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巧妙,是以连她也未察觉,故而也未作防备。等到察觉时,却已然为他情音所感。好在,方慕南并无恶意,但却也已让她心起波澜,不敢小觑。
“走吧”趁着游人们还未回过神来,方慕南转身走出放鹤亭。
白羽裳跟着走出,待两人走远,游人们方才渐渐回过神来,有人大叹道:“人家这才是真正的朗诵家这才叫境界”
众人附和,目光搜寻,却已不见了方才吟诵之人,皆是叹惜,又驻足回味,互相谈论。
放鹤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便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这一带乃是西湖孤山赏梅胜地,左右已广植腊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桥堍。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可惜时过景变,现已是阳春三月。但众人在方慕南的吟诵声中,却都“赏”了回梅,还“看”到了鹤舞。
莲池松舍同海霞西爽一样,也与李卫有关。乃雍正五年,李卫任浙江巡抚时,以马公祠改建尼庵,仍祀嘉泽龙王像,以存旧迹。旁有白莲池,谓之“莲池松舍”
其实不止这两景,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中,有一半的景致都与李卫有关,更有不少是李卫所建。不过,今也多已不存。也实在是这些景致多为凑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处,不能留为经典,故而大多被淘汰掉了。乾隆时的二十四景也只是在这十八景的基础上加了六景,也只是为了数多,没有什么经典。
莲池松舍今也早已不存,方慕南与白羽裳在孤山上基本就游了一个梅林归鹤,便转向孤山另一端与白堤相接处的平湖秋月。非是月夜,这一景也没什么好看处,略略看罢,便往断桥残雪,此景亦然。
第五十六章柳浪闻莺万松缘
第五十六章柳浪闻莺万松缘
离开断桥残雪后,方慕南带白羽裳往下一处景点宝石流霞,这也是八五年的西湖新十景之一,位于建有保俶塔的宝石山,有诗赞曰:“保俶清秀草木深,汲取日月精华魂。葛洪抱朴炼仙药,宝石流霞满乾坤。”
宝石山便位于葛岭的东面,与葛岭是连成一体的,故而葛岭亦可算在宝石流霞这一景内。不过葛岭上却也有元代钱塘十景之一的葛岭朝暾,葛岭之巅,传为葛洪炼丹并在此吸日月精华修炼的初阳台,乃是清晨观日出的好地方。而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在此还能见到日月同辉的奇景。
方慕南目前与小青所居住的西湖畔的居所,便是位于这宝石山下的一座小区,叫做宝石新村。这个地址,白羽裳也是早就知道的。当初她在网上跟方慕南说要来杭州时,方慕南便把他在杭州的住址、电话等信息全都告知了。
方慕南过家门而不入,带着白羽裳绕过宝石新村往宝石山。宝石山脚下有一家森林酒吧,方慕南带着白羽裳在此停下稍歇,喝了点饮料,然后将自行车寄存于此,与白羽裳徒步登山。
宝石山高只有七十八米,山体属火成岩,含有氧化铁,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尤其是朝阳或落日霞光洒沐之时,更分外耀目璀璨,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奕奕生辉,故而被叫作宝石山,这一景也称为“宝石流霞”。
西湖的南北西都处于山岭的包围之中,群山峻岭环绕着美丽的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葛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捧着西湖这颗江南明珠。
这些山都是同一时期的造山运动中由火山喷发所形成,山体的主要结构都是属火成岩中的火山凝灰岩所构成。但宝石山与葛岭一带的山岩更加突显这一特性,故才有宝石流霞的美誉。
宝石山巅为观赏西湖全景的胜地之一,有许多历代名胜古迹留存,最着名的自然是宝石山的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其它还有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缆船石、来凤亭、川正洞、蹬开岭等。其中来凤亭亦是清雍正年间李卫所建,且也是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之一,名目叫做宝石凤亭,现在这一景自为宝石流霞所覆盖,成为了宝石流霞的一部分。
因时间不够,方慕南只带白羽裳游览了宝石山,没有继续登葛岭,还有葛岭另一端的栖霞岭。在栖霞岭上也有好几处景致,有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湖山春社、有乾隆时西湖二十四景中的黄龙积翠。黄龙积翠这一景,也即是八五年西湖新十景中的黄龙吐翠,两者重叠,现黄龙积翠自也被黄龙吐翠所覆盖替代。最后,还有零七版西湖新十景中的岳墓栖霞。
下了宝石山,于森林酒吧取了寄存的自行车后,方慕南便打算直往柳浪闻莺。可这一段路太长,他却不愿骑车,便寻雇了一辆小客货,将他和白羽裳连人带自行车一起拉往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古杭城清波门外。在南宋时,此处乃是皇家的御花园,称作聚景园。作为皇室园林,那时的聚景园便范围极广,南起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等。
南宋灭亡后,这一座南宋皇室的御花园也被蒙元铁骑踏破,更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使这一座聚景园成为了散景园。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观宇,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了柳浪桥、华光亭这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直到清中期才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但清末又战火纷飞,惨遭劫难。到建国时,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和沙朴老树各一,钱王祠旧屋一座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这里为坟山窠。
建国后,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开发和建设,如今柳浪闻莺已成为了一座占地二十一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玉兰、梅花、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湖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与花港观鱼隔湖相望。
方慕南与白羽裳在柳浪闻莺公园前下车后,仍骑自行车前往游园。柳浪闻莺虽扩建、改建许多,但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的主景与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了许多各色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