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08(1 / 2)

油肯定不行,说到做菜最有特色的东西么,嗯,也只能是调料了。

味精和辣椒

想到了名目,可谢宏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光知道这些是没用的,味精的制作方法,他是不懂的,只知道跟海带、海肠子之类的东西有关。当然,有化工学院在,这种事大可以当成课题丢过去,只要知道大致的套路,味精的出现也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只是,谢宏无奈的瞥了一眼兴致勃勃的正德,心中暗叹:唉,时间问题也是大问题,要是晚了的话,自己一定会被这位小爷烦死的,看来接下来又不得空闲了。

辣椒倒是方便,只要拿到了种苗,就可以培育种植了,种植成功后,相关的新菜式也非常之多。可问题却也同样棘手,这东西的原产地在美洲,要是等大明自己的船队过去将其带回来的话,估计是十年以后的事儿了,二弟肯定是等不及的。

要是现成的谢宏突然灵光一闪,急切的向正德问道:“那两个葡萄牙人呢就是罗纳尔多和那个火者什么的”

“啊”正德愣了一下,然后很懊丧的一拍大腿,有些追悔莫及的说道:“他们两个前些日子已经走了,说是要回家探亲什么的,大哥你也不早点说,早知道他们两个厨艺好的话,我好歹也留下一个呀。”

“回家了”这次轮到谢宏吃惊了,这会儿可没有波音空中客车,从大明回葡萄牙没个五六年的时间,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再说了,以他所知,那俩人不是普通的海员,而是传教士,在大航海时代当中,传教士就是开拓的先锋。说起来,谢宏以宣抚使的名义向海外派遣儒家子弟,也是受了这个启发呢。

华夏土生土长的宗教只有道教,跟后世小说里一样,道教收弟子还要讲究慧根什么的,并不是那种传播能力很强的宗教。另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宗教,佛教,则是外来的,是外族入侵中原的时候带进来的,况且佛教在传播性上,同样也比不上基督教。

但是,华夏并不是没有厉害的宗教,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综合性之强,底蕴之深厚,远在基督教之上,所以,谢宏才有了那样的一个决策。

做决策前,按照谢宏的习惯,肯定是要权衡一番的,对西方传教士的身份和目的,他都有做过推测和评估。这些人或者是在国内不得志,又或者是纯粹的狂信者,总之,来到大明的这些人,肯定有着终生不返故土的觉悟。

实际上,他们也回不去,除非有西方的船队到了大明,再不然,他们就只能想办法通过中转的办法,经南洋去印度,在那里,才有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选在这个时机离开大明,其中的味道,倒是值得深思呢谢宏眼中精光一闪,嘴角露出了一丝玩味的微笑。

他脑子里的念头转得很快,回过神时,听得正德犹在念叨着,谢宏笑了笑,拍着正德的肩膀安慰道:“他们是不会厨艺的,倒是他们的同乡手里有不少好东西,我本来是想找他们问问,现在看来倒是不用了,二弟,你且耐心等等,好戏还在后头呢。”

第773章 东热条约

收费章节12点

第773章 东热条约

乾清宫里的话题已经彻底歪了楼,李府的话题却没变,李兆先的诠释毕竟是转述,李东阳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如正德,因此,父子二人足足讨论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把事情理出了个眉目。

“如此说来,对倭国来说,这二十一项条款,非但不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反而是套在颈上的绞索啊”李东阳被谢宏算计过很多次了,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宏大的阴谋,再次将文卷拿在手中,只觉有千斤之重。

每一深思其中玄妙,他都是心悸不已,不等儿子答话,口中只是喃喃低语不止:“别说倭人察觉不到,就算有人把真相告之,他们也未必会信,就算信了,也未必会退却,毕竟就算国家垮了,那些人还是有办法置身事外的,那绿帽子,那移民政策”

说着,他颓然摇头,望着已经升至半空的朝阳,突然觉得阳光是那样的绚烂耀目,他长叹一声:“输得不冤枉,确实不冤枉,那位谢大人对政治以及人心的了解,足可堪比那些传说中的人物了,甘罗十三为相,世人尽皆称道,可这位大人,唉,了不起,实在了不起啊”

李东阳感叹的时候,李兆先一直静静在旁边候着,他知道老爹不需要回答,只是要将某些情绪借此宣泄出来。

曾经在文渊阁呼风唤雨,如今却变成白身的失落;领袖士林,最终却失去了最后一块阵地的痛苦;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只能黯然退却的无奈。种种情绪交杂在一起,李东阳的心情,远没有今日里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

感慨间,李东阳也一直在翻阅着手中的文卷,翻到最后一页时,他突然指着最后一个条目问道:“兆先,这最后一条,所谓大明以倭国国王的名义,在倭国招募浪人,这是个什么意思”

“这叫雇佣军。”李兆先被选出来担当提举司主事,除了他在经济方面的造诣之外,他对倭国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是一部分因素。

李公子和唐伯虎、张彩二位校长有着差不多的爱好,而京城的风月场所,充斥的都是倭女。毕竟干这行,倭女是有先天优势的,京城原本的那些ji女,已经开始向演艺圈转型了,将纯粹的风月领域,完完整整的让了出来。

倭女的语言天赋有高有低,尽管她们也努力在学习,但时日终归尚短,成就还不明显。交流有障碍,自然会影响到兴致,这二位校长加一位学员,都是才高八斗的大才子,又懂得自力更生的道理,区区倭语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混迹青楼的过程中,李公子不但学了一口流利的倭语,而且通过众倭女之口,对倭国也有了相当的了解,这时回答起老爹的问题来,自是应对自如。

“正德二年,侯爷出关赴辽东,而后出海东渡,其时船不过十艘,兵不过三百然则,侯爷就是以这样看似微薄的力量,击溃朝鲜水军,加以收编,进而以之攻略五岛,设立总督府,并且打击了江南的海商,由此奠定了东海局势的走向。”

这些事原本是军事机密,细节并不为人所知,到了大局已定之后,这才彻底放开。李东阳也零零碎碎听过些传闻,不过他听的,当然不如李兆先说了解的完整,在正式编制上,后者已经是倭朝总督府,财政部门的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