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46(1 / 2)

豫州,谯郡,谯县。

刘协神情落寞的呆坐在书案前,双眼茫然的望着前方,那里有两只喜鹊嬉闹枝头。

“皇上,这里是臣刚刚得到的奏报,荆州、扬州、益州对于各种任命都欣然接受了。”荀彧一脸惨淡,眉间忧郁的可以滴出水来。

“荀司徒,难道大汉真的没救了”刘协缓缓垂下眼帘,泪水不争气的滚落而出。

荀彧沉默许久,发出一声轻叹。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七章 建安元年15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七章 建安元年15

八月,长江以北到处都是一派祥和景象。豫州虽然仍旧高度戒备,却并不妨碍民间交流。各种物资悄然流通,利用曹操尚未能够理解的方式,一点点削弱豫州的软实力。经济入侵极不易察觉,尽管见效缓慢,可最终的破坏力丝毫不弱于一场战争。

与高勇的偃旗息鼓、关注点转移到民生上面相仿,曹操、孙策也暂时将整军练兵的事宜交与旁人,专心致志的研究起高勇数年来的各种政策思略,希望从中谋得发展壮大的妙招,孜孜不倦,刻苦以求。两人同时感觉到敌人给自己留下的时间太少,只得苦争朝夕。

八月中旬,曹军第一阶段整训完毕,合计筛选训练出精锐部曲五万有余,论及战力,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有望正面抗衡同等规模的高军机步兵。虽然目前装备仍欠,却也能在防御战中不落下风。曹操遂以此为核心,继续推进第二阶段整军,以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以及曹安民各部为基础,逐步降低标准扩充兵力。已在保证总兵力十五万不变的基础上,确保战斗力大幅提升。尽管十分吃力,但是曹操仍然力排众议,将州府税入的大半投于军备。幸亏豫州人丁恢复到三百万,才不至于被沉重的军备拖垮。

比起曹操,孙策的日子要好过许多,已然牢牢占据的半个扬州虽然多山,却是物产丰富,又有长江交通便利,贸易做的有声有色。麾下整训出来的九万部曲也是个顶个精壮,战斗力稳步提升。如此实力,吓得交州彻底熄了报复之心,迫使刘表不得不暗中增派兵力以防偷袭。

孙刘曹三家虽然达成了同盟,然则心底戒备依旧。或许只有新野的刘备方能置身事外,笑看天下风云激荡。

九月,高勇沿途巡视进入冀州地界。此时冀州的登记人口已经逼近六百万,不但打破了永和五年的历史记录,更是月月创出新高。喜得冀州刺史耿逵笑逐颜开,天天醒来都要掐自己一把,看看是否生活在梦中。十几年来,他是仅存的先帝元老,经历过黄巾之乱,见证了诸侯讨董,反抗了袁绍暴虐,更是亲眼目睹了高勇的崛起、北方的强大。

与土生土长于冀州的耿逵不同,从邺城太守升任冀州薄曹的高堂隆就没有这许多感慨,因黄巾起义避乱辽东的他。成为了第一批迅速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官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带给邺城稳定繁荣的景象后,又一手发展起冀州的民生产业,仅仅一年半时间,就已呈现出追赶幽州的迅猛势头。

“日新月异,北方各州,只有幽州、冀州的发展最为平衡,路也修得最快最好。”停车路边,高勇散步而行。

工丞孙资应道:“此事只能说幽州、冀州踩中了发展脉络,利用新占各州的复兴发展自身,有钱、有人、有胆魄,才有了如今景象。”

高勇闻言微微点头,旋即目光四顾,打量着绿中泛黄的麦田、红砖青瓦的村庄。此时,商丞常林走过来言道:“耿刺史已经行文政务院,希望抢在幽州之前拿下产业升级的试点权。仰仗滨海期货交易所的独特运转方式,将冀州打造成为核心商品贸易集散地。为此,冀州已经提交一份十年发展规划,立主升级产业结构,将初级原料生产逐步深化,从人力密集型转升为技术密集型。针对此提案。冀州商业协会、农会、工会达成一致,全力支持官府迈出这探索的步伐。”

“呵呵,经济发展果然有其自身规律,想不到短短五年时间,冀州便已经走到了如今地步。冀州如此急迫,想必幽州也是望眼欲穿吧”

“这个倒是稍有不同,就目前属下所知,幽州更侧重于金融、科研领域的发展,州府的工作重心在重工、在军工,而冀州则是专注于轻工类。仅从纺织厂开始逐渐搬迁进入冀州沿海便可知一二。”

“轻重分类”高勇苦笑摇头,“看来此行任重道远,回去后得找各州的主官们好好探讨一番,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但要有长期规划,轻重不可偏坡,否则子家,起草命令,要各州刺史年底赶到奉天述职,并准备好各州未来发展规划,军队整顿完毕,政务方面也该整顿一番了”

“遵令”卢毓领命。

进入邺城,商贸繁荣的景象映入眼帘。如今的邺城人口已达七十余万,工商业非常繁荣,排名仅次于奉天、蓟县,稳居第三。

“秦王,邺城守正在巡视地方,明日方能返回。”卢毓解释道,尽管高勇对此毫不在意,但是必要的说明还是应该的。

“不错。民生摆于首位,是位合格的官员。”看一眼人来人往的大街,高勇挥手停止前进,想了想吩咐道:“暂不入城,改由环路绕行吧。”

卢毓劝道:“禀王上,冀州商业协会、农会、工会的主事人已经多次提出觐见,陈参赞只得安排他们在邺城等候。如果这次过儿不入,下次”

高勇摆摆手,斜靠在软垫上,“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公事公办,不可因私废公。他们的心情本王可以理解,但是口子不能开,并且要所有官员引以为戒。如果有想法、有建议,可以登到报纸上,让更多的人讨论辩论,如此才能集思广益,减弊兴利。走吧,晚上争取在信都过夜。”

没有任何标识的车队悄然转到环路绕城而去。除极少数人知晓外,余者皆不知道,刚刚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就是此刻北方权势最高的人。

九月四日,甘宁、程毅的联名上书送达,洋洋洒洒数千言。目标只有一个:请求组建远征兵团,以即将竣工的新洲城为基地,向北跨海进攻,夺取交州以南千里沿海地域的广袤而又肥沃的土地。同时署名的还有中华总商业协会,原因大同小异。军方看重的是地理位置,商人看重的是富饶物产、肥沃原野。

“文和看看这份上书,商人开疆扩土的热情丝毫不比军人差啊交州还没有摆平,就把目光放到交州以南。”高勇深有感触,不知不觉中想起了后世一句名言:政治决定军事,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什么决定政治呢是经济。因此。经济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民族也罢、文化也罢、意识形态也罢,都是经济的附属物,或者说是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切战争的根源都可以找到经济的影子。

贾诩老谋深算的眯着眼睛,饶有兴趣的看完全文后,嘿嘿笑道:“甘将军打算彻底封锁交州对外的海路、彻底封死士家。可商业协会却看重了沿海地区的富饶物产,各取所需,也算是物尽其用啊。诩原则上同意,只不过远征军的组成需要仔细商榷,且指挥权的归属也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