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53(1 / 2)

烟幕弹究竟有多少公司因此而放弃了对仙女的监控力度,人们不知道,又有多少公司相信她放弃进军国际能源,人们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儿是相同的,大家都对仙女的建城表示了相当的赞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许多公司放松了对仙女威胁的担忧,毕竟已经有一个花钱的大项目,再加上巨额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正值战争时期,即使仙女不出所料的与一些能源公司进行了接触谈判,国际能源巨头们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至少没有全力干扰。他们已经订出了一些价位,而这些价位是仙女无法承受的,只要不建立庞大的能源公司,这就行了,因为他们只能尽可能的阻止她成为能源巨头,却任何时候都不能阻止她进入能源行业。

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仙女的决心,或者说是低估了她的能力,更或者是低估了她的赌徒性格仙女一直在赌,在按照自己的预测进行旷世豪赌国际能源巨头们在关注仙女的同时,仙女也在关注着曾经对她下黑手对手以及所看中的产业,随时准备反击,择机进入,实现其20年来的夙愿他们虽然被迫承认战败,但是无时无刻不想重新站起,方案反复做了又做,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每一个细节都详细斟酌,在仙女的投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方案被这么认真对待过

就在忙着筹划建城,尤其是陆续铺开的时期,仙女开始了他们与能源业的一次大规模的亲密接触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拥有庞大资金的仙女公司一直是国际能源界的一个威胁,用专家们的话说,仙女注定要成为能源巨头们的一场噩梦,是他们想方设法抹去,却总又赶不去的一个影子,并最终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既成事实当人们终于把目光从战争转回到平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专家们不约而同的展开了对仙女的一系列捧场,先是建设工业城,然后是组建能源公司人们自然还记得几年前的那部畅销书,却惊讶的发现仙女已经从失败中站起来,并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成功,在强手如林的能源界昂然挺立如果说,前次仙女战败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如今已经反败为胜了,虽然没有人再次为她出书,但是互联网上类似的评论却随处可见

从根本上来说,仙女是斗不过那些能源巨头们的,这一点儿仙女高层非常清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一个外行随便就能挑衅的;但是他们自信也不弱于任何一个能源巨头,因为他们有着任何公司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个优势正是能源巨头们所担忧甚至恐惧的像进入她的三大产业一样,进入能源业也对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一系列的变动,多家能源公司扩大或者缩小了经营规模,不少产业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转让,甚至有不少能源公司彻底消失,当然也有不少公司的肚子撑得鼓鼓的,不管是愿意或者不愿意,“国际能源界在仙女的推动下重新组合”。如果国际能源界都是一些资金充裕、负债率比较低的公司,那么仙女根本就掺和不进去;而如果这些公司全部是寡头的话,仙女也无可奈何,只能苦笑着退避三舍,但问题是这些能源公司不仅大多数负债率奇高,经济危机更使得他们资不抵债,甚至账面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者缺乏信心,股市低迷不振,大公司勉强度日,中小公司度日如年甚至破产倒闭,留给了仙女太多的机会。许多公司都曾经是仙女的谈判接触对象,尤其是那些为了生存、不得不置换产业的大公司甚至个别巨头。国际巨头们虽然强大,但是也无法挽救同行的危难,参股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参多少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同时对于许多大公司来说,为了求得生存,并在下一步的竞争中争取比较好的位置,他们宁愿转让产业,而且由于立场和经营范围的不同,他们并不愿意附和现有的巨头们。许多能源公司已经受够了巨头们的压迫,如果再出现一个大公司,对他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所以仙女并不缺乏进入的土壤,尤其是在“雪中送炭”的时候,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大家还是欢迎的”

第二百三十章 谁的公司1

仙女的能源谈判早在40年4月份就开始了,当他们与银行达成战时贷款协议后,就无所顾忌的开始了大规模的接触谈判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充公司规模,并最大限度的调动对手们的活动量,派出了规模极其庞大的谈判队伍,不仅从总部派出了多组谈判人员,外联部几乎人为之一空,还从旗下各子公司、分公司乃至海外的印度公司、欧洲公司派出了更多的谈判人员,甚至还从西星那里抽调了大量谈判人员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出来这种阵仗,但是那些关注者可是被吓呆了,他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阵势的谈判队伍,简直“像苍蝇一样满世界都是”,有些甚至找到了巨头们身上,这可真是太可怕了巨头们不断地得到令他们自相矛盾的信息,一方面仙女与能源公司的谈判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国内工业城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收购、材料企业的投资。这让他们认识到仙女工业城项目的势在必行,已经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又感到这是实实在在的能源抢购如果仙女的每一组谈判都成功的话,即使不包括那些巨头们的,也能够组建超强的公司了,耗费的资金比他们的总资产,这可是非常令人头疼的。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策划部自己也承认,这游戏玩得太大了一些,经济危机后,国内资产加上欧洲的资产总共不过十万亿左右,再贷款收购数万亿规模的能源公司,岂不是要公司的老命么,仙女玩不起的,何况不少产业实际上互相冲突,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排斥性。

仙女和巨头们进行了广泛的较量,在放弃了不少项目之后,终于达成了十多份协议,总涉及金额达到了一万多亿元。从5月中旬开始,到了9月份结束为止,在前后4个多月的时间里,国际能源界剧烈变动,多家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手,数十家产业子公司转手,签订了上百份股份转让协议,涉及人民币金额超过了两万五千亿元,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这些钱要从一家公司转入另一家公司,将使得一些公司不复存在,一些公司变得皮实,一些公司更加强大,还有一些公司从小到大的成长起来其中几家出资额比较多的公司占到了总涉及金额的80以上,成为战后乃至经济危机后全球投资市场的一大看点。

经济危机后能源界的第一个收购协议,是由仙女首先完成的,对象为国内一家大型国际能源公司,这家公司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双重影响,再加上前期的投资失败,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处境非常艰难。仙女对她的非能源项目不感兴趣,却把手伸向了她的两个能源子公司,由于竞争对手比较少主要为国内,“总不能便宜国际巨头”,结果在官方的“支持”下,仙女以2500亿分批收购过来,并组成了仙女能源的第一批班底,这还不够,按照“要想跟国际巨头抗争,首先要把国内公司给摆平了”的逻辑思维,加上国内对手比较少,尤其是政府的“有意”协助,第二个收购项目,另一家国内巨头地一个价值1000亿的子公司也送给了仙女,不大不小,仙女已经拥有了三千多亿元的产业了。这些产业,放在经济危机以前,至少价值9000亿元,至此,仙女已经成为一家“颇具影响”的能源公司了,随后,她又在印度斯坦能源公司手中接下了1500亿元的子公司产业。单单这四笔收购合同,即使是这5000亿元的产业,仙女已经不小了,已经够强大了,不仅企业规模庞大,更和两个国家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对权力部门的影响,加速了她在全世界的扩张能力8月中旬,仙女在南美如愿抢得了两份收购协议,在南方最大的国家加强了影响力,2500亿元的分公司,就是惹人眼红的见证;随后,又在非洲谈妥了三份协议,总涉及金额高达3700亿,最后,又在9月份把在战火中松懈下来的东南亚国际公司控制下的一家800亿战后子公司抢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