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1 / 2)

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并且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他说:

“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我们难以窥其全貌。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侯方域1618一1654,长于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有壮悔堂集。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剧作家孔尚任后来借用李姬传的主题创作了戏曲桃花扇。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魏、汪被称为“清初三大家”。其中侯方域的散文较为突出。

清朝初年的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创作的名剧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为商丘人。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博学强记,因应试中抨击时政,名落孙山。在流落南京时,结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遂成佳偶。后为躲避阉党余孽追杀,与李香君分手。在有人逼香君再嫁之时,香君怀抱与侯方域定情时候赠的一把扇子欲寻自尽,鲜血溅到扇上。著名画家杨龙友为香君的真情所动,在扇上就其血点画出折枝桃花,成了流芳后世的“鸫花扇”。侯方域在历经颠沛流离之后,返回家中,建“壮悔堂”,取其“壮年知悔”之意。从此在其间潜心于诗文创作,成就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李香君后来到侯方域身边,死后亦葬在商丘,商丘古城南有“香君墓”。

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这一切在他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变化,第二年他从盐官回归故里隐居。董小婉与

冒辟疆

董小宛和冒辟疆

一探董小宛和冒辟疆这对才子佳人婚后在水绘园的生活。水绘园是如皋的著名园林,是冒辟疆的祖传物业,规模宏大,绿树成荫,楼台亭阁建得精巧,处处是小桥流水,看来世代为官的冒家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陪同采访的水绘园前院长徐琛是南通市政协委员,地方史专家,对冒辟疆与董小宛研究了30年,他说:“现在看到的水绘园占地70多亩,但只是明代水绘园的一部分,是历尽战火和时代变迁保存下来的一部分。”水绘园旁有幢宏大的明代建筑,叫“水明楼”,是清代盐商汪之珩为纪念冒辟疆而兴建的,一个大盐商为一介平民的冒辟疆建如此宏壮的纪念馆,可见他在江苏盐商心目中的地位相当崇高。

“水明楼”如今成为如皋市博物馆。

6次乡试次次落第

冒辟疆的先祖是个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军官,约在十三世纪从蒙古大漠来到中原,据专家考证,冒辟疆的祖先还是元朝丞相的后裔,管理过苏北24座盐场,相当于明朝的“两淮盐运使”。朱元璋起兵把蒙古人赶回大漠深处,冒辟疆的先祖和汉民相处得很好,在挚友郭通甫的劝说下没有再回蒙古草原,而是留在江苏如皋,加入了汉籍改姓为冒,学习儒家文化,成了完全汉族化的蒙古人。冒辟疆的祖父叫冒梦龄,是明代进士,曾任四川丰都、江西会昌知县、云南宁州知府,对他的孙子冒辟疆非常喜爱,两岁时就带在身边。冒梦龄有个好友是明兵部尚书郭子章,前来看望时见到冒辟疆,对这个虎头虎脑、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异常喜欢,就给他起名为冒襄,希望他能襄助天下,字辟疆,希望他能为国开拓疆土。冒辟疆的父亲叫冒起宗,是明崇祯元年的进士,曾任山东按察副使、湖南衡阳知府、督理七省漕运。冒辟疆生活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严格儒家教育,诗文写得很好,但他的官运实在太背,6次去南京参加乡试,次次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