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通过自觉培育新人使民族重生。”
西元1935年2月中旬,方云对经济部、工业部和农业部的负责人说:“我们面临的冲突要求巨大的效率。战备是无止境的。前途不是胜利就是灭亡。如果我们胜利,你们都将得到可观的补偿。所以,我要求你们,全力以赴”
西元1935年3月,大汉帝国的战争准备已经接近尾声。帝国华北、华东的人口、工厂大疏散已经基本结束。陆军各部队已经开始秘密向华北调动,空军的战机也开始秘密进入前线机场。
西元1935年3月8日,方云召开了军政首脑的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开方云,共有8个人,他们是:国防军总司令孙仲伦元帅,陆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林红军,海军总司令海军中将庞德,空军总司令空军中将陈瑞天,近卫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王力军,帝国预备役总司令谢峰中将,常务副总理王文宾,国家安全局局长杜英豪中将,以及总统的军事副官马海龙上校。马海龙上校负责会议记录。
这次会议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才结束。
方云说:“帝国改革的目的,是要巩固和保存社会,并且把它加以扩大。因此,对日本帝国这一战是必须的,不光要打掉我们国家内部的日军,还要把战火延伸到日本本土去。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大汉帝国的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不是光靠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要解决深层次的社会根本问题,就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土地和资源。经济的发展,不能靠增加国际贸易来解决,重要的是在我们内部自身建立起良性的循环消费品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商品被欧美的商品充斥着,但这是必要的和暂时的,帝国要在军事上迅速崛起,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做出牺牲。“在海外谋求生产原料还不如在帝国内部或附近寻找生产原料的区域。”
“在今后时间里,帝国应该在它的军事力量最大程度的时候采取行动。随着战争的进行,帝国的生活水平和出生率将下降,武器装备也会渐渐过时,所以必须要加快进行保密的特殊武器研制。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五年内世界将发生什么变化。”
方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接着,王文宾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认为目前国际政治关系对大汉帝国非常有利,尤其和美国国会正在一种新婚蜜月期。然后是国防军总司令孙仲伦元帅和三军总司令各自介绍了各军种的准备情况。方云对海军是格外关注,他认为现阶段帝国海军要超越日本帝国的强大海军是不现实的,但是,帝国海军可以利用潜艇对日本岛屿进行不间断打击,重点打击日本人的海上运输线,因此帝国海军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潜艇部队上。
一周后,即西元1935年3月15日,孙仲伦元帅向方云递交了一份“迅雷方案”的初步时间表。方云同意把6月23日定为向大汉帝国东北日军反攻的日子。为了这个行动,帝国空军、海军潜艇部队被要求提前参战,陆军、近卫军借口要在华东、华北进行夏季演习,以便调动军队不让日本人感到突兀。
3月18日,帝国战争部受命完成了东北作战计划的所有细节。方云所计划打的是总体战,它不仅要求军事动员,而且要求国家资源总动员。为了统一调度这个规模庞大的工作,方云在3月21日主持了一次国防会议,出席会议的有40多名部长,将军和军官,要求工业、农业、交通等部门,一切都要为前线服务。
大汉帝国怒吼在即。
大汉帝国海军总司令庞德海军中将的心情是激动的,心中多年的梦想就要由他自己亲手来实现,让他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帝国的海军已经是颇具规模,已拥有了帝国海军第一舰队、潜水舰队、第一海军航空兵联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岸防炮兵师三个,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
旗舰为一艘经过改装的重型战列舰―――暴龙号。这艘美国战列舰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始建造,该型号一共建造了两艘。战列舰建成后的标准排水量为36600吨,满载排水量44800吨。最高航速30节。舰长全长252米,水线长2475米;最大舰宽36米,水线宽3185米;平均吃水9635米,最大吃水1282米。舰员编制:设计人数1950人其中军官120人,士兵1830人。
经过大汉帝国海军船舶研究所和海军武器研究所的改装,更换了更为强劲的动力装置,使其最高航速提高到惊人35节,加装了新式的搜索雷达―――海洋盾。主炮为三座三联装共9门420重炮,炮弹以重型穿甲弹为主。副炮为10座双联装152高平两用炮每舷安装5座,其中6座配置在主甲板上,另4座配置在上层建筑甲板上。防空武器为18座四联装40高炮和36门单管20高炮。配备有4具600的鱼雷发射器。
第一舰队还配置有重巡洋舰一艘烈风号,轻巡洋舰两艘定远号,定威号,驱逐舰七艘,扫雷舰两艘。潜水舰队有近海作战潜艇26艘,远洋潜艇18艘。潜水舰队现在已经能够每月增加1-2艘潜艇。第一海军航空兵联队装备有战斗机64架,鱼雷攻击机60架,水平轰炸机48架和俯冲轰炸机72架。
庞德中将接到帝国最高统帅方云的命令后,开始指挥帝国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开始对日作战。方云给海军下达的作战训令只有一句简单的话:“海军应与敌商船队作斗争。”
夜色下的上海依然是灯火辉煌,纸醉金迷。黄浦江依然滔滔,绕过横卧的崇明岛,流入茫茫大海中。
已经是深夜一点左右了,在长江入海口外,花鸟山岛一带游弋的有一艘帝国海军远洋潜艇q003号。靠近花鸟山岛是上基隆到长崎、基隆到横滨日军运输线。q003号的值更官在指挥台上发现西北方向,在漆黑的夜空中有一个黑色的香肠式的庞然大物在蠕动。原来它是一个栓在一艘驱逐舰的尾系气球。这艘驱逐舰就是海军常说的“清道夫”,即做护航运输队舰队的开路先锋。值更官立即把这情况报告给了吴进上尉。
吴进上尉是这艘潜艇的艇长。
他接到报告后,立即上了指挥台,用望远镜观察。不久,这种蠕动物在黑暗中越来越多,最后舰队的庞大侧影终于暴露出来了:这是一支满载货物的日军护航运输队。
吴进立即命令潜艇紧急下潜,保持潜望镜深度,并且立即把情报传回了海军总部。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潜艇战术。即在某个海域由多艘潜艇组成一个打击集群,该集群在海域中巡逻,搜索敌人船队,然后实施集中打击。
潜艇悄悄穿过了日军驱逐舰护航兵力,准备对外侧的那列商船队的第一艘商船发起鱼雷攻击。突然,要攻击的商船队集体转向,朝吴进的潜艇驶来。这种突然改变航向的做法,可能就是按预定方案沿“之”字形航线航行的一种方式。整个护航运输队这样按“之”字形机动航行,目的在于增加潜艇实施攻击的难度。
于是,吴进急忙下令潜艇转向,紧跟在刚才想攻击的那艘大型商船的后面,但这时吴进又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第一列和第二列商船纵队之间吴进马上果断下令对第二列商船队中的一艘大型商船进行攻击。那艘商船马上被两枚鱼雷击沉了,日军护航驱逐舰也发现了状况,立即赶过来。吴进立即发出警报,紧急下潜,等待日军驱逐舰深水炸弹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