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范,虽行家而不敢效也。”
京城某公,既为上级也是朋友,几次索要公鸡,迟迟未见郑东动笔。我数次催问:“公鸡可画好”郑东眨巴着眼睛,咧嘴一笑:“给领导画鸡,当然不能草率,需待风清月朗之夜,小酒微熏之时,借助酒兴,把盏握笔,催动灵感,方得成鸡在胸,一气呵成。”说完“哈哈”一笑,作有心无意状。
中秋前夕,我等受命赴京。电话里某公询问:“上次小郑答应带来的公鸡,何时抱进京来”于是,我再次传话,这回他等不得风清酒熏之情致了,连夜展纸磨墨,涂抹斗鸡图。次日凌晨,果见墙上赫然悬挂着一只冠血红、目怒睁、嘴如钩、爪锋利、尾朝天、毛倒竖的大斗鸡。细看那鸡,正盯着伏地的一只大蝗虫,作欲啄状。我观后,颇感纳闷,雄鸡何作如此恶狠狠样也。郑东眨巴着眼睛得意地问我:“你看如何”我说:“只是太凶了。”郑东却侃侃而谈:“我等扫黄战士,焉得不凶我公常年扫黄,很是辛劳,成果蜚然声誉雀起。其智慧超群,作风细致,思虑周密,工作狂热。凡知情者,无不感佩,皆作颂扬之声。唯决策欠果断,办事欠快捷,对体制内大蝗们缺少杀劲,瞻前顾后甚多,因而养痈遗患,使虫害成灾。难以根绝。真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君不见,买卖书号屡禁不绝,岂非公等缺乏快刀斩乱麻的气魄嘛。故我作斗鸡,以赠明公
买为诤友谏言。聪明才智如我公者,岂能不知。君见鸡嘴之下蝗虫买为黄毒也。扫黄、打非自应有南风一扫胡尘净,的胆略,才能得谈笑静胡沙之真境界也,老兄你以为然否”我听之,默默无语,唯心服耳。
郑东为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时随心所欲,快人快语,幽默而滑稽,有古今名士不拘礼法之遗风。因而有人讥为“此人太不像官”,潜台词却是:此等插科打诨之辈,岂能混迹于官场,与我辈为伍有人则不大以为然,自有一番说项:传统文化是以宗法制、
“官本位”为基础的官场文化。官员要讲官话,作官派,才能以官势统撮一方,行驭民之术。因而“越名教任自然”总是有悖于官场习俗的。装腔作势的官脸演成自然,则自然之人面也就不自然了。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也假”的理。官场文化熔铸了两性人格的存在,使温、良、恭、俭、让的品格有了无限的外延而成就了虚伪。如是,官场陋习、谬种不绝,代代相沿,为世风认同,则难见容于鲜明的个性。不少的官儿们带着理念的面具将喜、怒、哀、乐藏于身份的假面之下,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地混迹于政坛,于是有了官气,则少了敢笑、敢哭、敢骂、敢讲、敢歌的真性情。凡稍有真人之态者,看来就不太像官了。其实,郑东为官是非常认真的,对落实上级指示是从来不打折扣的。近次集中行动,为了铲除贩“黄”团伙,他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地指挥部下,追根究底,穷追猛打,战果令同道瞩目。
今年中秋,人在京城。是夜,皓月当空,凉风轻拂,驻京办事处的哥们儿略备水酒,乘郑东酒酣耳热之际,特备纸墨,让他画鸡。借着几分酒意,他泼墨挥毫,一气呵成三只大公鸡。相较之下,惟给驾驶员小王的那只“雄鸡”独见神韵:只见它挺胸昂首,向阳长啼,背景点缀着一丛迎春花,使这仲秋之夜带着几分春色的温馨。画完之后,郑东对着酒瓶大饮一口,喷着酒气,长啸一声:“拿去,补壁。”小王嘻笑颜开,捧着画说:“我是属鸡的。”郑东于是说:“属鸡好,公鸡勇斗,也善鸣,所谓闻鸡起舞,催人奋进是也。”说完,对我习惯性地眨巴了一下眼睛,那神态状似天真的儿童。这使我想到明末大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初也。”愿社会如初,多一些真心报国的赤子,少一些精于钻营的政客,则世界真的“雄鸡一唱天下白”了。
7
郑东喜欢围棋也是深受首长影响。当年首长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喜欢下棋、写字、养水仙。郑东为了陪首长对奕,曾刻苦钻研过棋谱,又在与首长的对奕中领悟其中的堂奥。随时间流逝,当郑东返回古都时,他获得了业余五段棋手的证书。这些当然得力于首长的悉心指教。他在中南海工作时曾画过一幅对奕图:一老者仙风道骨,白髯拂胸;一道童稚气未脱,天真烂漫。老少对奕,俨如父子。图上关系暗示了他与首长亲如父子的关系。首长题名“对奕图”。郑东有了这段“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经历,当然不会把谭厅长这类政客样的庸官俗吏放在眼里。因此,言谈话语中,多有不恭之处。
当晚,郑东宿在中南海,陪首长聊天,下棋,直至深夜。次日,首长派车把郑东送到全国“扫黄”办公室与哥们儿见面。
正文 第二章
正文 第二章
8
当郑东提着简单的旅行箱出现在地处京城闹市区那幢大屋顶建筑背后的辅楼,推开贴着全国“扫黄”办公室标志的门时,引得了弟兄们的一阵惊喜。
郑东不禁喜形于色,又不无炫耀地告诉哥们儿:“我到德国去参加国际书展,下午到长江宾馆报到,抽空来会一会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