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拍在我面前的茶几上:“这就是你写的东西。我问问你。你究竟还有什么不满”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原来一份转载悟空传经典语录的外地报纸:“扬子晚报大热天的你们怎么不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
“别装傻我问你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她点了点报纸的一篇报道:“尤其是这句。你难道对现在的生活不满吗”
我仔细一看。原来就是那句后来被传抄了无数遍的: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身要哪众生。都明白我意。要哪满天神佛。都烟消云散
“怎么了这有什么问题吗”这回我是真糊涂了。实在猜不出徒弟究竟为什么如此疯狂。
“有什么问题你知道吧。就算你天赋异禀。可是如果这些年没有国家给你做后盾。你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我们怎么遮住你的眼了我们怎么活埋你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她是抱怨我没有和她商量就公布这些句子呢原来是这句话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其实她说的很对。如果我现在是个刚出道的新人。那么就算是发发牢骚也不会有人当真的认为这是我在炮轰现实。可自从我成名的那天起。我所说出的话就不仅会被当成牢骚了。甚至这种明显剧情需要的对白都成了他们研读的对象。而如此反叛的语言自然有人会认真对待。以便找出我想表达的含义。
“没什么啊。这就是个桥段而已。你怎么还当真了”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我现在只能装傻。
“你说是桥段。可是别人不这么想啊尤其是现在只有这些摘抄问世。大家在不了解真实内容的时候自然会生出无尽的遐想现在你赶快将书稿给我。我带回去研究一下究竟怎么澄清这个误会”
说是澄清。其实还不是想尽办法的去做宣传。可是你这样商业性的炒作。并且故作神秘的放出一点小道消息。就会让人们对此更加着迷。而且也能将人们的视线从映射现实的猜测中给拉回来。试想一下。谁会对宣传痕迹明显的作品生出这是禁书的想法恐怕只会自作聪明的嘲笑一下我们这种拙劣的表演手段。
如果仔细的想一想。我这种基础深厚。并且影响力巨大的人物还需要那么复杂的宣传攻势吗好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不是很多。由于这次公开内容的起因是校内广播造成的。所以徒弟灵机一动决定先不出惯例一般的实体书。而是找了一些专业的人士录制了一盘广播剧
广播剧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没有电视的时候完全就是靠着电台一段段的故事来打发漫漫长夜。不过在国内一部小说以磁带录音的方式首先发行。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磁带这种东西的附加值要高很多。绝对比出书更挣钱。关键是职业的配音人功力深厚。当我闭上眼侧耳聆听的时候几乎就能马上从声音中分辨出来的剧中人物的不同。这对于视频播放设备还没有普及的我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实广播剧在日本很常见。几乎所有热播的动漫都会出版广播剧。一方面这满足了某些人不喜欢看文字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扩展了一个销售渠道。所以说出品这类产品是势在必得的。不过国内方面对一种习惯总是有着强烈的执着。就像大家总是认为文学小说和动漫似乎不兼容是一个道理。其实很多日本小说一开始并不是专为动漫而编写。可我们了解它们的途径却总是改编的比较成功的动漫。这次要不是我无意中用广播的形式曝光了剧情。否则徒弟肯定会先发行文字版。
“不仅是内容。就连发行方式也充满了突破传统的意味。我们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思想是无限的”
“这已经不算是改变了。确切的说是一个建立在西游世界之上的全新故事。而且还是用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想说这个故事的存在就已经是一个传奇”
“虽然我们曾用各种途径知道了一些关于这个故事的部分内容。但是只有在真正通篇看过它之后才能真正的掩卷叹息。试问这个世界还有谁能超越我们的神童”
以上这些充满溢美之词的评论自然是国内的媒体们在拍马屁。对于他们来说我已经成为整个文化界无可争议的巅峰人物。已经不是他们可以随便质疑和指责的存在。与其给自己找别扭。还不如锦上添花混个脸熟。
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先有所反应的外国媒体并不是熟知西游记的日、韩。而是因为哈利波特而颜面扫地的英国人。可是他们的评论同样让我出乎意料。这也更加让我了解到。这个世界还是拳头大、荷包厚的人有地位。
重整旗鼓。再次冲击全勤唉。
第二卷、飞扬的青春第三百八十一节、惊现盗版
第三百八十一节、惊现盗版
因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作品的内涵上,所以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部作品差一点就无法面市,好在徒弟反应够快,抢在某些人反应过来之前就造成了既定事实,所以现在我们能看见这部作品的完整面貌。本来一部在中国热卖的录音带并不能引起西方媒体的好奇,在人家眼中,咱们的流行文化还属于那种被鄙视的地位,即便有一个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我也不能改变这种整体的认识,可这次英国人由于接二连三的在中国面前丢失颜面,所以也就对我的作品产生出一种病态的关注,不是认为我有多么的优秀,而是希望能找出点毛病来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