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12(1 / 2)

同催命的无常。

“让他们不能碍事就成。”为首的那个黑衣人一声令下,众黑衣人都是手腕翻转,用刀背重重的敲在了守门军士们的后颈上,后者都是应声而倒。

在彻底失去意识之前,最开始做出提醒的那个军士有了明悟,这些人不是倭寇,倭寇才不会这么心慈手软,不枉杀无辜呢。

可这些人给江南人,不,应该说是江南世家带来的威胁,却比倭寇要大得多了,倭寇不过是凭着本能乱枪乱杀,现在这些人却是来屠家灭族的

“这些老爷兵还真是废柴呢,江大哥,咱们是不是慎重过头了”猴子笑道,这次行动的准备是很充分的,他和手下的斥候夺门,本来也是做好了一番恶战的准备,谁知道竟然容易成这样。

“别大意,你别忘了,朝鲜的正规军也是都跟乞丐似的,那些豪族家里的私兵却多有精壮的,当初你护送王先生去金州,在路上遇到的那些就是岭南梁家的杀手,那些人怎么样,你应该很清楚吧”

“那也是。”猴子悻悻道,那些悍不畏死的杀手,就算是他这个沙场老兵也不敢忽视,要是江南家家都养了这么一群人,那事情还真的不好办呢。

“也不用担心,江南这边的世家眼睛都盯在海上呢,应该没梁家那么夸张,就算棘手点,嘿嘿,咱们不是还有炮灰呢”江彬转头看了眼那些浪人,这帮牲口满脸都是兴奋之色,要不是事先得了严令,又被打服了,恐怕早就按捺不住的开始乱来了。

宁波还远远比不上苏杭、南京那样的大地方,不过比起倭国来说,已经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了,倒也怪不得这些人露出这样的神情。

“开始吧,动作麻利点,解决完这里,还得去余姚,然后再去苏州呢,跟老子一起喊,雅蠛蝶”江彬大手一挥。

“雅蠛蝶”众人开始突进,事先得了吩咐的浪人们也哇啦哇啦的叫喊了起来,声震长街,宁波的静谧一下就被打破了。

各家都有护卫私兵,尤其是被列为目标的这些,都是大世家,可这些私兵终究也不过是些江湖人,哪里抵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边军何况边军这边还有倭人炮灰呢,发生的与其说是战斗,莫不如说是屠杀。

无数人从睡梦中惊醒,骇然相顾,那哇啦哇啦的怪腔异调告诉他们,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倭寇来了。

反应快的迅速跳下了床,搬动着一切可以搬动的东西去堵门,倭寇的凶残倒没有人见识过,可大伙儿却都是听说过的,甚至那些传言就是他们传出去的,听得多了,自然也就如亲眼所见一般了。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努力是白费的,外间惨叫声、杀声、还有哀嚎求饶声响成了一片,可若是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其实那些声音都是从几个地方传出来的,相当的集中。

人们骇然相顾,看看方向,喊杀声最响亮的地方,正是宁波的几大世家所在,倭寇劫掠世家还是说

答案就在嘴边,可却太过难以置信,本来还想出城求援的人都打消了念头,哪怕是喊杀声已经远去,甚至已经消失在北方,也同样如此。尽管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倭寇的第二个目标是哪里。

北面紧挨着宁波的,不正是余姚么

“相公,她们两个已经睡下了,不过,这样好吗”灵儿清冷的玉容上流露出了一丝不忍。

“嗯,不要让她们知道这件事。”谢宏点点头,抬眼眺望着余姚方向,眸中异彩闪烁,“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天下哭不如一路哭,既然这些顽固的旧官僚不愿意去垃圾堆,那就让他们去坟墓里哭吧。”

第一卷 第643章 总被风吹雨打去

第643章总被风吹雨打去

到了正德朝之后,对江南人来说,八月变得越来越不吉利了。

正德元年的八月,京师发生了罕见的变乱,其后,江南便多了几十户披麻戴孝的世家;去年八月的大起大落同样让人心有余悸;而今年的八月,这处悲剧似乎到达了最高潮。

自中秋夜开始,一股寒流再次席卷了整个江南。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寒流不是来自北方,而是来自东边的大海。

除了方向之外,感受到寒流威力的人也增加了不少,从杭州到苏州,从宁波到余姚,江南遍地烽烟,沿海各地,避过一劫的也只有南京了。

去年的跌宕起伏虽然很剧烈,可没有一定身份的话,却是无从体会的。而今年的,就算那几天夜里睡得太死,或者身处他方,可只要去那些曾经的朱门豪宅走走,再结合新皇登基以来发生的一切想上一想,自然也就明白事情的始末了。

当然,若是心思实在愚钝,那也可以去打听,只是打听的对象有些讲究,千万不能去那些大户人家,只好找些相熟的寻常人家,否则的话,说不定要惹大麻烦的。

实际上,要是没有门路的话,就算想惹麻烦也惹不上,自从风声传开后,各世家都是门庭紧闭,防备森严,陌生人是绝对无法入内的。

绍兴古称会稽,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都,在东晋时期,一度成为了华夏的中心,古诗云: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说的正是绍兴的繁华景象。唐宋以下,绍兴的繁荣有增无减,这样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名门望族。

可是,正应了那句盛极必衰的俗语,以往的朱门豪宅,却都变成了残桓断壁,朱门内的风流,自然也被风吹雨打而去了,留给绍兴人的只有说不尽的恐惧。

绍兴杨家出过几任京官,也薄有些家产,虽然官职都不甚高,家产也算不上多丰厚,不过也勉强可以算作世家之列。从前,老爷杨庸倒是时常慨叹,希望儿孙们争气,努力读书出个侍郎尚书什么的,也好让杨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步入真正的江南世家行列。

可是,自几天前,倭寇入侵的那晚起,杨老爷就再也不提这个话头了,而且还有传闻说,有人听见了,老爷在后堂拜佛的时候,一直在庆幸。

庆幸什么,大伙儿心里都清楚,无非就是庆幸儿孙没能如愿当上侍郎,杨家也没能变成大世家,否则的话,那几处废墟很可能就是杨家的榜样。

尽管很多细节还想不清楚,可这事儿却是明摆着的:大明去倭国的航线,如今正把握在瘟神的手中,而且,他还是两个月前从宁波出发的船队的目标,现在倭寇大举入侵江南,不袭扰百姓平民,专门挑世家动手,而且一动手就是屠戮一空,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