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99(1 / 2)

里了呢。我看你越来越像孙”方兄的弟子了。这可和你一惯乐善好施的好人形象不太相符啊

高文举道:“嘿,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要想吃穿,先得有钱。虽说我为人一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可那也得首先保证我自己有钱啊。要不然。我自己都喝西北风。还拿什么来救济别人是这个理吧穷苦百姓那边,咱下不了那黑手。可这富人堆里有那多钱。我赚几个。回来帮大伙施了善。也算是积了功德。算得上皆大欢喜了吧要是什么钱我都不赚,那我有金山银海也不够施的呀

柳三变笑道:“爱钱就爱钱,还把自己说的那么好,伪君子就你这样的

高文举哈哈大笑,浑不在意:“你懂什么呀,伪君子有伪君子的好处,又有名声,又有钱赚,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其实我也很为难。有时候也盼着有人来骂我两句,怎奈本公子实在是人缘太好,这个愿望看来很难达成了。你不知道,做个君子有多难哎呀,这做个伪君子呀。更难想做个名利双收的伪君子,那更是难上加难做为一个资深的伪君子,我觉得压力很大呀

柳三变摇头叹息,埋头整理那几页稿纸。好在他如今对此类话已颇县免疫力,不至于当场失态了。当然,他也不会再去接那话头,因为每次一接话头。最后吃亏的总是自己。

一阵脚步声响过,守在门口的冯积善打头,将范贻一行人领了进来。

高二虎看到搭在阳光下的棚子里那口大缸,一个箭步窜到了棚下,走到高文举面前,红着双眼,吭哧吭哧半天没憋出话来。

高文举无奈的笑了笑:“二虎。你如今怎么着也算是个人物了 人家说宰相门里七品官,你怎么着也得算是个八品半,怎么还如此失态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快别让柳少爷笑话

高二虎努力了半天,才将想伸到高文举面前的手收了回来,回过头哽咽着向柳三变点了点头,又向跟在后面的范贻点头示意了一下,几步到了还没来得及反应的龙氏兄弟跟前,推金山,倒玉柱,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在龙氏兄弟和郭晋宝疑惑的眼神中又退了出去。

范贻先和龙氏兄弟聊了几句。表达了对他们的谢意,这才询问能否和高文举

见龙氏兄弟没有反对,范贻很自然的拉了个马扎坐在了柳三变支着的小桌旁边。将起身向他行礼的柳三变又按了回去,微笑着说,自家人,用不着那么多礼数。柳三变心中一阵狂喜。就势坐了下来。

范贻先是和高文举一边聊着些家长里短,一边顺手翻看着柳三变这一阵子录下来高文举所说的话,越看越是开心,不一会竟然笑出了声。

觉得自己有些失态,范贻将手中的稿纸放下,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柳三变:“七郎,我听说,你在苏杭之时,深觉盐民生活贫苦,曾做过一首碧海歌。柳三变忙道:“那是学生游戏之作,当不得真,让大人见笑了心中对范贻这一问吃惊不已。他太明白自己诗中所表达的东西有多可怕了。

这盐铁之政乃是国之根本。若人人都和自己一般,要闹着废除盐法。那还不得天下大乱呀。而且,范贻又是朝廷高官,他这么问,会不会是自己那首诗闹出了什么动静可仔细想想,自己那首诗网一写好就被父亲严了一番,不许流传出去,这么久以来,自己根本没人别人看过呀。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范贻摆摆手道:“哎,年轻人不要学的那么世蕊再说又都是自家人,你又说的是实情,没人会因此寻你的麻烦。本朝也从无因言而获罪之事

柳三变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举来伶牙俐齿的他一时竟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只是唯唯喏喏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范贻见他如此拘谨,心中雪亮,开口道:“你可知如今因盐政苛匆。苏杭之民纷纷外逃,几月之间。人数已过数万如今朝野震动。官家下诏垂询,令各道府衙直谏。

柳三变心巾一惊。原来不是因为自己那首诗的问题,心中松了一口气。却待回话。就听高文举笑了一声道:“以前百姓们苦无出路。只能任由官府盘录,即使家破人亡也无可奈何。如今。百姓们忍无可忍,终于要为自己找条活路了,官府倒紧张了。真不知道,这些人早干嘛去了”

范贻叹息道:“这盐铁之政,自汉以降。均属官营。历朝沿习,无不如此。隋唐之际曾取消过一阵。却终因无法弥补盐税这个大缺口而不得不恢复。本朝沿旧习,依然如故。无奈世事变迁,许多事情都已与旧时大不相同,而盐铁之政。却依旧一成一变,出这样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柳三变想起了亲眼目睹的惨状,摇摇头道:“学生在苏杭一带曾游历多日,盐民们苦不堪言,每日劳作不息却依旧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学生一直想不明白,这盐既是由官府专卖,所产的盐连捂都捂不热就被运往他处售卖了,且坊间所售之盐,价格并未有下调之势。为何百姓们辛辛苦苦煮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煮得多了,却越来越穷,最后连吃饭的钱都赚不来”

范贻叹息道:“这盐政之法,老夫也未曾深究,其中究竟有何不妥之处,也是一头雾水。如今官家下诏垂询。本是个革旧去新的好时机。无奈老夫对盐政两眼一抹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说完,不动声色的观察着柳三变。

柳三变心念一动。神态中颇显激动的问道:“大人是说,如果大人有良策妙方,便有机会说服官家将此盐政的弊端革去。

范贻点了点头道:“若有良策,老夫虽不敢打包票官家定然会采用,不过让官家重视一番,拿到朝堂上廷议是不难办到的。可惜呀。老夫实在是对盐政知之甚少啊

柳三变心中一阵激动,强自按住自己那骚动的心,平息几下道:“不知大人需要了解盐政的哪方面”

范贻露出一抹惊喜的神色:“莫非七郎对这盐政””

柳三变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学生随家父在杭州几个月间,曾接触过一些。多少有些了解,不敢夸口知根知底,但这盐政之弊,学生多少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原为大人解忧

范贻扫了高文举一眼,却见他已闭上了眼。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也不知道是在细心倾听还是睡着了。

柳三变接着便将如今盐政的一些见解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宋朝盐政,和前朝相同,都以官府专营。不过宋朝是以“盐引。来控制官盐的发行。简单来说就是官府将产盐的地方进行官营控制。所有产的盐都被收缴到国库之后,统一售卖。然后售卖的时候,由官府发出“盐引”相当于专卖许可证,不过有数量限制,每引值六贯。可领盐一百一十六斤半,从官府中买了盐引的盐商便可凭这个玩意到产盐地买到商品盐,然后再运到规定的地方去出售。

这个过程中,官府通过发放盐引的方法。将盐税直接收缴。而商人们又因为有产地和售地的限制,每引又要多交六贯钱的税,故而将所有的消耗转接到消费者身上,再加上商人们唯利是图的本性,导致了盐价居高不下,百姓们要吃盐,也就越来越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