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6(1 / 2)

,文文也这么觉得,甚至他们家里的亲友都这么觉得。

其实陈父心里并非不承认他父亲的勤劳,常提起59年大饥荒的事情时,就骄傲的说当时他们能熬过来没饿死的确靠他父亲的勤恳。还总说那时候村子里就有人挖埋下的死人吃的事情,说他们虽然饿,但从来没到那种地步。

“爷爷你跟奶奶住老家不想我们啊过去s市一起住不就能天天见面了。”

“想嘛有时候也想啊。不过你伯要忙工作,要养家糊口没得办法。你们小还在读书,读完书也不能回农村种地。我在这也习惯了,反正你们有空也能回来看我们,也没得啥子大不了的。”

晚饭没多久就好了。

吃饭时,文文看着面前的碗,哦,不对,是城市里用来盛汤的盆子,傻眼了。

“哥,我吃不完这么多。”

陈依爱莫能助的悄声道“我也发愁。”

陈父陈母吃了一碗,已经等于在s市时的三碗多份量。

但陈依的爷爷很不高兴的说他们作假,在自己家里作假,一定要再来两碗。

吓的陈父陈母双双抱着碗回夺。直说在城里住久了吃不了那么多,也不下地里干活,饭量越来越少。

陈依的爷爷开始不信,后来陈父实在急了叫了,他才半信半疑的叫他们再多吃点菜。

陈依记得上一次回来也是类似情景。家乡的女人普遍饭量似乎都是两盆,男人三盆,有的还能吃四盆。

对于城市里生活的人而言,那实在不可思议。

不过陈依隐约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这种碗也能消灭两盆。只怀疑当时那么点大的自己把饭装哪去了,那样的身子里头藏着的胃竟然有那么大

吃过晚饭不久,陈依出了屋子吹风,山里的空气的确很清爽,虽然冷,但人感觉尤其清醒。没多久他爷爷抱着旱烟袋出来,进了堆放杂物的房子里。

陈依跟了过去,看见他爷爷还在收拾干柴,就过去帮忙。

无意中看见墙边摆的一块木板很眼熟,就问。

“你小时候老喜欢拿了在那边坡上滑,从上头滑底下,你忘了”

陈依这才记起,的确就是这块木板。想起下午时看着那斜坡就害怕的感受,就想试试。

“又想滑了玩那你去,别跑坡那边了,那边雪底下有块石头。”

陈依拿着木板爬了半响才到三十多米的斜坡上头,看着陡峭斜下的坡地,不由觉得害怕。好一阵自我激励,终于才把木板摆上雪地,屈腿坐了上去。

一狠心,手一推,那木板就顺着斜坡往下滑。

下落的速度之快远超他估计,尤其到下半段时,眼看到底了,忍不住就担心人会不会在冲撞时飞出去,几乎克制不住恐惧的想跳离木板。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滑落坡地根本没有他想像的可怕,几乎没有特别强烈的震动,高速的木板就那么偃旗息鼓的停止前进。

他站起来,回望斜坡,忍不住的笑了。

是啊,这有什么可怕。摔着的确可怕,但实际上坐稳在木板上面根本就不会滑飞,如果因为知道危险的后果就畏缩,岂非还不如无知来的好了

陈依的爷爷走出柴房抽着旱烟看他玩耍,一点都不担心。

但走出屋子找他们的陈母看到陈依在坡下拿着木板却急的大叫。

“你在那咋子”

“滑了玩。”

“胡整”陈母一把夺过木板放进柴房,忍不住就抱怨陈依的爷爷不劝阻。

“有啥子大惊小怪的,他小来就这么玩。”

“老糊涂了”陈母气的不轻,推搡着就把他们拽回屋里烤火,严令警告陈依不准再这么胡闹。

陈父的假期有限,在山上住了几天,就忙着去陈母长大的河边村子。一大堆的亲戚都在那村子里住,有些到s市打工还在陈依家里住过为数不等的时间,本来也是相识,又算是得到陈父的帮忙和照顾,招待他们一家人也就尤其热情,一顿饭还得琢磨半天到底去哪家吃。

相较于山上,实在热闹太多。

忙着拜祭外公外婆和二爹的时候,陈母难过的很。

“你们两个就是没得福分,现在日子好点了,你们早就不在了,一点福也享不到。还有xx你这娃子,那么聪明的人,娃子心性,现在君君长大了却记不得你这个二爹的样子了。我们长年在外头,也没能老是逢年过节给你们烧纸,难得回来一趟,想起你们就觉得难过,咋就去的那么早”

陈父在一旁也听的难过,罕见的安慰陈母,拿了黄纸就叫陈依和文文跪下,跟外公外婆还有二爹说几句话。

陈依的二爹也就是陈父的亲生弟弟,很年轻就溺死在村子前面的河里了,因为在水里抽筋而致。死的那天因为看到其它村子里的年轻人在河里游水,就想去,陈母说当时就特别心里不安,责骂了不准他去。当时他答应了,后来一转眼人就不见了。

陈母当时就怕他下了河,忙去找,别人说刚才还看见在河里洗澡,后来不知道哪去了。

就那么溺死了。

第五节 那些以为遗忘的记忆下

陈母一直跟陈依说他二爹那时候非常喜欢他,总是抱着他到处去。又说他二爹很聪明也很上进,学的手艺在当年就很赚钱,如果不是因为意外,现在可能比陈依的父亲还有出息。

因为陈依二爹的事情,陈依的奶奶一直记恨。说如果不是帮陈母家里干活,就不会下山,也不会在那天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