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58(1 / 2)

修书一封,再劝劝主公”

与此同时,子午谷的杨任也接到这样一封大同小异的军令,出战,无论胜败,只要出战就好

杨任想的比杨柏要多,放下军令,起身来到帐外。“主公要我等出兵攻打扶风郡,可敌我双方军力相差巨大,交战必败无疑。明知如此,主公为何仍要力主出战难道说益州又开始施压来人,传我将领,午后造饭,傍晚出兵杀入扶风郡”

各人各样心思,牛头山的杨昂接到的却是另一种军令,上面只有几个字:全力攻打临洮,若成功夺取,重赏三军

于是,两路兵马杀出关口,两路按兵不动。同日,两名特使分别离开散关、牛头山。

一切已经安排就绪,只剩下等待结果。张鲁长出口气,问阎圃道:“阎圃啊,你觉得此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阎圃道:“至少六成”

张鲁轻柔额头,“但愿吧投靠高勇,敲诈韩、马,还要提防刘焉累人啊”

此时,汉中城内的一座酒楼上,杨松笑眯眯的望着手中一份礼单,看到上面刺眼的黄金百两、绸缎、田亩千顷,心肝似乎在扑通扑通地狂跳个不停。心满意足地合上礼单,杨松露出满足的笑容,“好,有劳刘州牧挂怀,松绝不负所托,仔细盯住张鲁地一举一动,但有异常立即上报刘州牧。”

对面之人微微点头,随后起身离去。

杨松手捋须髯,笑望楼外的街巷,眼角闪过一丝狠戾的光芒,“主公,既然你偏听偏信阎圃小儿之言,把杨某的一片赤诚当作驴肝肺,那就不要怪杨某自谋生路了人家刘州牧可比你会做人,赏赐多多,加官进爵,嘿嘿世人皆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看来,杨某也要俗一回了”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三章 西域都护4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三章 西域都护4

“取地图来”高顺吩咐完,举目四眺,将周遭一切尽收眼底。地图铺开,一个圆圈上写着两个字:定西“不错,正是这里”

“将军,这里是定西镇子也太小了吧,看规模至多两千人”眼望不远处的小镇子,华雄大发感慨。“守军只有三百,与平襄相差无几。可如此交通枢纽、战略要地,竟然这番破败模样,令人心惊啊”

高顺没理他的茬,仔细察看地图后,沿着面前的官道向南望去,果见一条若隐若现的道路绕过山脉的尽头,蜿蜒向南。“那条路通向此行的目的地襄武华雄,给你一天时间,在山腰上修建一座简易堡寨,力求牢固。”

华雄一愣,问道:“将军,你要留兵在此驻守规模如何”

高顺想了想,道:“三千人上下,主要目的在于阻击可能增援的羌族骑兵,其次还要担负辎重粮草的周转重任。”

华雄敬礼道:“遵令”

高顺摆摆手,将地图交给卫兵,自己催马登上山腰,“不错,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要卡住这里,羌族援兵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来人,通知张将军率部转向南,并告诉他,不准放跑一个敌人”目光放远,龙骑师从东来,绕过山脚向南前进,一路掀起漫天尘土。稍后路段,近卫机步师正在全速赶路,四轮马车也已发挥到最大效用。高顺微微点头。视线所及,南下的道路比东来地道路要好一些,近卫机步师也可以勉强跟上龙骑兵的速度。“命令各师抓紧时间休整,三个时辰后启程。”

此时,张飞已经独自率领陷阵营奔出百余里,不但将企图南下报信的县尉抓个正着,还顺带着截获一些准备南下的辎重。千余石粮草虽然不多,却也足够大军吃上一两顿。奔上坡顶。举起千里眼横扫,“穷困潦倒啊方圆百里内竟然没什么村庄,也不知道西凉军哪里来的这些粮食。你们几个下马,看到左手边的峭壁了吗爬上去,看看更远处的情况”

“遵令”四人下马,摘下马鞍上拴着地铁钩绳索,抡圆了往上一挂

“张将军。南面八十里外有一个村子,隐约可见炊烟”

张飞挥了挥手,“哦了下来吧,咱们先到那个村子看看”

并不知道高顺大踏步抄袭后路的马超经过连续数日激战,似乎也发现一些反常情况。正如阎行所讲,郝昭地举动有些怪异,曾经有两次攻上了城头,却都因为炮弩的突然哑火而撤退。至于攻占略阳的高勇军也未乘胜追击。而是在显亲城外扎营,每日里轮番上阵,一点也不给西凉军歇息时间。兵力捉襟见肘的守军中,相当一部分兵卒已经两昼夜不曾合眼。马超、阎行也在这种情形下感到了身心疲惫。

“怎么办段谷关的情形也不乐观”阎行皱眉道,“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我军伤亡很大。成宜校尉、马铁校尉都受了轻伤。而且,根据成纪败退回来的兵士所讲,高顺曾数次亲自率兵攻城,可自交战至今,高顺一直不曾露面,这里面透着诡异”

马超很挠头,既担心高顺有所动作,又实在想不出会在哪里出现差池,“现如今只能静观其变,好在平襄还算安稳。后路无忧。至于高顺不在。或许已经赶到段谷关外了吧”

阎行看了眼马超,没有继续就此话题争论下去。“孟起。敌军连日猛攻,长此下去士气将逐步低落,行以为该当有所反击,提振士气”

“你是说夜袭”马超反问道。

“不错,夜袭敌军,焚烧粮草,只有这样,才能拖延些许时日”

“可是敌军营寨防守严密,寻找空隙相当不易。”马超皱眉道。

阎行呵呵笑道:“行有一计,可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一路暗袭”

颖川,近几天来,袁绍愈发感到心神不宁,脾气也渐渐暴躁起来,儿子躲得远远不愿意来,文臣武将也是沉默寡言,谁也不愿触袁绍霉头。但是,该来地终究会来,特别是进入七月,不利传闻越来越多,弄得颖川人心惶惶,山雨欲来风满楼。

谋士除了一两个仍旧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之外,余者已开始私底下谋求退路。对此,袁绍多少有所风闻,虽想严加处理,可考虑到形势紧迫,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患难见真情啊”

“主公,逢薄曹回来了”审荣边跑边喊,似乎有好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