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2 / 2)

走到窗台边,挨着窗边,抬头望着晴朗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杨安也想起了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家,永远都是人类的归宿,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不如意,第一时间想起的往往就是家。

“嘟、、、嘟、、、”

杨安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里传出嘟嘟的声音,响了好一会。

“快十一点了,也不知道妈妈睡了没。”杨安心想,现在他很想听到母亲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能够使他的心安定下来。

“喂,你好”电话那边终于传来了那慈祥熟悉的声音。

“妈,是我”杨安应道。

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杨安的眼泪再次不自觉的流出来,身体轻轻的抽搐着。

“啊,是小安啊”听到杨安的电话,另一头的母亲似乎很开心。

杨安更加惭愧了,自己已经近半年没有回家了,平时也不太常打电话回家。

此时此刻,杨安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竭力抑制着哭泣,不让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到。

然而,电话另一头的母亲却是十分的清楚,自己的儿子受委屈了。

很多在外工作或者读书的子女,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以为这样就骗过了家人,谁知他们的父母却是什么都知道。

父母永远都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好一会,杨安才止住了哭泣,说道:“妈,怎么这么晚还没睡啊”

“快了,要不,我叫妹妹跟你说说话”母亲担忧的说道。

“不用了,妹妹明天还要上学就不要叫醒他了,你也早点休息吧,我也只是想听听妈您的声音。”杨安说道。

母亲沉默了一下,道:“小安,如果觉得外面生活得不愉快的话,就回家吧”

“嗯”杨安再也忍不住了,小声的哭了出来。

在这个城市里打拼了两年,可却是一无所获,除了几个比较交心的朋友外,也没真正留下过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听母亲这样一说,也真的想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家。

那边的母亲静静的听着儿子的哭泣,没有作声,不知为何,听到儿子哭了出来,她反而更加安心一些。

好一会,杨安才停止了哭泣,这么一哭出来,也是舒服了很多。

“妈,我过两天就回家”杨安缓缓的说道,也终于作出了决定。

“好好,回家就好”母亲似乎很开心。

确实,不管自己的儿女是否有所成就,父母都是想儿女能够留在自己身边。

第二天,杨安与几个好朋友,以及一些留在同一个城市的大学同学告辞之后,买了一张开往南方的火车票。

一大早,杨安就到了火车站,他坐今天最早的一班车回南方的老家。

杨安的行理不多,一个旅行手提包和一个箱子,也就一些衣服之类的,还有就是风云的游戏头盔。

虽然被迫删号,但杨安不会就此算数的,有朝一日,杨安会重返风云,到时就要取回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文 第二章 家人

公历九月中旬,差不多就是农历的八月,时至秋季,华夏大地北方地区已经秋意逐浓,然而,在南方有只秋老虎,即使时到中秋,天气也是相当炎热。

杨安一大早就上火车,只是大半天就由华夏国北方的一个大城市到达了南方的另一个大城市,羊城

下午五点多,羊城依然势浪滚滚,杨安一下火车就感受到这秋老虎的凶猛。

提着行理,挤过火车站内永远都是拥挤不堪的人流,杨安到旁边的汽车站又买了一张直达客车的车票。

杨安的老家并非羊城,而是另一个被称为伟人故里的小城市。

算上等车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后就能到家了,现在,火车的平均速度比汽车快多了。

“麻烦司机,前面有下”一个多小时后,杨安终于要下车了。虽然到客运站后再转坐公交回家也不是很远,十来分钟而已,可是能省为什么不省呢,不过有时候司机是不会让乘客中途下车才是真的。

杨安今日的运气不错,司机竟然也让他中途下车。

或许回家之后,运气会好起来也说不定。

脚踏在没什么变化的村口大道之上,杨安心里大喊了一声:“我回来了”

心里感慨万千,或许是思乡情切了。

在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下,农村的变化也相当的大,就如杨安的家乡,早就已经没有农田了,大量工厂企业的进驻快速的改变着旧农村的面貌,农民也纷纷入厂打工,带动着农村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某些方面,现在的农村比城市还要优越。

杨安选择回家或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最起码这里的人没有城市里的那么复杂。

傍晚七点钟左右,中秋时节的天色也开始入黑了。

在夜色的掩护下,杨安走路的速度很快,总觉得自己这次回家是丢脸的事,毕竟是在外面失败了才回家的,杨安有点怕被相熟的人看到自己回来。

风光出门易,衣锦还乡难,言论的力量是很恐怖的。

还没进家门,杨安就听到屋里热闹嘻戏的声音,杨安很是怀念。

“哥哥回来了,哥哥回来了”

听到杨安进门的声音,两个小朋友最先高兴的大叫起来,他们是杨安的双胞胎堂弟,今年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以前杨安在家的时候最喜欢就是与这对双胞胎玩了。

屋里的大人都被两个小朋友的叫声惊动了,都纷纷走出来。

“妈,姐,细叔,细婶,还有小妹”看到迎上来的熟悉的亲人,杨安不禁心头一热,不过还是尽力控制着情绪。

男人会躲起来偷偷的哭泣,可绝对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真感受。

看到杨安回家,亲人们都相当高兴。

“小妹,快去帮你哥拿行理吧”母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