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7(1 / 2)

传下去,一部分人去追击史天泽,其余的人全部集中。

对于阅兵一事,李隽早在临安保卫战时就曾举行过,当时取得的效果极好,振奋了临安百姓的斗志,也振奋了全军的斗志,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许光汉地特种部队就曾参加过当时地阅兵式,可以说驾轻就熟。命令一传下去,特种部队马上列阵。特种部队是宋军地尖刀,训练有素,顷刻成阵。

其他地宋军在柳河子的安排下,也很快就集合完成,列成一个个整齐的阵势。从城头上望去,城下黑压压一片。不知道有多少。

蒙古军队惨败之际,不少老百姓也拿起斧头锄头之类的农具出来参战。痛打落水狗。蒙古军队逃走后,他们帮着打扫战场,宋军的行动马上影响到他们,无不是停足静观,见了宋军雄壮的阵势无不是打从心里高兴,指指点点地议论起来。

两万多人列阵,动静也不小。城里地百姓争相围观,不一会儿功夫,城头上城下就围了不少人。消息不胫而走,还有不少百姓得到消息赶来,人是越聚越多。

这场阅兵式还没有举行,就吸引了这么多百姓围观,李隽很是满意,和清风子对望一眼。两人同时微一点头。他们两人具有默契,这是在说各司其职,一定要把这场阅兵式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李隽骑着白马,在段干木率领地一队侍卫簇拥下策马进城,来到城头上。李隽跳下战马,往城墙上一站。挥手道:“将士们辛苦了”

城下的将士们一齐道:“报效朝庭”

李隽带来的军队就有一万五六千人,加上清风子逼降的汉军不下万人,一共是两万多,接近三万人,一齐吼起来,这声音就大了去了,好象一声惊雷,直上云宵,震耳欲聋,远远地传了开去。经久不息。

围观的老百姓原本是出于好奇。本着看西洋镜的心情来围观,没想到如此吼声如山崩海啸一般。震得他们耳朵嗡嗡直响,吓了一大跳,无不骇然失色。

“将士们辛苦了”李隽再次在城头上挥臂呐喊。

将士们一齐道:“驱除鞑虏”

百多年来,多少关中志士为了“驱除鞑虏”的志向而抛妻弃子,甘洒热血,终不可得。现在,这声呐喊无异于一声惊雷,劈开了乌云,让老百姓见到了青天,无不是振奋。

李隽大手一挥,许光汉带领特种部队走在头里,从吊桥上进城了,进城仪式正式开始了。特种部队是精锐中地精锐,身经百战,训练有素,装备极其精良,可以说是宋军的“形象大使”,走在头里,给围观的老百姓带来震撼效果。

一百年前,金军大举南下,宋军节节败退,象富平战役这样的关中败仗不少,有不少败仗已经深深印在老百姓的心中,朝廷无能已经是公认的评价,让关中百姓伤心。万万没有想到,百年前那支不堪一击的军队重新回到关中时却是如此的雄壮威武,让人看着顺眼,瞧着也壮胆气,要老百姓没有震撼都不行。

不知道是谁率先喊道:“大宋朝万岁”老百姓跟着振臂高呼道:“大宋朝万岁”

这声音已不仅仅是单纯地喊声,是情感迸发的呐喊,内中饱含有老百姓的情感、血泪、屈辱,失去朝廷之后的诸般情感尽在其中,是那么的感人,不少老百姓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喊着“大宋朝万岁”

说实在的,南宋朝庭无可称道处,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哪怕是最糟糕地政府也比异族朝廷亲切,更让人怀念,因为这毕竟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事情,即使朝廷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容许屈服,不容许异族插手。

不少人激动难已,只能低泣道:“朝廷回来了朝廷回来了”

一百多年来,朝廷回来了一直是萦绕在百姓心头的梦想,想喊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不可能。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为真实的存在,老百姓心中那种激动已经不是笔墨所能表达,

“朝廷回来了”五字,是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洒热血,抛头颅追求的梦想,千番奋斗,万般拼杀,都没有挣来。雄壮的宋军已经踩着整齐的军步大步进城了,这是最好的保证,任谁见了都会激动,都会泪下沾襟。

激动地百姓马上忙碌起来,或敲锣打鼓,或放鞭炮,自动排列成行,观看宋军地入城仪式。这场仪式,非常的匆促,根本就没有准备,李隽只是听从清风子地建议来个简短的阅兵式,给老百姓一个信心,没想到老百姓一参与其中就不得了,到处都在喊“皇上,我们要看看我们自己的军队”

这是个小小的要求,但是其中的份量有多重,只要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隽不能推拒,只好辛苦将士们了,李隽下令要他们走遍长安的大街小巷,要长安的老百姓亲眼看一看王师。

这是一支得胜之师他们刚刚从战场上下来,征衣染血,在老百姓的眼中,鲜血是他们英雄事迹的最好证明无不是兴奋,大声呐喊“皇上万岁”

一片万岁声回荡在长安这座功史名城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七十三章 关中父老

“参见皇上。”一群长安父老跪下向李隽施礼。

李隽这人本来就没有受人跪头大礼的心思,更不用说这群长者年纪不小,小的也有六十来岁,大的不下八十高龄,李隽哪敢受他们的大礼,忙扶着一个白须飘飘的长者,道:“老人家,免了,免了。快起来,快起来。”

这个白须飘飘的长者并没有站起来,而是非常动情地道:“皇上,这礼你一定要受。”

“老人家,有话起来说,起来说。”李隽依然不允,忙扶他起来。

这个长者一副决心叩头到底的坚决样子,道:“皇上,这礼不仅仅是草民一个人的意思,是长安,是关中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意思,要是皇上不受,草民就是对不住关中千千万万的百姓。”激动得额头上都快冒青筋了,忙着解释道:“皇上,草民来的时候,乡亲们托草民向皇上叩一个响头,一定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