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械厂从龙凤八年就开始进行全力生产,现在已经装备了二十七万陆军,总计九十个步兵团,预计到四月份可以装备第一百个步兵团。从去年开始,太平军械厂每月可以出靖康乙式滑膛枪九千枝,枉重六乙式野炮八十门,其余舰载重炮二百六十门。”
自从刘浩然对江南工业大调整后。几乎大部分军械厂全部迁移到太平大工业区,现在已经分为军械一至十二厂,另有钢铁一至四厂,机器厂一至六厂,火药一至三厂,并开始在武昌增设武昌钢铁厂、军械厂和机器厂。按照陆军部的要求,军械厂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滑膛枪和舰载火炮上,陆军所冉的火炮由于基数比例反而要求不高了,总不能一斤。步兵团就配上百门火炮吧,刘浩然可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去配置。至于弹药这个需求大户,专门有军械七厂到十二厂六斤小厂和三斤小火药厂专门生产,现在每月的产量在三百万发左右。但是刘浩然还是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增设工厂和提高产量。
这不怨刘浩然不着急,另一个世界的一八一三年在西班牙维多利亚战役中,近六万英军就消耗了三百五十万发子弹,足足抵得上太平军械厂一个多月的产量。而明军新式陆军有多少,近三十万,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按照步兵条例,每个士兵需要随身携带六十发弹药,而每团需要携带三个基数即每人一百八十发的备用弹药,这一家伙就去了七千二百万发,相当于两个半月的产能。
而根据步兵操典,每个步兵每月需要进行一次十发无弹射击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二十发的实弹射击练,这一次就要消耗六百万发弹药,相当于两个月的产量,火药还要另计无弹射击练,这打得哪里是弹药,全是钱呀。要不是江南疯狂地向日本、高丽、南洋、印度、阿比尼西亚、阿拉伯倾销各种高附加值的商品,刘浩然早破产了。
不过高投入就有高回报,刘浩然不计成本的投入收获的是一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也刮练最有素的热兵器军队,这支军队就算是放在另一个世界的拿破仑时代也是顶尖的。因为当时做的最好的英军,他们的士兵也只进行三十发实弹加五十发无弹射击练,明军是多少不谈超过当时最严格的普鲁士军队水平的装填、操枪、瞄准、击发等日常练,明军每个士兵至少是一百二十发无弹练和六十发实弹练,超过一半的士兵接受过两百四十发无弹练和一百二十发实弹刮练,有些老兵甚至更多。真是令人发指啊,没办法,谁叫刘浩然有的是钱。
“伯温先生,其安物资准备的怎么样。刘浩然继续问道。
“回禀陛下,去年五月份陆军部就下了一张二百万套冬季军棉服、三十万顶野战帐篷等物资的订单,现在枢密院已经验收了一百五丰万套棉服和二十五顶野战帐篷,预计剩下的四月份或陆续交货完毕。”
北伐除了元军铁骑之外,最大的敌人就是冬季的严寒,负责北伐的明军一半以上都是南方人以长江为界算,他们可没有那么能挨冻,所以陆军部委托格物院医学研究所、棉织品研究所以防寒、便于行动为目的联合设计的冬季作战棉服就成了北伐大军最大的保障。
刘浩然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张数目庞大的订单给江淅一带的厂商带了巨大的利润和冲击,那里的工厂可以说是在日夜赶工,而且原料的需求是如此巨大,直接造成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停止对海外销售棉布等产品。限量国内的销售量。那些商人在江南等了足足大半年了,却一点小用也没有,货在江南手里,说卖给你就卖给你,说不卖就不卖,就这么霸道,现在是大明的卖方市场。刘浩然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
再说了,这断货又不是长期的,一旦北伐成功,北方诸省被光复,原本偷偷摸摸的贸易将变成正当光明的国内贸易,这么大的市场足以刺激商人们趋利而为。
第一百五十六章准备北伐
10677帝国的荣耀第一百五十六章准备北伐三
尔过在众段棉织品紧张时精明人士看到棉织品价牦“旧,便打起了国内货品的主意,准备内销转出口,只是价格高了好几倍。而海外商人也认了,只要有货就行。可是在海关那却遇到了麻烦,为了保证军用和国内民用,计部税务总局临时调高了棉布和棉织品的出口关税。并征收出口关税,也就是说不仅海外商人要缴纳比平常多上几倍的关税,那些精明的出口商还得多掏几乎等于价格一大半的出易税。官府可不管你内销转出口,只要你交得起税就行。而且也不用担心工厂贪图高利润将原本军用的棉织品转出口,因为你要是完不成陆军部的订单,不光是高额的罚金能让倾家荡产,还有一个延误军机足以让你上典军镇抚署当一回被告。典军镇抚署不同地方的按察司,这里可是军事法庭,沿用的可是军法,轻则让你苦役一辈子,重则要你的小命。只要你按时按质交货,陆军部才懒得管你倒卖多少棉织品。
刘浩然也不担心这些军资的质量,下订单时陆军部早就列明了与枢密院共同制定的验收标准,而且验收是由枢密院主持,为了免除连带责任,陆军部比厂商还要上心。而厂商要是敢偷工减料,暂且不说严酷的军法等着他,光是破坏北伐这个罪名足以让天下百姓的口水淹死。
不过由于棉织品的紧张,加上江南商人对自家军队北伐的信心,看到前景的商人们纷纷开始动作起来,扩张现有的工厂或者干脆新开更大规模的棉仿厂,在不违反大明“保护耕地。的律法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让江南的棉织品工业又获得一次巨大的腾飞,当然这些行动也少不了皇室企业、基金会等工商大鳄。不过任你动作再快,新的产能也得到明年才能看到效果,中问这段时间大家只要克服一下了。
“寒冷不仅对于我北伐大军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对于北方的百姓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不得不考虑刘浩然沉吟道。现在北方连年战乱,早就民不聊生,更不用吃饱肚子穿暖衣服了。
李善长面露难色,犹豫道:“陛下,我们内阁户部倒是准备了一百多万套棉衣,可是仍然不够。但我们的财力有限,再多就负担不起了。”
刘浩然知道李善长的难处,大军北伐,耗费巨大,数十万将士们的耗费就是一笔巨夫的数目,江南还要为北方的百姓们准备度日的粮食、恢复生产的物资。负担已经极其沉重了,再添上一笔为北方百姓置办冬衣的费用,真的是承担不起了,北方百姓再少也有上千万计,而江南再有钱也总有个限度,为了北伐和应付江南各种开支,刘浩然可是连皇宫都没有修,一直住在网入江宁时的那套府邸里。而内阁诸部更是一直挤在原元廷集庆路官署办公。
“不如这样,我出面发起一次募捐,为北方苦难同胞募捐,号召江南百姓有钱的出钱,有衣的出衣。不按摊派,全看自愿,有多少钱算多少钱,没钱的捐出旧衣服也行,能筹到多少算多少。我先做个表率。认捐五十万套冬衣刘浩然想了想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表示过后一定响应,而负责民生福扯的大学士陈遇更是激动地表示希望江南各邸报行动起来,将募捐行动发动到江南诸省的每一个地方。邸报等宣传舆论掌握在直学士、礼部侍郎刘存信的手里,这么大的动作,没有刘浩然的点头,李善长、陈遇可指挥不动刘存信。
定下这件事情。刘浩然继续会议话题。
“廷2、先生,海军那边准备地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