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也不再那么激动。
“都写份检讨,写完了再去上课。”
那男孩冷着脸,一副余怒未消的模样接了纸笔,走开一旁去写。
陈依接过纸笔时,反问赵班主任句“是写学校角度需要的检讨,还是我个人对事情的真实反省”
“什么”赵班主任一时没反应过来,旋即明白,脸上写满诧异的反问道“这有区别吗”
陈依闻言刚想说没有时,一旁的物理老师头也不抬的插话了。
“让他写两份。”
陈依于是写了两份。跟那男孩一起回了课室。
赵班主任看他们留下的检讨书时,念念有声。
“打架的错误经过班主任的循循教导让我充分认识到严重性,不由为当时的冲动深深懊悔”
赵班主任很有些难以置信的放下陈依的第一份检讨书,拿起第二份看时,忍不住扑哧好笑出声。
物理老师抬脸望她时,就听她咬唇念道:
“我认真反省事情经过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将来再有类似事情发生,我会用书桌砸了对方后假装受伤摔倒,就能连检讨也不必写了。”
下午放学,陈依等到那男孩推着单车离开学校大门后才离开教室。
这座城市没有真正的冬天,九月份的天空仍旧烈阳高照。学校的周围也没有修理单车的店铺,只有离开住宅区拐弯再走五十米的天桥下才有在路边摆摊修理单车的小买卖人。
这种天气推单车步走绝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快离开小区的时候,那男孩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
陈依在这时候骑车追上他。
“早上我的做法是太过份了。但希望你能体谅一二,我的单车昨天新买,恳求我爸很久,被你那么撞歪墙上实在很生气。”
那男孩依旧沉默推车前进,脸色却没那么冷了。
陈依指指后座。
“你骑上车抓着后座,我带你过去买气芯。”
那男孩略显迟疑。
“不会还生气吧都是同班同学,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么点事情闹的不可开交多没必要。今天的事情我们都有错,不如一笔勾销忘了吧。”
男孩终于表态,默然上车,抓住陈依的单车后座。
对于这结果陈依感到很满意。
当一场比斗中你已经取得胜利,就不能给对方反败为胜的机会。如果不能让对方畏惧屈服,就要设法消除对方的仇恨,化敌为友。既然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对方当然不会再跟你斗。
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陈依能想到很多种早于报复的可能,他的单车是新的,这男孩的单车不是。
这男孩可以偷偷的拔走他的气芯让他也在烈日下推车步走十几分钟,也可以拿钥匙在崭新的单车横杠上划下道醒目的印痕。
如果让敌意继续存在,最后演变成这种斗争,他是新单车,注定吃亏。
现在这样很好。
一路到修单车的小买卖人的地方,他们都没有再说过话。
陈依并没有兴趣真的跟男孩交朋友,毫不介意。他知道男孩绝不会再主动挑事,人们接受别人好意的同时必然自觉亏钱,无论是否表现,都会视对方友好。这是很寻常又普遍的心理。
第十节 渴望公平的心
对男孩的处理方式陈依还有另一层考虑。
人有时候就像加工制造的产品,其中总有个别不合格的失败品。每个年级甚至班里,总有一撮恶劣的坏孩子。
他们无事生非,优越感和自我价值建立在欺负弱者的基础上。
他们总想方设法的讨好跟了校外古惑仔的学生,一边又狐假虎威的对弱小的乖孩子动辄呼喝瞪眼威吓,或者推搡戏耍取乐。这撮人在近似烂仔的学生眼里几乎没有地位,但又让乖学生畏之如蛇鼠。
学生属于什么类别,在校园里很好区分。
不能惹的学生绝不是高大强壮,那时代烂仔的象征是追逐潮流奇装异服的群体,抽烟更是他们独有的标志。那时候的乖学生和普通学生绝不会,也不可能穿另类突出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环。因为父母就会先把他按家里地板上狠狠修理个够。
除了不能惹的,还有一类属于没必要尽量不惹的。这类群体成份多是些不能惹群体相识的朋友,还有就是不怕吓又打架凶狠的。这类学生冲动易怒,动手不分轻重。除非主动挑事太得罪人,否则纵使烂仔群体的学生也不会吃饱了撑的去招惹。
狐假虎威的那批坏产品般的群体当然更加不会。
陈依虚张声势的抓书桌砸人,为求让同学眼里对他形成这种定义。
他成功了,三班里也有坏产品般的学生,没事推推搡搡对人呼呼喝喝装凶狠,欺负那些默不作声不敢稍作反抗的学生。
但没有人来招惹他。
甚至在推搡戏耍陈依前排的男孩时,他多事插手,那两个狐假虎威的小恶棍也没有作声。
开学一个月后班里调整过座位,他和路遥仍旧同桌,前面多了一排。
他前排的那个男孩是个特别的人。
陈依知道一种说法,人的双手自然交错合拢时,左手拇指总是最靠近胸口的人逻辑思维较感性思维强,如果是右手拇指靠近胸口,则是感性思维优秀于逻辑思维。而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他前排的男孩常习惯保持双手交错合拢的姿势,左手拇指从来最靠近胸口。而且这个男孩上课很少听讲,也很少说话,总是独自思索些别人猜不到的东西。但是,这个男孩的数理化考试成绩总在班里名列前茅,只是文科成绩比较一般。
这类学生好像每个年级甚至班级里都必然存在。老师也会对这类学生特别关注教育,即使他们的文科一塌糊涂,上课从来不听课作业总是不交,也仍旧固执的认定这类学生非常聪明。同学也会觉得这类学生很神奇,从来不听课不笔记甚至不完成作业,偏偏考试成绩很好。
但陈依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理科其实最容易得到好成绩,文科必需理解字的意思并且记忆课本大量的文字内容。
但理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少,一堂课里需要知道的只是新公式的含义。只要明白这点,所有以此为根本设计的题目都能解答的易如反掌。
其它的例题和文字都只为那区区几十个字的公式和公式字符做解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