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68(1 / 2)

州、徐州、交州已经型同一体,剩下刘备必然要将目光放在益州我们的任务艰巨,稍有不慎就将引来可怕后果。”

张肃神色黯然,将报纸折叠好放入怀中,目光随即远眺,望向一望无际的海天一色,“益州必需做出选择,无论靠向哪一方,都不会再有州牧的存在。汉中已经驻扎着纪灵的三万兵马,如今又从冀州调去三万,益州如何抵挡仅靠关隘吗想想张鲁的下场就令人不寒而栗。只希望此次奉天之行能有所收获。”

来敏感受着客船乘风破浪带来的颠簸起伏,深深呼吸一口清爽的海风,“能造出如此海船,北方会失败吗如果说选择,其实早就已经决定好了的。”

张肃默默无语,轻轻摇头返身走回客舱。

随行的武官庞羲没有费脑子想这些无关的事,此时的他正在聚精会神的蹲在船尾测算速度,并且不断想象,如果这种大船改造成战舰航行在大江上,会不会无敌其实,庞羲并不知道,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早已将他的心神震撼,悄无声息中影响了他的判断,从最开始的羡慕,一点点演化成为仰慕,及至现在的崇拜。

海燕2号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在顺风的情况下,丝毫不逊色于陆地上奔驰的马车。来自各个地方的旅客齐聚甲板,一边饶有兴趣的观看水手调整船帆,一边欣赏大海上的壮观景色。

“来敏老弟,等到战乱结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一趟南洋”张肃平躺在床铺上,看着南洋游记感慨道。

“南洋我倒是想去西域转一转,那里的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报上说,西域的西边还有大帝国,与我们大汉不相上下的庞大帝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报上没有明确写出官府对待西边帝国的态度,但从高勇一贯做法判断,出兵攻伐的可能性很大。”

张肃微微点头:“开疆扩土不世伟业,只是没有你我的事情了。”

“谁说的”来敏笑道,伸手指着报纸上的一段话道:“看这里,翰林院根据已经掌握的地理信息推断,益州南部渡过南蛮的地盘后,可能还会有数千里的沃土。既然乘船可以过去,那么陆地上也一定会有道路联通。”

“如此看来,高勇的目光未必仅仅放在益州上面啊”张肃多少能够体会到来敏的意思。“能够大力发展航海的人,怎么会固守在土地上呢可惜益州只有几个湖泊,否则也可以让州牧享受一下航行的乐趣。说来也好奇,北方人究竟是如何做的能让海船无风自行还有那冒烟的高大烟囱,船里烧火难道不会引起整个船着火嗯,这个轰隆声也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呢”

来敏侧耳倾听,“可惜不让进到下面”

夏天的到来意味着雨季开始,乌云渐渐成为了天空的主宰,滚滚雷声震耳欲聋,让田间劳作的百姓纷纷抬头望天。这时,一支骑兵小队出现在官路的尽头,骑士们小心谨慎的观察沿路情况,并时时做出手势,示意后方。不久,一支车队出现在视线之内,低调但高速的行进,两侧同样有骑兵护卫。

车内,高勇新奇的打量外面的景色。这是自己第三次来到兖州,当年的匆匆而过没能留下太多印象。

“主公,前面就快到濮阳了。”郭嘉打着哈欠说道,“从邺城出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进了城一定先大睡一天。”

高勇笑了笑,“既然觉得累,可以跟着文和、泰安去巡视北疆防线啊,何必陪着我南下”

郭嘉翻了翻眼皮,很是不爽道:“何必被自愿好不好家里那口子天天唠叨要去我家乡看看,耳根子都摸出茧子了。”

“颍川吗”高勇点点头,“的确是出人才的地方,看看政务院有多少人来自颍川就知道了。”

郭嘉双臂环抱,斜靠在椅背上,“主公,在颍川开设书院有何不好为什么几次申请都被驳回了呢您看看冀州、幽州都开设了大学,长安、北海也没落后,独独颍川这块宝地,啥都没有。这次兖州之行,也有一项任务是庆祝兖州工学院成立,想想就心酸。兖州钟刺史明明是出自颍川,却为兖州来回奔波。”

郭嘉的抱怨丝毫没有效果,高勇始终面带微笑的望向窗外,“下雨了”冷不丁蹦出一句,倒是把郭嘉的牢骚打断。“我打算推广钟刺史创立的楷书,你觉得如何”

“楷书就是公文中出现的新笔体”郭嘉微微惊讶,“字迹清晰易于辨认,用来写公文很不错,印刷书本也可以。只是”

“是不是担心不易被接受推广不代表强制,人们依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体,但是公文、刊印的书籍必须用楷体。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核心,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官府,首要考虑的是易懂、易于掌握、易于推广。书同文,车同轨,秦皇在这一点上英明无比。此外,从今年六月起,官府往来公文、军事书籍中一律采用公尺、公斤、公升、公亩表述,也算是正式统一度量衡。五月底,新的标准启用,标尺、标准、标重已经发送各州郡。希望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必为了换算费脑筋。”

郭嘉瞄一眼车窗上滑落的雨滴,“西域呢”

“一样”

“真的要进攻西域”

高勇点点头:“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要打怎么你还同情他们”

郭嘉摇摇头:“只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何时是尽头”

“尽头吗”高勇仰靠椅背,“没有敌人的时候才是尽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