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2(1 / 2)

没有问你对这个细菌到底是怎样观察的,它又有什么特性,来来到你住的地方我们再说。”说着也没等我同意就和我一起回了驿站。

一路上,吴有性不断的提出了各种问题,很多都是稀奇古怪的,让我没有办法回答,对于未知的东西古人总是有各种猜测,在这些猜测中无疑吴有性的是最接近真相的。

回到驿站,阿巴亥见我领了一个老头来连忙上前施礼。

“这是你媳妇吧,元度你可真是有福气啊,能娶到这样漂亮的媳妇”吴有性为人很是幽默,没什么架子,做学问则是一丝不苟,穷追不舍。虽然我和阿巴亥年龄上有差距,可是在相貌上却是很般配,若是我不说估计没人会知道她大了我七八岁,这自然是我整容手术的功劳了,不过和阿巴亥的个人体质也有关,没有整容前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整容之后看上去就更年轻了,凡是女人没有不在意自己的容貌的,听吴有性这么说,阿巴亥自然高兴,于是热情的招呼吴有性。

我算是真服了吴有性,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如此的精力,这一夜他可把我折腾够呛,在他的不断追问下,我将近一年来杏林书院在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给他详细的作了介绍,当然了这些进展此时都变成了我的研究成果。我到不屑霸占赵学敏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别的不敢说,光我脑子里装的就够他们一辈子研究的,这可是随后四百多年医学研究的大成,随便说出哪个来都惊世骇俗。不过现在说出来的确是不合适,所以包括赵学敏他们在内的所有杏林书院的研究人员,我都是放任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研究,这样才能按部就班的打好基础,医学研究是最注重理论基础的,这个基础不打好将来就没有办法快速发展,所以那些跨时代的研究成果都被我刻意的埋没了。

听我说道发现了人体血液内的红细胞,枝叶上的脉络,还有血管,上皮组织等等名词后,吴有性已经对这个显微镜极为神往了,若不是疫情还没有控制,他就要催着我打道回府带着他去看那个显微镜了。说起来真是天赐良缘,这一年里杏林书院在生理学和解剖学上发展的十分迅速,唯独是在微生物和传染病上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这可能是辽东没有发生疫情,传染病很少,没有得到这些人的足够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没有像吴有性这样的一代宗师,看问题作事情自然受到局限,不过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已经很高兴了,这毕竟只是个开始,随着杏林书院在平壤大学安家落户,这种发展会更加迅速。

这一晚,我并没有说太多关于传染病方面的东西,尽管吴有性再三追问,我也只是说刚刚开始,才发现了细菌,至于这些细菌是如何致病的还不清楚。这些自然要有待吴有性将来的研究,跳跃式的发展不是好事,让他以后自己慢慢去琢磨吧。这一晚我也对吴有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个老头风趣幽默,但是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代的多次温疫流行,尤其是万历八年的那次鼠疫,对吴有性触动很大,那时他也就我这么大正在山西行医,正值瘟疫流行,有的因失治不及期而死,有的妄用峻补、攻补失序而死,更有的医家见不到,急病用缓药、迁延而死,比比皆是,这使吴有性痛心疾首。当时医学界“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导致了投剂无效的现象,强有力地推动他思考,使他决心探索温病。

好不容送走了吴有性,这番彻夜长谈下是我下决心要把他挖到我的平壤大学,在那里凭借着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先进的仪器他的吴氏瘟病论才能发扬光大,留在中原只能被淹没,历史是最好的证明,我不允许这样的一代宗师后继无人,他的学说就此荒疏无人问津。

吴有性一走,我已经困的不行了,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一早,徐志林派来的衙役来接我到三垛去赈灾。和他同来的还有一个叫做赵献可的郎中是配合我这次赈灾的,陈实功、吴有性和我分别被派往疫情最严重的三处灾区赈灾,其他的郎中则被分派下来,协助我们,本来我是不想带着阿巴亥一起去的,可是有不放心把她一个人放在驿站,只好带着她一起去三垛,这被同行的赵献可看作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哪有赈灾还带着老婆的,不过随后阿巴亥在疫区的表现就让他十分钦服了。

既然有了上河村的经验,那么三垛的疫情还使很好控制的,而且这次我是官方派来的,到了三垛有各村的里正,镇上的差官配合,再加上我刚刚在上河村成功控制瘟疫的名头,办起事情来很顺利,在这种面临生死的关头,这些人也都不再打官腔了,所有人都明白这事情是含糊不得的,否则搭上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自从我来到三垛后,这里百姓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不再出现大规模举家搬迁的事情了,在从高邮离开之前我再三嘱咐,要控制人员的流动,防止带菌者将霍乱带到其他地方,加速瘟疫的蔓延。

并且在三垛我借鉴了非典时期的措施,并加以变化,使之适合当前的情况。第一步就是控制传染源:专门设立医所,及时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对和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要隔离检疫5天,并给予药物预防;第二步切断传播途径:要求各村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一切入口之物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对病人及隔离者的粪便和排泄物严格的处理;第三步加强人群免疫力,在各村发布公告,让百姓多吃葱姜蒜,多饮茶;第四步就是对已经患病的病人进行及时地补液,并辅以药物减缓症状。

在这样的严格控制下,三垛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死亡率开始下降,这天我正在三垛下的一个村子里视察灾情,突然远处跑来一个里正,见到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先生,快回去,夫人有急事找你。”

什么事比救灾更着急呢,我也没有多问,这个村子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我今天的事情算是忙完了,于是跟着里正往回返。

还没进镇就见远远的有一大队人马,为首的一人正是邓希晨,旁边还有安龙焕,这种惊喜让我一时没有任何准备,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下一刻海兰珠和李顺姬的身影已经飞了出来,梨花带雨的扑进了我的怀里。

“老公,老公”海兰珠狠狠地敲打着我的前胸,李顺姬也扬起了头,满含深情地看着我。邓希晨和安龙焕走上前来,亲切的问候道:

“先生真是让我们好找啊,原来在这里躲清闲。”

这那里是清闲啊,我做的事情可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这种久后重别的感觉还是让人很感动,尤其是经历了这次生死大劫,我嘴里不知道说什么好,海兰珠和李顺姬也不好意思的离开了我的怀抱。我上前用伸出两只手和邓希晨跟安龙焕紧紧地握在一起。这种感情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我们共同经历了登州大捷,再加上这次可谓是历经生死,患难于共,一切都在不言中。

远远的阿巴亥和铭岚也站在那里不过碍于身份她们没有扑过来,可是从铭岚的眼光中同样的能看出喜悦和关切。阿巴亥则是在一旁微笑着,似乎有什么高兴的事。

镇外实在不是什么详述别情的好地方,我带着他们回到了我住的驿站,一路上的行人纷纷侧目,这些天我早就成了三垛的知名人物,镇里的老百姓没有不认识我的,可是今天见到这么一大队人马赶在我后边,那么多人对我毕恭毕敬,都不禁诧异,不知道这个李神医到底是个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