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8(1 / 2)

”辰天说话的音量不高,但已经没有了从前那种柔和,一字一句都是公式般的客套话,如同不含一粒糖的白开水。

“谢谢您的关心我在那里过得很好”琳达的声音与当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悦耳得令人心醉。可惜辰天的心不会再次因此而沉醉,目睹的血与死亡、经历的恨与悲伤,还有一次次彻悟,这一切都为他的心披上了厚厚的铠甲。

那里面除了家人与国家之外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

“那一次在波兰我很抱歉”对于过去,琳达和阿格列尼一样没有选择回避。默契或是事先商量好的,这对于辰天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噢,不用说抱歉那一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你们的战术,我不得不表示深深的敬佩”辰天用“你们”这个词语,指的正是俄军奔袭基蒙和包围比亚韦斯托克这一部署。

琳达的回答是一句恭维话:“陛下在战场上还不忘学习,这种精神真是令人敬佩有了陛下这样的英名君主,我想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冒犯德国了”

对于这样的恭维,辰天毫无开心可言,这句话看似平淡,却让他之前试探性的话语毫无收获。

“贵国在阿格列尼陛下与您的治理下也是日渐稳定,看到贵国人民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作为盟友的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德、俄与奥匈帝国坚定的站在了一起,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那样的话您的国家与您的祖国不用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在这个大厅里,俄奥两国的将军们并无好感,然而卡尔是琳达的表兄,阿格列尼是琳达的丈夫。当俄国与奥匈交战的时候,辰天并不担心琳达的选择,但是在目前这种三国为盟的情况下,她的存在很有可能使得俄奥两国越走越近。

德国可以轻易的与单单一个俄国或者奥匈帝国对空,若是俄奥这两个地域庞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联手对付德国,不论军事还是外交,德国即便能赢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在辰天的日程表上,奥匈帝国已经时日不多了。1年不出意外的话约瑟夫一世将于明年也就是1916年寿终正寝,甚至会更早。

论气质,论能力,卡尔与约瑟夫一世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可琳达就不一样了。

“现在三国关系稳固,这都是陛下您的功劳啊”琳达仍旧在恭维,但辰天知道,她主动找自己跳舞目的绝不会简单的恭维几句。

“可惜现在俄国国内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人民安居乐业,实际上这个国家还相当的贫穷和落后,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不少工厂也因为资金没办法开工,铁路在内战中也受到很大的破坏。”琳达黯淡的说完这些之后并没有恳求或者哀求辰天和德国给予援助,但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了。

“还有我的祖国,情况也不比俄国好多少,就算在维也纳也有许多贫民生活困苦唯有在陛下的德国,人民生活富足、城市设施完善,真是令人羡慕”

自己被说成一个大财主,俄奥则成了贫穷的佃农,辰天此时心里的同情多过骄傲。看着平民百姓饿死冻死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也知道自己大笔一挥可以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然而德国远非琳达口中那样富足,半年的战争耗费巨大,德国急需时间、资源来恢复和发展。辰天登基后为德国制定的第一国策,就是在经济实力上赶超美国,在这个发展阶段每一马克都是需要珍惜的。

“深表遗憾”辰天轻轻的叹了口气,非常惋惜非常无奈,也非常的事不关己。

琳达显得很失望,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陛下,法国人不行了,英国人也不行了,现在您或许是这个世界唯一能够帮到这些可怜人的人我们总不好指望美国人吧”

有意或者无意,琳达提到了世界经济和工业第一强国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初,美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英、德、法三国之和。就算德国击败英法并从这两个国家获取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短时间内其经济和工业实力也无法和美国相媲美。

辰天在心里轻蔑一笑,这个女人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德国不满足俄国和奥匈帝国的援助要求,俄奥就会“被迫”向美国示好,如此算得上“要挟”自己了。美国人在大战之前一直喜欢置身事外,然而自从德国击败法国、威胁英国之后,美国政府就一直在暗中与逐渐成为欧洲主宰者的德国较劲,毕竟美国的地理位置再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更不希望看到欧洲主宰世界。再加上不久之前日本舰队在美国门口嚣张的游弋了一回,而俄国与日本目前正在争夺中国东北,以美国的政策和实力,威尔逊政府自然愿意出钱让俄国人压制日本。至于俄国人,他们仍对1904年日俄战争的惨败耿耿于怀,正是那场战争的失利迫使尼姑拉二世放弃了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计划,集中精力在欧洲发展,与英法结盟并最终卷入世界大战。现在阿格列尼将俄国的目标重新转回远东,这自然受到国人的欢迎和支持,美俄一拍即合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德国即便是向俄奥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也无法阻止俄国人与美国政府走近。

情况看起来虽然对俄国有利,但辰天手里握有一件俄国人所惧怕的东西,那就是土耳其控制下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初尼姑拉二世的俄国几乎没有从英法盟国获得什么援助,最大的原因就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这条通道掐在同盟国手里。现在由德国出资并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建造的达达尼尔要塞群已经基本完工,从海上、陆上打通这条海峡已经变得非常艰难,更何况美国人不可能派遣海陆军千里迢迢来到地中海,并在没有基地补给的情况下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俄国人一旦有什么异动,德土可以立即让俄国的输出率降低98、输入率降低95,让整个俄国处于近乎与世隔绝的状态。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注定了俄国人对占据伊斯坦布尔的渴望,千年以来便一直如此。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德土联军手里也握着几样利器,这里面就包括苏伊士运河和北非各沿岸港口。苏伊士运河虽然没有达达尼尔海峡对于俄国那样致命,但也关系到奥匈帝国的海上贸易运输,一旦这条运河被封锁,奥匈帝国的船只就只能绕过好望角远航,或者穿越浩瀚莫测的大西洋;掌握在德土联军手里的突尼斯等非洲港口则能为德国海军提供众多优良的基地,整个地中海将处于德国潜艇、战列舰甚至航空母舰的威胁之下。德国海军的厉害,奥匈帝国的将领们是非常清楚的。

这一切都是辰天大声说话的资本。

“德国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盟友在饥饿和贫穷中挣扎既然是盟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辰天没有把话说死,而是将希望留给了自己的盟友。当然,天下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俄国人拥有令人羡慕的资源,尤其是丰富的石油,而奥匈帝国的地盘上也有几处规模尚可的油田。开战之初,俄国石油年产量为920万吨,奥匈帝国110万吨,德国和土耳其240万吨其中德国仅为12万吨,而土耳其两伊地区日石油产量约45万桶,除少量自用之外绝大部分提供给德国,英属印度110万吨,美国34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