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9(1 / 2)

罢了,还打消我的积极性。

沿着河流,我们终于找到了运河,并且找到了那天劫匪留下的血迹,看来这一仗打得很激烈,整个河岸上到现在还能闻到血腥的味道,周围有很多新堆起的坟头。胜败双方到底是谁呢我心里好大的悬疑,不过可能还是我方的可能性居多,劫匪估计没有那么好心埋葬我的人,而战后埋葬尸体是我军一贯的优良传统,不光是对死者的尊敬也是为了避免发生瘟疫。

沿着运河我们继续向前行走,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身上没有钱财,当真是寸步难行,在山里还好说,有野果可以充饥,可是在运河岸边几乎看不到什么能吃的东西。难道我要一路乞讨去扬州么。

在吃完最后一个从山里带出的野果后我和阿巴亥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办法,我一狠心,当乞丐就乞丐吧,没准我还能混上一个丐帮几袋弟子呢,只是不知道这时有没有丐帮。

终于我和阿巴亥远远的看到了一个村落,当我鼓起勇气编好了理由准备乞讨的时候,发现这个村子气氛十分诡异。只见路上到处都是纸钱,很多屋舍上挂着灵幡,隐隐的风中还能传来哭声,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仿佛一座死城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我和阿巴亥走进村里,东张西望虽然是大白天,可也是被这种阴森的气氛弄得毛骨悚然,这个村子很大,走了许久才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村民,我连忙拦住他上前问道:

“请问这位大哥这里是哪啊到扬州还有多远,何以村里这么多死人呢”

那村民听了我的话神色巨变,抬腿就想走,被我一把拉住,“大哥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那人挣不开我的手,要知道虽然我刚刚有些复原,可是力气还是有的。

“这位小哥听你口音一定是外乡人吧,我劝你还是不要多问了,赶快走吧,此地不宜久留。”说着掉头就想走。

“这位大哥,你怎么说话说一半啊,为什么此地不宜久留呢,你还没有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呢。”见我如此刨根问底,那人也没有办法,于是解释道:

“小哥有所不知,此刻我们村子正在闹瘟疫,不光是我们村其他的村子也都开始了,已经死了好多人了,你没看见那些灵幡么,这还算好的呢,那些没有挂的不是家里没有死人而是几乎一家人都死光了,现在只要是外面有亲戚的,家里有几个钱的都举家搬走了。我劝你快走是为你好,若是得了瘟疫可不是好玩的。这不我也准备带着孩子和老婆去老婆的娘家躲躲。再不走可就晚了。”说着,那农夫趁我溜号的功夫挣脱了我的手,一溜烟的不见了。

瘟疫,我脑中闪现出这个词来。在中国历代历史上不乏瘟疫这个词,它经常和战乱及天灾联系在一起,肆虐中国,学术界更有一种说法,是说明朝其实是亡在了瘟疫上,还有人估计,明朝万历和崇祯年间的二次鼠疫大流行中,仅华北三省人口死亡总数就至少达到了000万人以上。正是因此才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才能让女真趁机顺利的入主中原。虽然对这种说法我不太认同,可是瘟疫所带来的灾祸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无疑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难道这里现在就爆发瘟疫了么,我带着疑惑敲开了一家大门。

开门的是个老者,满脸的哀容,见我衣衫褴褛,也不等我说话,转身回房拿了一些干粮递给我。

“小哥还是快走吧,不要在此久留。”说着就要关上大门。

看来不用我开口人家就已经认为我是乞丐了。我一把拦住那老人。

“老伯,我不是要饭的,我是郎中,听说村里闹瘟疫特地来看看的。”那老者听我说完再次打量我一番,疑惑的道

“你真的是郎中么,我看怎么不像啊。”

“老伯,我真的是郎中啊,我们的船遇到了劫匪,我和拙荆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流落至此。”阿巴亥听我称呼她为妻子,满含深情地看了我一眼,这时我哪有功夫和她眉目传情,期待的看着那个老者。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进来吧,我家里正有病人,若是先生能治好,那我王某真是感激不尽了。”说着鞠躬给我行起礼来。

“老伯,不必,还是让我看看病人吧”这时我最想看到的是病人。虽然对瘟疫也有一种畏惧,可是作为兽医这是我们所必需面对的,他比人医更有机会接触病毒和病菌,感染的风险很大。

那老者引着我来到一间卧房,只见一个年轻人躺在床上,面黄肌瘦,已经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了。

“这是我儿子,已经好几天了,不吃不喝,上吐下泻。”说着老者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上前摸了摸那年轻人的头,又扒开眼皮看看他的瞳孔,向老者问道:

“请问老伯,令公子最近有没有畏寒、头痛、发热的症状”

“这个倒没有,他就是上吐下泻,也不见畏寒,镇上的郎中说是伤寒,开了好几幅药了也不见好转,真是愁死老夫了。

“这是霍乱。”几乎不用接着往下看,我肯定的道。

“霍乱”阿巴亥和那老者显然都没有听过这个词,也难怪霍乱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才开始在全世界大流行的,在此之前国人对这个词并不了解,甚至说是陌生。

“对的,这是霍乱,请问老伯,村里的人是否都和令公子也相同或者是相似的症状。”我问道,霍乱作为一种传染病是通过食物和水以及生活接触而传播的,我有理由相信这个村子里的人大部分是得了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