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5(1 / 2)

成有些担心那玻璃。

“没事,这玻璃本来就是钢化玻璃,注射了加固剂后虽然比不得机身,但是普通航炮奈何不得它。这玻璃面积减小了不少,就这点面积空空导弹直接打到驾驶室的概率太小了。”邱国兴指了指比原设计要小三分之一的驾驶室玻璃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不然这么重、这么大的飞机岂不是要挨揍了”许书成放心了。

“没事,挨揍的时间长不了了,等太阳风暴一过,导弹将成为历史;今后的空战还得像以前那样靠航炮和火箭弹打。不过这世道,还有几家基地生产得出飞机啊”邱国兴放心地说道。

除了坚固的保护外,直升机的动力自然是生物发动机,也正因为如此,驾驶舱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仪器设备;譬如陀螺仪之类的精密机械龙飞那里都有具体的生物体可以替代,包括生物雷达,而它们的能量都来源于生物发动机。

按照原设计需要5个机组成员才能驾驶的飞机如今只需要一个驾驶员即可顺利飞行,因此原本就十分宽阔的驾驶室剩余的空间安装了床铺和储物格,甚至还有和机内空调一体的小冰箱、微波炉。驾驶员在非常时期可以不用下机就能过得舒舒服服的。

机头前有两座加特林六管机枪,机尾部也有一座,如果遇到空中袭击,这三座火神炮能以每座每分钟6000发、三座每分钟18000发的射速打出一片弹幕,足以让附近任何战斗机喝一壶的;而且这种同样用暗褐色金属制作的航炮即使打上几十万发子弹也不用更换枪管,更没有报废这一说。

飞机身后的货仓长15高32,容积约122立方米;里面加装了40倍的空间放大仪后,便成了一个长600、宽128,底面积76800平米的仓库;而仓库的高度不需要那么高,郑远清调节成20米的高度。整个仓库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是车库,第二层是机库,正在生产的初教6型飞机将来会在这里起降。。。

更多到,地址

第三卷 浪迹天涯 第407章 绚丽极光

“看你的意思,这种飞机今后要作为移动堡垒使用是吧”金雨堂看着广阔的机舱说道。

“那样也好,你看这机舱口设计的多巧妙一辆斯太尔都能开进去。”程飞指着那可以伸缩的机舱口说道。

“没办法,咱们这种金属不多,这头批的30架就用了900吨当然,这种暗褐色金属密度大。那个大家伙更是费,现在还没出来一半呢就耗了600吨黑色金属。我给龙飞说了,今后尽量用普通材料注射加固剂。”郑远清点点头说道。

“那有了这飞机咱们还用得着那个大家伙吗”刘伟觉得这个飞机什么都有了没必要在地上累死累活得跑了。

“万事不能两全啊,这飞机很厉害,但是生物发动机却撑不了那么久,每4个小时就得休息2个小时,而且速度也上不去,没有一个大型的地面基地不行。”郑远清说道。

刘伟点了点头不吭声了,到目前为止,生物发动机只有郑远清手中的那些,装载机上两个、四辆军卡4个、20辆越野车20个,七架飞机7个,加上这个大个的一共有34个,郑远清手上目前只剩下15。很可能今后很多年只有这些生物发动机了,因此不可能给直升机装两个发动机。

“把这附近收拾干净了咱们去茶冷口一趟,那还有51个小家伙呢。”郑远清眼中闪过一丝杀机地说道。茶冷口战场旧址还藏着51个生物发动机和15套子体护甲,是时候把它们找回来了。

。。。

根据以前的经验,空降作业要远比地面作业省人力,因此队伍在此处兵分两路,许书成和邱国兴带队前往各个地市的电子商城,160名战斗队员分过去30名女兵、20名男兵;余下的一百多人由郑远清带领继续去海东市汽车交易市场和青北市的卫生洁具工业区搜集物资。

2013年10月12日夜,青海省吉尔合市南郊,装载机停在一处僻静的小山林外,郑远清坐在高高的铲斗上心情沉重地盯着那绚丽多姿的夜空。

今天的夜空少有的晴朗,在那深邃的幕布上正在上演着一幕多彩的动画。那五彩缤纷的美丽长卷此刻已经变成了一束青丝般缓缓舞动;犹如烟火般的绚丽颜色不时从青丝的缝隙中绽放出来。

随着烟花的散布,舞动的青丝变作了一抹桔纱,还未待人细细品味那道纱巾时又化作了一抖迎风招展的红绫。

这是极光,任何语言都无法赞美的极光,皎洁的月光在游动的巨大图画中早已黯然失色,灿烂的星空也似乎被这绚丽的极光遮去了光辉。

从9月底开始,这美丽的图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画面也越来越大,仅仅半个月,漫天的星斗就被极光的绚丽完全遮盖。

这是太阳风暴的前兆,虽然太阳风暴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但是那些储藏在仓库中的电脑、电器、发电机以及汽车里的电子部件等一切和电子有关的文明结晶会在一夜之间变为一堆垃圾,人类文明会在一夜之间再次倒退回机械工业的时代。

失去了社会这张网络、加之相关技术人员的大量死亡,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里,哪怕幸存的人再有技术资料也很难再造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精密电子仪器。

这半个月以来郑远清分出去了两架直升机去寻找一切电子用品;所有的战斗队员除了各基地的守备外能调动的都调动了。北到金昌、嘉峪关甚至外蒙乌兰巴托;南到拉萨、成都、昆明;西到乌鲁木齐、喀什;东到兰州、天水、宝鸡

直升机匆匆忙忙地飞往各地,战士们冒着漫天的风雪和刺骨的寒风一次次在丧尸多如蚂蚁窝般的城市上空通过绳索下降到一座座电子商贸城的楼顶、炸塌出入口、清理楼内丧尸、搬完物资后再匆匆忙忙地返回托素湖。

如此一复一日如机械般的劳作虽然带回了大批大批的物资、队伍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检验但是这些物资对于保留人类文明还是不够,毕竟电子产品也会老化。

“别想太多了,顺其自然吧。咱们拿回来的东西龙飞看了,他说未来三十年间这些电脑够咱们用的,也就是说咱们有三十年的时间来努力。”李若琳来到丈夫身边轻轻坐下说道。

“是啊顺其自然吧,延缓了三十年,能做的已经做了,咱们尽力了。”郑远清弹飞烟头搓了搓脸叹道。

借着闪亮的夜空,李若琳伸出手摸了摸郑远清眼角的皱纹,他老了,明显地老了,整个独立八师四千多号人的命运扛在他肩膀上让他操碎了心。李若琳可是比郑远清还大三岁啊,但是曾几何时郑远清的面相远比李若琳老得多,有不明就里的队员还以为郑远清比李若琳大十几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