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3(1 / 2)

蒙古军队哪里想得到老百姓会突然之间大爆发,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反应,不少人就给老百姓推在地上或打或扯或抓或咬或跺或用石砸,蒙古军卒不是眼睛给挖了,就是鼻子给捶平了,或是脑袋给砸破了,象烂西瓜,更严重的就是给打成肉泥。

这里有一百多名蒙古军卒,老百姓不下五百人,占有人数优势。老百姓虽然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武器,但是他们在李隽的激励下有激情,有复仇的怒火,再加上侍卫从中帮助,没多久功夫,蒙古军队就尝到了兵败如山倒的滋味,全面溃退。

蒙古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打起仗来是勇猛无敌,比谁都冲得快。没想到,打了败仗逃得也不比他们冲锋时慢,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很快就没有踪影了。

老百姓怒火大炽,哪会就此罢手,呐喊着追上去,痛打一阵,又干掉了不少。一百多蒙古军卒能够生还的不到二十人,损失真的是惨重。

这是蒙古军队在中原老百姓面前第一次尝到失败的苦头,许久以后,李隽回忆这事说:老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隽非常清楚眼前的情况,极其危险。一旦蒙古军队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大举赶来,那样的话,他们就会陷入重围,问题就大了,一拉缰绳,飞驰到前面,道:“乡亲们:赶快救人,离开这里。”

在老百姓的眼中,李隽是救世主,是他们的救星,都不愿意离开他,道:“大人,我们要跟着你。”

李隽身负重任,哪能和他们在一起,道:“乡亲们,你们赶快去投奔你们的亲戚。赶快离开。”叫了半天,老百姓都不肯走,道:“大人,我们无家可归了,我们不能回去,回去了鞑子不会放过我们。大人,你就让我们跟着你吧。”说到后来,给李隽跪下了。

“带上他们,我怎么回临安说不定,我都会出问题。”李隽轻拍一下脑门,在心里如是想,道:“乡亲们,起来吧。我带你们找朝廷去。”

要是在平时,听了李隽这话,段干木肯定是非常高兴,现在情况不同,李隽手里没兵,要是带着老百姓无异于带了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包袱,危险之极,段干木的脸色非常难看。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五章 巧妙应对

“给。”段干木很是不高兴,把一杯热水递给李隽。要是在以往,他肯定是以非常亲切的口吻说“皇上,请用茶”。象今天这样黑着一张脸孔,简洁明快地对李隽说话,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李隽何等样人,哪会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把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接过段干木递过来的热水,对着杯子吹吹,喝了一口热水,道:“这水很滚烫,喝了可以暖和暖和身子。我给你说,你不要整天黑着一张脸,要笑,任何情况下,你都要笑。你要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愉快的心情可使你年轻十岁。”

段干木嘿嘿一笑,呲牙裂嘴的,比哭还要难看,很是不高兴地埋怨李隽,道:“皇上,你也真是的,我们身在险地,你为什么要答应他们救了他们已经很不错了,把他们遣散不就得了。”

他说的很在理,李隽他们身在中原,处在蒙古势力范围内,李隽却不顾危险救下了那些要给蒙古人吊死的老百姓,后果非常严重。蒙古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会出动军队赶来对付他们,而这些老百姓拖家带口的,走又走不动,绝对称得上累赘,李隽要是真带着他们去找朝廷,向南行进的话,无异于自杀。

“我也想把他们遣散,可是他们不走啊。”李隽无奈地双手一摊,冲段干木道:“能有什么办法”

特种部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创造了很多神话一般地战绩。大名早就传遍华夏,李隽一打出他们的旗号,无助的老百姓自然把他们当作主心骨,哪里会轻易离去,李隽费尽了口舌都不能说动他们离去。

老百姓非常坚决,决心跟特种部队到底,他们说出一句让李隽无话可说的话。他们的话是:就是死,也要跟着特种部队他们的决心如此坚决。李隽只好不得已让他们跟着。

李隽接着道:“你说怎么办他们回家是必死无疑,我总不能眼看着他们给蒙古人杀害吧我要是见死不救,我还能是人吗他们之所以有今天,还不是因为朝廷的缘故我说过了,朝廷决不辜负百姓,我要是就这样离他们而去,就是朝廷对不起百姓。”叹了口气。道:“朝廷对不起老百姓已经一百多年了,不能再对不起老百姓了”

李隽这人有情有义,要他置这些可怜地百姓于不顾,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他无论如何是做不到。

这话也对,自从宋室南迁之后,中原老百姓就生活在中水深火热之中,无日不盼朝廷光复故土。可是南宋朝廷不仅没有光复中原,赵构还亲手扑灭了中原百姓反抗异族压迫的火焰,南宋朝廷真地是太对不起中原的老百姓了。

段干木明明知道李隽这话很是在理,嘴上仍然很硬,道:“皇上,你的主意多。你出个主意,把他们支走就是了。”话说得很生硬,脸色已经好多了,不再是黑旋风般的脸色了。

“我不是正在想吗”李隽拍拍额头,道:“这事乍见之下是对我们极为不利,不过,那要看我们如何应对了。要是应对得好的话,坏事就会变成好事,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段干木跟随李隽日久,知道李隽如此说话。肯定是胸有成竹了。双眼中全是美妙的小星星,急不可待地问道:“皇上。你有主意了皇上,快说,什么主意”

李隽微一点头,道:“你先去挑一些身强力壮,走路要快,熟悉情况,而又善于应变的老百姓来。”段干木站着不动,直勾勾地看着李隽,他地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想知道李隽的主意。不是他不知道好歹,是因为他实在是太好奇了,现在的情况对他们极为不利已经是很高的评估了,准确地说应该是:万难逃过一劫。

如此困难的局势,李隽居然有主意,不要说段干木好奇,换作任何人都会和他一般反应。

李隽笑着道:“你呀,就知道好奇。好吧,我说给你知道。朝廷北伐中原马上就要进行,要是能在中原打入一个楔子的话,我们的胜算就大多了。有了这事,我想过了,就趁机做大,把这些老百姓组织起来,发展壮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到时可以给军队以有力地侧应。”

南宋军队邀击于外,中原老百姓乱于内,对于南宋有多少好处,这事不需要很聪明的头脑,只要不是一个特别笨的傻蛋都会想得到,段干木不会不知道这点,很是赞赏地点头,道:“皇上,要真是这样,朝廷是必胜无疑”想了一下,问道:“可是,现在才几百老百姓,还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怎么才能发展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