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 / 2)

们的记忆植入实验中,前一百个都都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你要对我们有信心,你一定是成功的。”

这明明是骗人的,李隽愤怒地质问起来:“你们没有把握,就草率从事,一点医学道德也没有。”

成熟的声音结结巴巴地分辩说:“实验是有风险的,这是科学研究必须承担的风险。我们是高等的种族,有着良好的品德,行医从来不收红包,请你不要污辱我们高尚的医德。”

稚嫩的声音不等李隽质问,道:“一切正常,我们的实验成功了。把他处理一下,我们马上就走。”

随着她的话声一落,所有的信息全部中断,李隽又陷入了无尽的虚无、无尽的黑暗中,仿佛处身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封闭世界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架灰银色的亮点在空中以肉眼难以看见的速度飞行。亮点里面传来成熟的女声:“终于完成了,不怕给人追究了。胜利的感觉还是很美好”

稚嫩的声音不无得意地道:“哼哼,你跟他说那么多做什么怕他不知道我们的秘密啊,完了。我按错铵钮了,他的思维没有和大脑联系上,给封闭起来了。姐姐,这怎么办”

“还说不怕,看你吓的。这事就你知道,我知道,我们不说,谁也不知道。就算给人知道了,我们也就说实验失败就是了。”成熟女声好奇地问道:“你怎么会在做实验的时候心不在焉呢”

“北京烤鸭太好吃了,我吃得猛了点,腿骨把我的牙齿给垫了一下,我一吃痛就按错键了。”稚嫩女声推御责任,道:“这都是你不好,什么好吃的不给我,偏偏给我带骨头的。”

“别说了,赶快走吧,用光速飞行。”随着成熟女声的话音一落,亮点转瞬不见。

第一卷 危局篇 第二章 兵临城下上

皋亭山是天目山系东部,在临安以北四十里处,是临安的最后一道门户,要是皋亭山失守,则蒙古大军可在一个时辰内出现在临安城下。而此时,蒙古大军已经出现在皋亭山下,排成整齐的战斗队形,准备发起强攻,拿下临安最后的屏障。

自从蒙古大军攻下襄樊,继而在原襄阳守将吕文焕引导下招降江防守将,渡过长江攻占南京、镇江、常州以来,节节胜利,大军兵临临安城下已成定局,南宋朝庭不得不加强皋亭山防御,皋亭山已成一座坚城。

整齐的队列,鲜明的盔甲,如矛的刀枪,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端的是天下精兵。蒙古大军能够纵横于欧亚大陆,征服半个世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庞大的帝国,靠的不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而是这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

伯颜一身金盔金甲,气吞山河,威风凛凛,胯下黄棕马,一副银饰雕鞍,神骏非凡,这是产自亚细亚的大马士革良驹。伯颜早年在伊利汗国的创建者旭烈兀手下当邮差,从那时起,这匹战马就跟随他南征北战。按:旭烈兀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统帅,他征服了现在中东地区,打败伊朗,兵临地中海,创建了伊利汗国。

伯颜把常州打量一番,赞道:“真是一座雄伟的城池布伯什么时候到”

自从忽必烈采纳郭侃的建议,实施中央突破之策以来,不断对襄樊进攻,无奈襄樊坚城一座,损兵折将都不能攻占。无奈之下,忽必烈下令从波斯调制炮的炮匠,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来到大都,奉命造炮。他们造出来的炮就是著名的“回回炮”,首战樊城建功,再战襄阳第一炮就把襄阳的谯楼给打塌了,吕文焕给吓破了胆,不得不投降。因此,回回炮又有了另一个名称“襄阳炮”。

回回炮在襄樊争夺战中大显身手,忽必烈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了回回炮手营,重奖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亦思马因英年早逝,他的爵位由他的儿子布伯继承。布伯深得其父真传,也是一个出色的炮匠、炮手,随伯颜大军行动。

副将阿剌罕一身戎装,站在伯颜旁边,道:“回回炮笨重,运输很不方便,跟不上大军的速度,要在半月后才能赶到。”

伯颜浓眉一轩,道:“不等了,攻城。”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蒙古大家象蝗虫一样向皋亭城下涌去,架起云梯开始攻城,名垂青史的皋亭山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临安城下,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一窝蜂向临安城涌去。蒙古军队向以残暴著称,所到之处必然屠城,残灭生灵,现在已经到达皋亭山了,这一消息传来,百姓人心惶惶,连忙逃难,向唯一的避风港临安逃去。

然而,临安并不是他们理想的避难圣地,临安城门没有为他们打开,反而吊桥高吊,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弓箭手,弯弓搭箭对准了他们。

“军爷,你就行行好,让我们进去吧。我们是老百姓,没有地方去。”

“不让我们进城,鞑子来了,我们都活不成了。”

城门官不耐烦地挥挥手,于心不忍地道:“去去去,不要在这里吵,你们吵得再凶也没有用,这是上面的意思,不是我不肯。我知道你们可怜,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的心也是肉长的,可是上面不让我开门我也不敢开。你们进来了也没有好处,城里的人多了去了,多得走路都要小心,别踩到小媳妇的小脚。逃难的地方多得很,还是到其他的地方去吧。”

“军爷,我们给你跪下了,你就行行好吧。军爷,你是我们的爷爷。”百姓声泪俱下的跪求,象麻杆一样跪满了城下,哭喊之声响成一片,哀求之情尽在其中,摧人肝肠。

城门官指着城下,半天没有说出话来,顺手拉过一个士卒,道:“我要去尿尿,你来处理。”也不等士卒有所反应,快步离去。

士卒迟疑了一下,道:“我处理怎么处理”顺手抓过一个士卒,道:“兄弟,你帮我顶着,我的小媳妇找我了。”

这个士卒迷糊着道:“你哪有小媳妇喂,你别走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吵吵吵,你们就知道吵。”谢道清坐在御座上,龙头拐杖敲着地面,不耐烦地道:“是战,是和,争了这么久都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战,要怎么战,要拿出方案来。和,要怎么和,总得派人去讲和。还有你,陈宜中,你说要迁都,迁到哪儿去你有计划吗”一下站起来,道:“吵吵吵,就没有一个结论,成了打口水仗。皇上还昏着呢,老太婆要去看皇上,没时间听你们没完没了的争吵。”拄着拐杖,在宫女的搀扶下离去了,甩下一干惊愕的大臣。

谢道清来到皇帝的寝宫,往床上一望,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穿龙袍静静地躺在龙床上,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带着淡淡的霸气,颇为英武。

“皇上,你快点醒过来。”谢道清坐在床沿上,爱怜地看着床上的李隽,回头问道:“常瑜,皇上回宫几个月了,伤口好了,身子骨也硬朗了,就是醒不过来,你得想想办法,早点把皇上唤醒。”

常瑜是南宋皇宫中医术最好的太医,中等个头,圆脸,略胖,忙道:“寿和圣福请放心,臣一定尽力,一定尽力。”寿和圣福是度宗皇帝给谢道清上的尊号。

“你每次都是这么说,几个月下来了,皇上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醒过来的意思。”谢道清不满,道:“老太婆捉摸着,不给你点规定期限是不行了。就三天,你要在三天之内把皇上救醒。”虽然没有说三天之内不能救醒的后果,谁都想得到,就是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