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下载官网
一样的转世,不一样的重生。一样的三国年代,一样的烽烟滚滚。
却有不一样的豪情,不一样的柔情,和不一样的战争,不一样的
治国方针。
就前期部分而言,您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一部三国前传。
作品相关鲜卑故事一、檀石槐军事联盟的兴衰西汉初,东胡自被
匈奴冒顿单于击破后,鲜卑和乌桓一样,成为匈奴奴隶主政权统治和
奴役下的对象。如檀石槐之父投鹿侯就在匈奴中服兵役三年。
东汉初,鲜卑仍役属于匈奴,但逐渐与汉朝发生关系。建武初,
鲜卑曾与匈奴、乌桓联合入扰汉之北边,“杀略吏人,无有宁岁”。
此后“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合强盛,数入塞”。公元45年建武
二十一年,匈奴与鲜卑分兵侵犯北边,匈奴掠上谷、中山,鲜卑扰
辽东。辽东太守祭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乃利用鲜卑的力量
以对抗匈奴和乌桓。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内迁到边郡塞
内,鲜卑势力南延至老哈河,与汉“始通驿使”。鲜卑大人偏何至辽
东归附,祭彤嗾使其反击匈奴在伊育訾部。从此,匈奴与鲜卑岁岁相
攻,势遂衰。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率种
人属汉,被封为王和侯。系鲜卑接受汉朝封号之始。同时,祭彤又赂
使偏何出兵袭击徙居渔阳的赤山乌桓。公元58年水平元年,偏何
攻下赤山,斩乌桓大人歆志贲。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
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鲜卑在塞外渐占优势。
随着鲜卑势力的增长,反抗匈奴奴役的斗争也不断爆发。公元85
年元和二年,鲜卑、丁零、南匈奴以及西域诸族联合起来,对北
匈奴进行全面攻击。至公元87年章和元年,鲜卑又“入左地,击
北匈奴,大破之,斩优留单于,取其 匈奴 皮而还”。公元8991
年永元元年至三年,北单于从蒙古草原迁出,西走中亚,鲜卑乘
机占据匈奴故地。遗留在草原上的匈奴10余万落,皆自称鲜卑,鲜卑
由此大盛。公元1 世纪末,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
四郡内移动,与原居其地的乌桓杂居,以便与汉朝进行互市。公元2
世纪初,东汉统治者许在乌桓校尉治所宁城互市,并筑有南北部质馆,
使互市顺利进行。此后,鲜卑和汉朝之间,以及与乌桓、匈奴之间,
时有冲突发生。
当时,汉朝的政策是依恃乌桓,联合匈奴,共同攻击鲜卑。由于
鲜卑内部不统一,经常出现此和彼战的现象。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
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缓,令至宁城通互市,“因筑
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120 年永宁元年,
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至度辽将军邓遵处归附,汉封乌伦为
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义侯。未几,其至鞬复叛,不断扰边,双方又展
开连续10余年的征战。
北匈奴西迁后,鲜卑日益强大。为适应统治蒙古草原的需要,解
决各部落生计,协调诸部关系及与汉地互市、军事征伐、掠边抢夺等
问题,鲜卑的政治组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至公元2 世纪中叶,以檀
石槐为首的鲜卑军事联盟应运而生。
檀石槐约157 181 ,因被父弃之野外,后为外祖母家收养。
自幼勇键有智略。长大后,“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被推举
为大人。东汉桓帝时146 167 年,建庭于高柳今山西省阳高
县北300 里之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歠仇水今东洋河,
兵强马壮,才智过人,东西部大人皆归附。曾东败夫余,西击乌孙,
北逐丁零,南扰汉边,尽有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
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建立起一个强盛的鲜卑部落大
联盟。东汉桓帝永寿、延熹年间,屡扰汉云中、雁门及其它边郡,拒
受封王号及和亲之议。他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约60邑,各置
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1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
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一说即宇文莫槐。
2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其大人为柯最、阙居、
慕容等,均为大帅。
3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0余邑,其大人有置鞬
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一说即燕荔阳等,皆为大帅。
各大人“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皆统属于檀石愧,拥兵10万,
较匈奴尤盛。正如蔡邕上疏所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
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
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檀石槐军事联盟之所以强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与檀石槐等注意
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如联合貊
攻幽、并二州,联合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联合上郡
沈氐与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等。又如166 年延熹九年,鲜
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9 郡杀掠居民。灵
帝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177
年熹平六年,再扰三边。汉出兵3 万,分三道出击,反为檀石槐
所败,汉兵死者十之七八。
联盟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共同决定贸易事宜。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
生活的鲜卑人,在生产和生活上往往仰赖于中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
支援,特别是良铁和缣帛的输入,并且需要输出其牲畜马匹牛羊及皮
毛到汉地。而边郡人民也需要依靠周边诸民族畜牧产品作为生活的补
充,中原王朝更需要游牧民族的大批战马。因而发展边塞贸易是符合
各族人民利益的,双方统治者都以通市或禁市作为制约对方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