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把我担心坏了。”
姜良看了看时辰,道:“路上遇到一些麻烦,比预计地要晚上一些,但好在赶上了。”
项鹰问道:“什么麻烦”
“在路过陈城的时候,那里地守将意图劫粮,但被我打发了,幸亏那守将迟钝并没有发现我们的秘密。”其实这运粮只是一个幌子,是这次计划中的关键一步。
项鹰的任务是虚张声势,以出其不意之法将方城守将斗怀困在城中。但虚就是虚,项鹰的方法一旦在天亮之后,就很容易被斗怀识破。因此,这第二步就是化虚为实,补充攻打方城的士兵。
而步卒的速度远远逊色骑兵,不能够一同出发。唯一的办法就是由水路进军,此行虽大大的缩短了距离,但却异常的不安全。因为为了隐藏行迹,他们并没有吴国的舟舰,只能以竹筏代步。一旦遭遇伏击将有覆灭之险,因而他们选择夜晚行军,表面上装成运粮队伍,实际在辎重车里粮食只是占了一个部分,大多都是为了行军而准备的竹筏。
因走水路,路程大大简短。姜良所只是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到达了方城。
姜良在来之前得到了姬凌云全权负责的口令,一到吴兵营寨立刻让项鹰的骑兵休息,自己的步卒接管一切。
凌云六年,九月八日,黄昏。
大隧隘道。
姬凌云此刻也没有了往日轻松的表情,对于未知的战况显得心事重重。虽然这大胆的一计,经过了他自己、伍子胥、孙武子三人整整一夜的布局、润色,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这是战场,未知的战场,在战场上一切都有可能。
世上没有一个军事家能够完全的掌控一切,一个小小的变化或者是一次未知的意外都可能造成战局全旁的失利。
依照计划的走向,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过了这一关,迎接吴国的将是战局的主动以及胜利的曙光。而一但失利对于吴国的军心将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时,在大隧隘道中的一株大蓉树下,姬凌云正和韩庆对弈围棋。
但看棋盘上白子连连得手,两条白色的大龙将黑子的布局杀得落花流水。
“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对弈对战,三尺棋局,等同战场;陈聚士卒,两敌相当。大王心虚不宁,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见姬凌云的黑子已经无回天之力,韩庆微笑的收回了棋子,明指对方心神不定,不易对弈,暗中却以典故劝说姬凌云应该遇事冷静,当机立断。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这句话出自老子之徒文子之笔。当年,卫国人宁殖将国君卫献公驱逐,另立公孙剽为国君。临终前嘱咐儿子宁喜去齐国接回卫献公。宁喜去看望了卫献公表示愿意帮他回国。卫献公回国后就杀了宁喜。
文子对于这事批判道:“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姬凌云点了点头,露出了平静的微笑,心中却感慨伍子胥在做人方面要是有韩庆一半就好了。
人在关键的时候难免会生出负面的情绪,这时就需要他人的提点,安慰。若伍子胥在此,想必又是一阵说教,虽达到了目的,却让自己一阵窝火。
而韩庆却每每在这个时候都会以一典故暗中提示,如此不但听着舒心,保全了自己的颜面,还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来,时间尚早,我们再奕一局。”姬凌云心平气和的说道。
韩庆点头应战。
姬凌云棋艺比起韩庆要逊色不少,但这一局姬凌云却显得异常神勇,两人杀的难舍难分,最后仅以一子落败。
棋局失利,战局得利。
这头刚一败,那头就以有捷报传来。
姜良、项鹰已经成功的控制住了局势,完成了任务。在兵力的劣势之下,谨慎的斗怀已经被困在了方城之中。
姬凌云大笑了三声,下令道:“全军集合,兵发方城。”
第十一部 战国七雄
第十九章 项鹰的成长
“千战万战,攻城最难尤其是这方城。”面对着耸立在自己眼前的方城,姬凌云发出了一阵感慨。攻城战役,本是所有战斗中最难打的。因此,孙武子才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说。
即便是小城若是遭到殊死抵抗,破城也是极费劲的事,更别说类似方城这种防备近乎完美的巨型山城。
在过去的几天里,吴楚展开了激烈的竞赛。
在战术上叶公、任清璇确实失算了,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叶公、任清璇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可以轻易打倒的人物。
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决定,留下一万人死守直辕隘道,余下士兵抛下一切重物,只带兵器,食物都抛在一旁,全部由路上各城镇供应。
在与吴国开战之前,叶公已经准备好了近万竹筏,他们沿汉水而上,行军异常迅速。依照路程,不难赶在吴兵的前头。
但姬凌云早已做了准备,项鹰的两万骑兵养精蓄锐以后与负责袭扰方城的熊宜僚合兵一处,共计两万五千南下南阳盆地,在南阳盆地上阻击楚国援兵。
经过十日对战,项鹰、熊宜僚使出浑身解数,五战两胜三负,破敌七千,损失人马将近一万二,此刻正在南阳盆地边缘游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