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秒。该炮火箭弹设计为188公斤,一个人正好扛一颗,在复杂地形长途行军也可以承受。在实验的时候,我们还发现,这种火箭炮不仅总重量轻,还可以快速分解和结合,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这种炮采用12发联装,发射速度快,重新装弹时间短,火力突然猛烈,是攻击近距离目标的精良武器。必要时,这种火箭炮弹可以不需要发射装置,直接放在地上,瞄准后用几节普通电池和两根普通铁丝或导线就可以发射。为了方便在简易发射情况下提高射击精度,我们在壳体上做了一条与火箭弹飞行方向一致的白色标线,用于简易发射时瞄准。同时,我们准备了一个极轻便的卡尺式瞄准具,上面有距离和方位刻度,把它卡在火箭弹上与白色标线对齐,“三点一线”精确瞄准,就可以在简易发射时保证实射击精度。”刘建业详细的解说着。
“能不能现场射击一次”听着刘建业的说法,郭中将也有了一些兴致。
“当然可以。”刘建业说完以后,对下面的人做了一个手势。
现场演示的结果自然是让郭中将乐得合不拢嘴,强大的火力,很高的射速,巨大的震撼效果,让郭中将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武器的巨大军事价值。
“好,实在是太好了,我要立即向辞公报告。你就等着辞公的好消息吧。”郭中将大力的拍着刘建业的肩膀。
“卑职能有今天,全都仰仗校长和辞公的栽培,卑职对此没齿难忘。卑职只是想对国家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刘建业表现得十分谦卑。
“小伙子,不要太过于谦虚了,有过必罚,有功必赏。属于你的功劳,那就是你的。”郭中将十分的高兴。刘建业的这两样东西如果在向上面报告以后,得到了最高统帅的赏识的话,刘建业固然是会得到不菲的奖赏,陈部长和郭中将都会因为举荐有功,而得到最高统帅的青睐的。也许,不用多久,郭中将就可能会中将加上将衔了。
第一部
第一百六十七章风云变幻
当刘建业和自己的部下正在四川三峡一带进行整训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7月,日本的第二届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建立“以皇国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包括整个大东亚的经济协同圈”。同年8月1日,日本内阁外务大臣松冈洋右首次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被列入“共荣圈”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朝鲜、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太平洋的许多岛屿。
8月20日开始,在华北地区敌后作战的八路军以129师、120师部队为主,在彭副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向华北的日军部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主动进攻战,号称“百团大战”。
同样在8月,由原陕西的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改编而成的第4集团军在孙总司令的率领下,从驻地山西中条山出发,派出部队在同蒲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分散游击,破坏铁路、公路,使敌交通干线不能正常运行。孙部防守中条山两年多,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先后十一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大量杀伤了敌人。日军牛岛之二十师团在中条山与孙部对战,曾先后补充新兵十九次。日军称中条山为其华北战场上的盲肠,山西百姓则把第4集团军称为“中条山铁柱子”。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日本内阁首相近卫公爵在枢密院中解释说:“这一轴心关系的建立,德国将更加强协助日本劝导苏俄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可以威吓美国,使之不敢轻举妄动。”
10月4日,前进到江苏江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在陈,粟的指挥下在姜堰的黄桥地区与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韩主席的部队第89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至次日夜,第89军败退到兴化。
tro即致函斯大林重申其一年前曾经表示过的见解─即德国以德日及德俄友好关系,愿见日俄间现存歧见的消除,并表示欢迎莫洛托夫前来柏林商谈世界全局问题,因为「我们的元首希特勒认为采取一项久远的政策,并以划定俄、德、意、日四国的全球利益范围的办法,导其人民的未来发展於正轨,似乎是四国的历史性任务」。
10月22日,斯大林复信德外长「同意在永久不变的基础上以划分相互间的势力范围,是可以改善我们这些国家关系的」;并且表示在原则上不反对日本意大利参加这一联合讨论。
11月12日,莫洛托夫遵奉斯大林的命令,抵达柏林,与德外长会谈。11月12日李宾特罗甫与莫洛托夫初次会谈时,李氏检讨世界全盘形势,以及德义决不允许英国再有涉足欧洲大陆的信念与决心后,即郑重表示:在苏俄与轴心国家关系上日俄的关系是必需经由外交途径首先予以澄清的。最后李又进一步表示愿意与莫洛托夫交换对中日问题的见解,莫洛托夫因即表示他是同意李氏所谓中日和谐有利世界各国利益之说法的,但以为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观念太模糊了。
11月12日,希特勒与莫洛托夫的会谈结论中,莫洛托夫又郑重的表示:苏俄对於参加德意日三国公约的邀请,在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但三国公约的目的与旨趣必须首先予以极严格的界说,特别是因为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
11月13日,莫洛托夫与李宾特罗甫继续会谈「不列颠帝国的大清算工作」,在如何划分势力范围问题上,李宾特罗甫提出德国计划,同时李氏又再三强调在达成签订日俄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日本当可愿意承认外蒙古与新疆是苏俄势力范围的。莫洛托夫接到德国提出的草案后,即返回莫斯科报告斯大林详细研究。
11月26日,莫洛托夫将俄国的对案提交德国驻俄大使。按照苏俄提出对案,苏俄企图以欧洲罗马尼亚和保加尼亚边境一直到亚洲的印度和缅甸边境为其势力范围,这是完全超越德国原案范围的,在两大极权野心国家无餍的利欲之争情势下,希特勒遂将俄国对案搁置不复。
11月30日,日本与汪伪政府在南京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及条约的附属议书。条约共9条,其内容有:日汪共同防共;同意日本军队驻扎华北一带;共同开发国防资源并向日本提供方便条件;日本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和放弃租界,中国开放本国领土供日本人居住和营业等等。同时还签订了附属者定书、关于附属者定书的谅解事项、附属秘密协约、附属秘密协定等。
同日,日汪伪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阿部信行和“满洲国”参议长臧式毅在南京签订日满华共同宣言,又称“日满汪共同宣言”。主要内容为:为建设东亚新秩序,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善邻友好,紧密提携,形成东亚永久和平之轴心;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根据宣言宗旨,迅速缔结有关协定等。同日,日本政府发表关于“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和“日、满、华汪伪共同宣言”的公报,宣布正式承认汪伪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满洲国”政府也相互承认。
“这一个个的消息,看上去对于我们来说,总体上是越来越不利了。”看着供军内高级将领传阅的情报文件,杨参谋长面露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