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2(1 / 2)

都透出了一股极为纯正的军人风度,语言简练全面,毫不拖泥带水,也许这就是他被看作国内少数可以称为军事家的人之一的真实面目。

“健生,你说他骁勇善战,比起我们广西的诸位年轻俊才何如”

“罗店的那种血战,不是我们广西的那些只知道冲锋的悍勇之人可以撑下来了,那可是将近两个月,天天如此。说实话,我们广西部队的带兵的人,的确不行了。在淞沪前线,鬼子炮火那么密集,31军一个师居然排着密集队形就在开阔地上向前冲锋,结果鬼子一阵排炮,这个师就垮下来,送回广西整补了。罗店的胜负不论,光是他能带着部队,在那种局面下硬是支撑下来,部队越打越会打,士气始终不降,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了。他的作战风格,倒是令我想起一个我们的故人来。”

“是谁”

“俞作豫。”俞作豫是当年的桂系内有名的俞李三兄弟之一,打起仗来是有名的不要命,和他的表哥李明瑞是桂系的著名悍将。北伐战争时期,俞作豫在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旅任第三团团长,该军在北伐中担任从广西入湘,配合第四军行动的任务。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第四军独立团从正面主攻,遇到了敌人的顽抗,进攻数日尚未得手。俞作豫奉军部命令率领一个团入马从敌侧背发起攻击。他身先士卒,率从猛冲,给正面攻击部队以有力的支援。在北伐军火力前后夹击下,吴佩孚的精锐部队溃不成军,北伐军乘势攻克了贺胜桥。俞作豫所部在这场战斗中勇猛善战的表现,给北伐军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俞作柏,俞作豫,李明瑞在当时的桂系也是地位仅次于三巨头的重要人物。只可惜,俞李三兄弟后来反了李白二人,一度让二人十分狼狈。俞作豫,李明瑞更是参加了共,最后都英年早逝。

或许是对这个名字司令长官实在是太熟悉了,且此人又已经英年早逝多年,德公轻叹一声之后说:“要是三兄弟还在我的麾下,我现在又何必发愁手下无勇烈之将。”

也许是这个话题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过于沉重一些了,屋里沉寂了好几分钟。

“健生,你看这次我们能够达到目的吗”

“德邻,我看这一次应该能成。看此人在淞沪和皖南的表现,能够看得出,他对打鬼子十分积极。而且,据说,日本人在南京大肆屠杀的时候,他的岳父母没有能够逃出来。我想,他肯定乐于和鬼子一战的。”

“这些天子门生,几乎个个眼高于顶,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地方部队的长官的命令,经常阳奉阴违,有时候甚至直接不听调遣。他既是天子门生,又一直是在那位陈部长的手下,能不能遵奉军令,我是实在不抱过高期望的。”司令长官似乎对于那些黄埔生,意见不小。

“他要不是那个陈小个子的土木系中人就好了,我们广西的部队里,也有一些黄埔生嘛。”

第一部

第四十九章晋见长官

“报告,新编十四师师长刘建业已经到了,正在外面等候。”罗副官走进这间小会客厅,向两位大人物报告。

“已经来了好,请他进来。”司令长官说道。

“是。”罗副官敬了一个礼,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小会客厅的门再一次被人推开。刘建业跟在罗副官的身后走了进来。

罗副官向两位巨头敬了一个礼,说道:“报告,新编十四师师长刘建业已经带到,请指示。”

“你下去吧,有事情的时候会叫你的。”带着金丝眼镜,头顶略有谢顶的上将军官对着罗副官说道。

“是。”罗副官转过身,走出了小会客厅,顺手关上了门。

刘建业一进到小会客厅,就知道房间里面的二位,是桂系三巨头里面排前两位的人物。虽然,自己以前也见过一些大人物,例如陈诚,罗卓英,但是,和眼前的这两位相比,不论陈诚还是罗卓英,重量级上都还略显得差了一点。那位司令长官,虽然有着“志大而才疏,好谋而无断,喜名而性滑,蒋忘曹称吕布养鹰之语耳,文赞己而谤人,不以德素称”的名声,但是,毕竟是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控制广西,染指湖广,进而逐鹿中原,即使几次都败给了蒋委员长,可是,还是牢牢地掌握着广西几个军的强悍部队。蒋委员长使用了各种手段,也很难对桂系构成实际威胁,甚至连最擅长的收买分化,都很难起到效果,足见此人的帅才和领袖魅力。司令长官旁边的那位上将军官,带着金丝眼镜,头顶略有谢顶,神情有些孤傲,正是时任的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桂系的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白健生,国军内少数几个堪称军事家的人,虽然其政治眼光实在不能恭维,但是他的军事素质,即使是刘建业内心里最为敬仰的毛老人家也认为,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刘建业的恩师,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曾说国民党内只有三个半军事家,白崇禧是其中之一。人称白崇禧“足智多谋,虎略龙韬”,享有诸如“今诸葛”、“小诸葛”、“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美誉”。就连日本人也对他忌惮不已,称其为“战神”。在他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总是“身先士卒”,打仗时要到最危险、最重要的地方去,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撤退时一定留在后头,鼓励断后部队。他善于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穷追猛打、佯攻佯动、出奇制胜等战略战术,所以常常能够以少胜多,有“常胜将军”之称。作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白崇禧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有理论,具备了一个著名军事家的素质和条件。他天赋甚高,记忆力惊人。在行军作战之余,“手不释卷”,一面学习各种军事著作和理论,一面总结自己带兵作战的经验,并对军事战略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写下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这样的两个大人物,实在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新科师长,能够得罪的起的。

刘建业虽然心里很有一些发虚,但是表面上还是保持着镇静,走到会客厅中间,立正以后,向着两位长官敬了礼,然后站在那里,等候他们的指示。

司令长官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少将军官,几分钟都没有讲话。白总长也是一样。

刘建业知道这两个大人物正在观察自己,只好继续保持军人的姿态,笔直地站着。这几分钟,以刘建业的感觉,和几年的长度差不多了。

“你是中央军校第七期毕业的”李长官的那口浓重的广西官话声音又响了起来。

“卑职的确是中央军校第七期毕业。”刘建业大声地回答。

“后来又上的陆军大学”

“是,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正则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