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8(1 / 2)

耳朵,也无法听清楚。身上好痛,胳膊,肩膀。胸口,大腿,脚腕,从上到下的每一寸肌肤几乎没有不疼的地方,而且不论我怎么控制,身体也不听使唤,一动也不给我动。

就这么不知过了多久。

眼前忽然闪过一道光线,那一刻,五感和四肢的支配权好像重新回到了我手里。

微微张开似吊着铅块的眼皮,努力往前方看去。模模糊糊中,我看到了一间屋子,不对,四周没有墙壁,这是一顶简易帐篷,我躺在一张床上,全身上下都被绷带缠住了,跟个大粽子似的,周围有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夫,还零零散散有几套简易医疗设备,滴答滴答,挂在铁架子上的液体顺着导管慢慢流入我手腕的血管里。

“得救了”我气息微弱道:“我没死”

“啊你醒了”那个穿白大褂的女大夫惊喜地对外面喊道:“太好了主任他醒了”

我想扭头,但发现脖子又酸又僵,根本动不了,“我这是在哪”

“是救援官兵跟杨村外面山坡上搭的临时帐篷。”女大夫道:“你已经昏迷一个晚上了。”

急促的脚步声渐渐传来,“晏老师您也是伤员请配合我们工作不要随意走动晏老师”

“他醒了他醒了”是晏婉如喃喃自语的声音。

帐篷里,披着军大衣的晏婉如焦急地走进来,身后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医生。

我的心终于放下了。勉强让自己笑了一下:“晏姐,您也没事吧”

晏婉如眼睛红红地看着我,突然一捂嘴巴,呼地一下扑到我床前,呜呜大哭起来。

我呃了一声,想伸手给她擦擦眼泪,但手也动不了,“别哭了,咱们不是都好好的么,你快回病床躺着吧,别给大夫添麻烦了。”可不管我怎么劝,晏婉如都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抱着我被子呜呜哭着。

她的哭声引来了不少人,老村长和几个村民陆陆续续走进帐篷,我还看到了杨义,看到了他的父母。

我笑了笑,算是跟他们打过招呼。

穿白大褂的主任提醒道:“病人还在恢复期,有话大家尽快说,别耽误病人休息。”

老村长颤颤巍巍地走到我身边,脸上有些激动,有些愧疚。“小伙子,我代表全村人,谢谢你了。”

我道:“您言重了。”

这时,有个女记者挤开人群凑过来,她可能是刚刚赶到,不了解情况,马上指挥着后面一个扛着摄像机的男子跟上来,旋即,对着老村长等人道:“我是省电视台的记者,刚从邻县的受灾地区赶过来,请问,明明杨村的泥石流破坏性最大,连大半个村庄都消失了,可为什么我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说村里没有人员遇难呢你们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回避了洪流”

老村长轻轻一叹:“泥石流没来之前,我们就已经离开了。”

记者一愣:“为什么”

杨义母亲指指床上的我道:“是顾靖提前发现了泥石流,让我们全村人都到了外面的一个小山坡上避难,这才逃过一劫。”

摄像机马上对准了我,我歉意一笑:“抱歉,我不想上镜头,行吗”我怕老妈知道以后担心我。

记者狐疑地看看哭得淅沥哗啦的晏婉如,“晏老师这是”

杨义的母亲抹了两滴眼泪:“晏老师的命是这小伙子救的,当时泥石流已经来了,可晏老师却扭了脚,摔在了村子里,根本没法赶过来和我们会和,是顾靖第一时间从山坡上冲下去的,把晏老师背上后,带着她爬上了屋顶。”

女记者动容道:“躲过去了”

“没有。”杨义的父亲摇了摇头:“洪流把房子冲塌了。他们跳到了一颗断掉的树干上,可是,晏老师的体力却无法长时间抱住树干。”

杨义母亲掉着眼泪接话道:“在晏老师快要掉进水里的时候,顾靖却自己下了水,从底下把晏老师活生生地从水上扛了起来,那可是泥石流啊,里面有石头有沙子,你不知道,当时我们村里一半人都哭了。”

女记者错愕地愣了愣,“泥石流里还扛着晏老师这时救援来了”

老村长叹息道:“没来。”

“那怎么”

主任突然插话道:“我到的那会儿,小伙子刚被救上岸,当我看到他那一身密密麻麻的伤口,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人居然还能活着,我问了晏老师,问小伙子拖着她在泥石流里呆了多久,晏老师说完,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一个成年人,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如果让他肩膀扛着人在泥石流中抱着树干固定身体,能坚持的时间绝对超不过三分钟。”

女记者呆呆道:“他呢十分钟”

老村长咬牙道:“是三个小时足足坚持了三个小时”

杨义母亲吸了吸鼻子道:“后来救援人员赶到了,等把晏老师救下来。再想救顾靖时,发现他还是一动不动地抱着树,最后,是两名武警官兵一块使劲,才把他手脚从树上掰开,那时我们才知道,他早晕过了。”

女记者呃了一声:“不是吧晕了也能抱住”

晏婉如红着眼睛从被子上抬起头:“小靖说过,就算他死了,也不会松手的。”

女记者一阵默然:“他的伤势怎么样”

主任道:“给他输了血,已经脱离危险了,伤口需要恢复。体力透支也太大,只是这边的环境不适合养病,嗯,等他再缓上一点,我建议送他到省医院或北京医院静养,那样恢复得更快一些。”

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我才大概清楚怎么回事。

有点犯困了,眯起眼睛,不知什么时候睡了去。

等我再次睁开眼时,身子下面忽悠忽悠的,似乎被人抬在担架上,左手边,晏婉如正给我紧着被子,周围全是人,不但杨义和老村长在,杨村上下百十多个村民也全都在场,担架每向山上移动一米,村民们也跟上一米,寸步不离。

“大家都回去吧。”一个我不认识的声音道:“县里有车等着,我们会把他安全送回北京的。”

村民们不说话,仍在后面跟着。

“晏姐。”我用虚弱的声音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