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之哑口无言。
“再说忠臣,奴只是一个民女,但也听说了一些事情。上次二郎为了朝政,不惜怒斥圣上,进献务实、精兵、简政、进纳直谏、使用人才、善待贱民几条忠言,就凭这一点,也不会弱过张侍郎吧还有,”说到这里她很激动,将王画身上的袍子拉开,指着一刀刀或明或暗的伤疤,忽然哭泣道:“我不知道这需要怎样的战斗,才会留下这么多的伤疤。”
张柬之也没有话说,这都抛头颅,洒热血了,还不叫对国家忠心耿耿,还有什么叫对国家忠心的
沐孜李又跑到房中,现在李红去了江南,香茑去了洛阳,公孙大娘不管事,家中的经济事务,全交给她掌管。她将帐本拿过来,说道:“这是这几年来王家的收入与支出,你们看看,为了使士兵有更好的武器与抚恤,为了使更多百姓摆脱穷困的生活,前后贴补了多少钱进去”
张柬之没看,王画贴了许多钱进去,大家都知道,可造成一种情况,那就是好象王画贴补救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反驳张柬之的证据。
沐孜李又说道:“奴再问你,张侍郎,二郎对圣上忠不忠心难道一定听你的话,参与什么皇位之争,才算忠心连圣上都有时候承认她做错了,难道你比圣上还要英明”
张柬之终于呆不下去,他站了起来,拱手道:“这位沐娘子,某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好,多谢赐教。”
说完狼狈地离开了王家,回头看了看王家敝开的大门,张柬之还在皱着眉头,说道:“王家要兴旺了。”
司马锽问道:“为什么”
虽然王画有前途,可王家门丁太单薄,因此王家离兴旺这一词还很遥远。
“一个婢女,都有这样的见识与口才,王家的将来可想而知。”但他脸色更忧郁起来,又说道:“这也是我正担心的地方。如果王画走向极端,后果比张氏兄弟更糟糕,特别是他调教人才的手段。”
宋璟在一旁摇了摇头,嘟咙了一句:“最糟糕的不是这个,而是你们苦苦相逼。”
“宋舍人,你说什么”张柬之没有听清楚。
“没什么, ”宋璟答道。与张柬之认识不是一天两天了,知道他为人品性不坏,可是脾气太倔强,自己就是劝解,也未必听得进去,不如不说。
但王画反感的原因,他还是大致上清楚的,其实从相王将去年那次大婚,利用手段变向阻止,这件事的走向已经在改变。这还是王画比较清楚事理,否则面对张易之兄弟屡次伸出的橄榄枝,有可能早投奔他们的门下。加上这次六千士兵的不知生死,这时候只能劝,不能逼。不过与张柬之这个倔人说没有用。改天自己再找王画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吧。
看到他们离开,王画冷哼一声。然后转过脸来,今天沐孜李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沐孜李羞涩地低下头去,忸怩地说道:“今天奴说错了吗”
“没有事,说得很好,大功告成,亲个嘴儿,”王画说着将沐孜李抱了起来,在她的香唇上狠狠亲了一下。
这还是王画第一次对她做出如此亲密的动作。沐孜李又是害羞又是高兴,脸上红霞直飞。
“以后你也要为我养十个八个儿子,”王画说完了,大笑地离开。
十个八个儿子过了半天,沐孜李才反应过来,高兴地叫了一声,跑到房中偷偷乐去了。
王画来到皇宫,要见武则天。一会儿太监将王画带到武则天的御书房,老武的脸色有点不乐,她沉声问道:“王小二,难道你也是来做说客的吗”
王画摇了摇头,说道:“不是,陛下如何处理大臣,臣不敢进谏。臣要说只说两句话,依律法而行,依人才品德而升贬,不能因为进谏,就动辄处罚。但臣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什么事”
“陛下以前说过过一段时间去神都,臣想说的就是这件事。”
“哦”武则天感到很诧异,奇怪地抬起头来,看着王画:“说说原因。”
“臣是想起了另一件事,陛下离开神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上次陛下也拿了一份奏折给臣看,说有几个亲卫将校失踪。臣今天突然想起来这件事,觉得其中另人跷蹊。如果陛下一定前往,亲卫重要将领,羽林军大将军,一定要任用陛下的心腹。以免祸起萧墙,突起不测。”
“这个,只要朕还活着,他们都没有这个胆子,”武则天冷厉地说道。
王画一听知道糟糕了,一年多后,恐怕就是武则天这种自信心,造成疏于防范,让太平公主与李旦指使张柬之等人得手的。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可张柬之前面兵变,后面李旦就立即与袁恕己带兵配合,这太过于巧合,解释不通。但这件事他不能说出口,只好再次说道:“陛下,还是小心一点为妙。”
“朕知道了,还有其他事吗”
王画看着老武的表情,知道她根本没有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不由一阵失望,可怎样才能将李旦他们阻止或者需不需要阻止他摇了摇头道:“没有其他的事。圣上还是小心一点好。”
武则天笑了起来,说道:“不过你来了,朕也有一件事,与你商议一下。”
“不敢,请圣上赐教。”
“就是朕这几天处置许多大臣的真正原因。”
王画茫然不解,难道还有其他的原因
第四卷 杀菊血字营 第七十六章 莫贺将军
第七十六章 莫贺将军
武则天大笑起来。很满意,现在王画是她一手力捧的,也没有让她失望,无论文才还是武功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居然也没有看透她的用意,这让她有些自得。
笑完后,武则天说道:“主要的原因,也是你造成的。”
“臣造成的”王画不解地问,这不是冤枉我么血字营这次行动没有失误,造成现在的原因,与血营没有关系,更不是自己的原因,而且当时也请示过武则天的。
“对,你说的裁减官员,朕这段时间裁减了许多,然而朝堂之上,冗职泛滥成灾,朕是借此机会,将朝堂官员也裁减一批。如果放在平时,因为利益的纷争,朕的耳朵又要让这些不争气的臣子们。吵聋了。”
原来如此,如果老武这样想,还真是好事,借机清理一批大臣离开朝堂,然后将一些机构重组,也算是改革她手中存在的一个弊病。
不过就怕不是那么回事,遗留下来的大量空白,会让张氏兄弟的亲信填补上去,反而会形成新的弊病。千万不要说张氏兄弟对武则天多少忠心,可能忠心想一想,每天与这个老太太睡在一张床上,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只要他们势力壮大到一定地步,同样也会有一些不轨的心思。
可以说现在朝堂上想找真正对武则天忠心的人,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