谢宏笑容转冷,今天有我在此,会让你们如愿么二弟手中的剑可是哥的杰作,就让你们开开眼吧。
只要二弟正确领会了我的意思,那就没有问题了,谢宏看向黄罗伞下,正德回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只管放心,然后面色一肃,将宝剑倒转,指在了自己的胸腹之上
捅人正德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一眼言官们,白痴,大哥给朕做的宝剑岂能做那么无聊的事用大哥的话来说,那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朕这把宝剑是拿来捅自己的
京郊再次由闹转静,所有人都被正德的举动吓住了,一时都忘了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黄罗伞下的那个身影。
什么情况皇上被逼得要自尽了
只有谢宏不动声色,脸上依旧云淡风轻,没人知道,他心里正在偷笑:二弟跟我果然心有灵犀啊,这么奇葩的事情,居然一句话他就领会了,真是太神奇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叫高明呢。
傲然四顾时,只见万人束手,唯有一片呆滞,谢宏不由豪兴大发,直欲赋诗一首,以抒胸臆。
有道是:黄罗伞下,大运河旁,皇袍如花,长剑胜雪,不知惊煞了多少英雄豪杰
正文 第168章 绑票朕也会
第168章 绑票朕也会
“陛下,万万不可啊”能成为首辅的人自是不一般,刘健很快就搞清楚了目前的状况。
“陛下”其他朝臣也都不是白给的,刚刚只不过是被吓住了而已,毕竟这事儿太出人意表了,皇帝举剑自残,千古以来,正德又是开了历史先河啊除了几个走投无路的,又何曾有人听过皇帝自杀的
大学士带头,朝臣们一边悲呼着劝阻,一边再次跪拜于地。
这一干人都是老而弥坚的政客,也能猜到正德八成是在胡闹,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把戏。可就算知道正德是在恐吓他们,也一样没人敢轻忽。
要知道,当今圣上可不是个走寻常路的,那可是个有无限可能的主儿,就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不论是从京城偷跑还是用天子仪仗做儿戏,这都是前无古人,想必也是后无来者的举动,谁敢担保他不会一冲动,就把剑给捅下去了
权臣勾结言官,逼死人君想到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后世的记载,所有朝臣都是一身冷汗,官职越大的,汗越多,大学士和六部九卿中,颇有几人已经汗透袍服了。
这时候,不论是上前拦御史还是拦正德,都来不及了。
正德的宝剑已经指着胸口了,别说离得还远,就算在近前,又有谁敢贸然伸手阻拦万一不小心碰到了皇上持剑的手臂大逆不道的事自不消说,就算只是在龙体上开个小口子,又有谁承担得起那后果
拦着那帮御史也是没用,只要那些人的脑袋还有一丝理智,他们就不会再闹了。闹来闹去不过是求个名声,可要是真让皇上自残了,倒也能名传千古,而且也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份,只不过,传下来的是千古骂名
谁要谁敢要
别说权臣,就算是曾经谋朝篡位的那些人,逼死前朝皇帝的时候都是遮遮掩掩的,现在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看着这里的人不下十万,真出了事,谁能承担得起天下悠悠之口,和万夫所指
谁也不能。
所以,言官们也像是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一下全都僵立住了,本来或悲愤壮烈,或者慷慨澎湃的话语全都憋了回去。
皇帝逼死言官,固然会留下骂名,不过也就仅次而已了;可反过来,要是言官逼死了皇帝,那可不单是被骂就算了,会诛九族的别说没人得到好处,也没人会赞同,就算是有,那些得了好处或者赞同的人也只能偷偷的来,表面上,还是要喊打喊杀的。
“臣等罪该万死,请陛下息怒”等刘健一声高喊之后,言官们也纷纷拜倒了。
众人心里都极其愤懑:太可怕了,太不讲道理了,咱们言官不是可以随便说话的吗前辈们不是说过,只要有勇气就扫平一切障碍吗怎么偏偏就让咱们遇见这么个不走寻常路的主儿呢不公平啊,太不公平了。
“陛下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