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18(1 / 2)

,轻轻的一笑:“重点,不是我,而是天下。我不想承认,但必须承认,流龙城是一个极有气魄的皇帝。”

“明眼人都能看出,北策府和北唐是唇寒齿亡的关系。北策府倘若顶不住大律攻势,北唐则覆灭。倘若顶住,北唐则成为唯一能与大律争霸的国家。”

“若击败大律,北唐将会一统天下。”

大本营堂上,包括海棠妹子和滕沫,很多人都听出来了。王策不光是在向部下描述战局,也是在给北唐派来的纪藏等人当政委,做思想工作。

不是为北唐而战,北唐的增援大军,能发挥多少战斗力,真不好说。王策的思想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也要指出,此战对北唐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王策耐人寻味的目光,徐徐扫过燕自愁颜鼎等人:“做不好的,就滚蛋。”

纪藏等来自安原府和北疆府的将领,无不脸色涨红铁青。

“原谅我,就是这么直接。”王策轻蔑的冷笑:“不服气,就滚蛋。”

王策上辈子不是政委,也没耐心搞太细致的思想工作,冷冷道:“大律终止其他军事行动,北唐也终止所有军事行动,专注派遣一百二十万大军增援。”

“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自己有脑袋,自己想。”

没心情和纪藏等人多说,王策转脸,指点很大的沙盘:“大律已出动五百多万大军加入战场,分为三线。此外,半年前,大律从南方挑选,抽调三百万仆从军。”

“这三百万仆从军,分别驻扎在东南和西南的五千里外。其中一百万已是北上参战,其他二百万正在北上。”

“大律本土军,约为四百万。其中二百万已参战,约有八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本土军坐镇中部和南部。本土,仅剩一百余万。”

颜鼎,燕自愁,钟云寂,管缙云,裴语琳,等来自北唐的高级将领。

滕沫,韩邑等本土将领。郭少潜,卓昊少数几名已对北策府诞生几分凝聚力的前北唐将领。所有人收敛心神,细心聆听。

王策指指沙盘:“也就是说,大律的纸面上的兵力基本一目了然。”一顿:“袁川,你说。”

“根据作战部和锦衣卫的联袂估算,六百万仆从军,已差不多是极限了。”袁川神色并不轻松:“如无意外,大律不太可能再从南方抽调仆从军。”

王策点头,补充:“有经济,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都会迫使大律无法再抽调仆从军。”政治上的原因不必说,经济上,哪怕大律是吸北洲的鲜血来发动战争,也不可能无限度。

所以,大律在战争爆发之前,和当时,分为两次,抽调仆从军北上,实在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做法。

否则,若在战争爆发一段时间后,再来抽调,一来是地域太大,赶不及,二来也是很容易引起中部和南部的不稳定。

是律帝的手笔北陆侯,武侯王策不敢大意。

颜鼎表示了一下,站起来说:“策帅,都说大律能动员本土八百万大军”

袁川解释:“过去三十年来,大律军有三百万服役过的老兵退役。上一次大律军扩编,已重新招募了其中较为年轻的八十万,和新兵混编为十二个军团。”

“其中,一部分年纪已超过五十岁。我等估算,认为大律接下来能重新动员募集的老兵,大约为百万。按大律军的习惯,会和新兵一比一的混编。”

众人倒抽一口凉气,那岂不是说大律本土军能达到六百万

王策神色不变,从大律的许多信息,锦衣卫和作战部推算,认为大律真的能动员八百万大军。不过,那会超过极限,和北唐小心翼翼把本土军控制在二百五十万以内是同样的道理。

王策扣指,惊醒众多震骇的高级将领,冷峻的目光环顾:“诸位,我们目前面临的,是五百多万大律军。”

“未来,当剩下二百万仆从军抵达,这个数字会达到七百万。倘若,大律动员本土军,则将会逼近千万。”

众将的气都喘不过来了。不是说笑的,是真正的一千万,是能投入战场的数目。

往上数五千年,这是从未有过的规模。

王策眯眼,清澈的笑了笑:“没错,我们很可能会遭遇古往今来,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决战。”

“诸位必须明了,并且必须谨记。我的策略是”

王策从牙关中吐出石破天惊的两个字:“进攻”

所有人都身不由己的战栗起来,也许是恐惧,也许是兴奋

第693章 血肉磨坊

第693章 血肉磨坊

哎,刚写出来的。怕赶不及,没存稿真心痛苦。大家来点儿票安慰下老黯充满忧郁的心吧。

一个大战役,一次大决战,势必会有一个前线最高统帅。

律策之战乃是西南,东南,东北三大战线,尤其需要军令一统,尤其需要一个最高统帅。大律迟迟没有公布最高统帅,实在是一个让外界感到惊讶的事。

不过,律帝悄然亲临前线,为战略之争做出了一个结论。统帅的人选,也终于出来了。

北陆侯出任最高统帅,武侯出任副帅,夜放天走马上任西南战线,即西南方面军的统帅。三代名将集结在律策战场,端的是光芒万丈。

除了夜放天,这份名单基本不出意料。夜放天是副都督,能担任西南战区统帅,显然是被破格提拔,大律栽培这一代将领的意思很明显。

北陆侯和武侯的消息,就像涟漪,悄然无息的荡漾开。

连续三代的头号名将出马,也能看出,大律有多么重视此战。

北陆侯和武侯盛名之下,北策军不少将领都颇有忐忑之心。并不夸张的说一句,当世所有正在服役的将领,全部都研究并分析过这两位的若干战例。

北陆侯这个五百年来唯一被公认为九洲第一的头号名将,积威太重了。

不过,很快的,北策将领和外界,渐渐发现,并认为,也许北陆侯老了。

公认战略战术,皆为最高水准的北陆侯上任以来,表现平平。不能说是毫无作为,作为一个普通名将的表现,是足够了。但作为第一名将,显然表现太平庸。

北陆侯上任后,要求东南和东北两线,尽量配合西南线发动全线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