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说道:“如风真不好意思,我误会了你希望请能你见谅。”
龙如风转过身对着坐在旁边的王教授问道:“王教授请问你这个玉简,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王教授一双空洞的眼神望着前方,有气无力的道:“这是我一个朋友在一次拍卖会买来的。”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
龙如风对坐在前面的紫威道长问道:“道长你是学道之人,你们知这种玉简的的秘密吗”
紫威道长望着玉简,叹着气道:“其实好多以前的道书都失传了,现在的那些道书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龙如风问道:“紫威道长请问一下,现在的道教还有没有人,知道有这种玉简的读取方法”
“据我所知现在应该没有,可能以前的一些古老的道门知道,但是那些道门的传人又不多,一代都是一两个,想找也是无从找起。不过这些门派还是存在的,只是一般都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这些人站在你的面前你也不知他是修真的,除非你本身是修真之人,你才有可能感应到对方是修真之人。”紫威道长回答道。
龙如风不死心地问道“难道像你们道教,没有一些记载这些玉简的读取之法吗”。
紫威道长摇了摇头道:“没有如果有我就不用一直在这里等,本来还以为你能解开这个迷的。”接着感叹道:“我们现在是明明知道里面有座金山,可惜没有锁匙而不能进其门。”说完这次精神无比的凄散。
大家听紫威道长这么说,都露出一脸的失望之色特别是王教授。
龙如风眼珠一转心里暗道:“听方老板说这块玉简,就是他去龙虎山旅游时买的,龙虎山一直都是我国的道教圣地。那里肯定有一些古迹的。按我对玉石的感觉,说不定能给我找出蛛丝马迹也说不定。”
想完这些龙如风问道:“道长不知什么时候回龙虎山,我想跟你去看下不知可以吗”
“我现在还没有那么快回去,我还要去北京办事,最少半年后才回去。”紫威道长回答道。
紫威道长的话根本不能阻止龙如风想去龙虎山寻找古迹的决心,龙如风心里想:“自己去那边看下,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是到时去那边乱转一下也行,修道是讲机缘说不定到时给自己寻找到什么。”
龙如风望着桌上王教授的那块玉简,心里对着那玉简里面是记载着什么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就像一个穷光蛋突然有人把一百万元放在他的面前一样使他怦然心动。
就在这时徐学书对着老道,紫威他们道:“难得大家来,帮我看下房子风水怎么样”
老道对着徐学书说:“那先上去天台看下吧。”说着一群人向着天台走去。
龙如风看到这情景再也忍耐不住对玉简的好奇心,向着要上天台的王教授问道:“王教授你这玉简能不能再给我看下我还想研究一下。”
王教授把玉简给龙如风道:“你拿去研究吧。”说完就跟他们一起上天台去。
龙如风一看他们都上去,破不急代的集中精神发出一道精神力到玉简去,玉简果然像上次那样,整个发出纯白色的光芒,光芒一下都向着精神力集中过来。龙如风看到差不多了,马上把精神能收回来。场面说不出的鬼诡,这个情景要是被人看到肯定会吓死人。
龙如风刚把精神力一回来,就业发现了这块玉简所有的记忆,原来这块玉简是一个叫青莲的修道人所记载,记载各种各样的炼器方法分别为:法器、灵器、仙器、神器,四种境界每个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层。一旦法宝达到仙器这个境界以后,可以说是移山倒海的地步。
按青莲所说的由于本身的修炼还达不到元婴的境界。所以他炼了一生的法宝也只能达到灵器的中期,再也突破不了。而他达不了元婴期是因为他师傅在他修道不久,在一次斗法中被人收去了元婴,死于非命,没有把修炼元婴的道法传给他,所以使他无法进入道门上层。
玉简里面记载着他一生所炼器的心得。像法器跟灵器所在的分别,就是法器是各种符,阵法像画符一样,把它们刻在所用的各种道器上,使它们本身加强了灵气,所练的灵气越大境界越高,发挥的威力就越大。但一达到灵器的境界,就用自己的灵气把这些符,阵法,封印在这些道器里面,这样就能吸收更大的灵气。但是所用的道器要求就越高。
龙如风看到欢喜若狂起来,暗道:“只要找到五块好点的玉石,把五行符雕刻在上面炼成法器,以后就不用写符,随时随地的可以用了。”想到这些龙如风不由自主的呵呵笑起来。
老道从楼上下来,看到龙如风一个人在发笑。问说:“什么事这么高兴笑成那个样子。”
龙如风马上收束失态的表情,静定的道:“那有什么事,只是刚刚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接着问道:“搞定了吗”
老道坐到沙发上说道:“看了,这个地方还可以。”
龙如风把玉简还给王教授,王教授接过玉简说道:“龙先生,以后你发现了玉简的秘密,一定要跟我说下,这是我的名片。”从口袋中拿出一张明片提给龙如风。
龙如风接过来看了一下说道:“我如果发现了什么秘密马上第一时间跟你说。”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龙如风就向着众人告别。
第一集 雷劈机缘 第四章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