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先让他到登州去。建海港。办水军,推行新政,对付日本朝鲜。
杜希望,封常清,吉温,田承嗣。张巡等都不错,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心腹,不过能动的只有杜希望,吉温。将这两个提拔过来,李岩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可入朝任兵部侍郎,青海营田使吉温可入朝任侍御史兼刑部郎中。我举荐他们进京,你不会反对吧”
这就是伏波王的条件,他要将兵部掌握在手中,这两人的威胁哪里赶得上裴宽李林甫点头再意。
虽然父子俩达成了共识,杜希望。吉温也奉调进了京,但李林甫却始终没有找到构陷裴宽的方法。
秋末冬初,暮色中朔风渐起,将落叶卷得漫天飞舞,只有枯枝在风中颤抖。
身兼数职的裴宽骑着伏波王李岩送他的青海聪,快马扬鞭,来到王府。不经通传便到了伏波王处理政事的书房,于石商议宗朝廷政事末了低声向伏报“刑部尚名联呀及复尖海上扫荡海盗。谎报军功,犯有欺君之罪。”
弹劾裴敦复,我不会吃饱了撑的,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伏波王李岩听罢,叹了口气:“裴侍郎,我们正在推行新政,还是少树敌为妙。”
裴宽腰板儿挺得笔直,凛凛有威:“伏波集,朝廷如果多是尸位素餐之辈,这新政能推行得下去么”
君子当藏污纳垢,犯得着吗李岩叹了口气,露出爱莫能助的表情:“裴侍郎,我眼下这处境,你也明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吧。你去禀报李侍中,看他怎么处置”
喜宽倒是明白李岩,出了伏波王府。往李侍中府上去了。
听得裴宽来访,李林甫亲自迎了出来。微笑着听完裴宽的禀报,心中有了计较,隐隐感到有机可乘。便追问道:“裴侍郎所言,刑部尚书裴敦复谎报军功,你可有证据”
裴宽面色凝重,缓缓点了点头。肯定地道:“此事属实,李侍中。你想想,流窜东海的海盗有多少力量极其有限,裴敦复却虚张贼势,夸大说在庙岛群岛有数万海盗。以突出他的功劳,满足别人的请托。将军功分到大家头上,这是裴敦复的一个亲信酒后失言传出来的,想必不会有假。”
小眼睛一转,李林甫问道:“裴侍郎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裴宽大声道:“裴敦复为贪军功,欺君罔上,为官不忠,理应面奏天听,让圣人裁断。”
他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声,让人胸中有股子气血激荡。
装着被感动的样子,李林甫灵机一动,仔细叮嘱道:“裴侍郎是大唐的忠直之臣。此事应慎重而为,不可道听途说,待确切核实后再上疏奏陈不迟,免得有不实之词,被裴敦复反诬。”
还是李侍中老练,可以信赖啊,裴宽请求李林甫暂时不要对人提起此事,以免打草惊蛇。
裴宽告辞走后,李林甫禁不住喜上眉梢。二裴之争,让他们相互攻击,名声弄臭,我可以坐山观虎斗。又不用亲自出手。
这真是天赐良机李林甫叫来书吏,低声道:“悄悄到刑部尚书裴敦复府上,就说我有要事召见他。”
小半个时辰后,裴敦复到了李林甫府第。行过礼后,站在精思堂上垂手而立。
裴敦复虽是刑部尚书,却不是宰相,侍中李林甫也未让他坐下,一边品着茶,一边暗中观察他,裴教复身材魁梧,相貌堂学,年龄不过四十多岁,为人直率,看上去城府不深。
“请坐,裴尚书网回帝都长安。一身的风霜征尘,辛苦了。”李林甫给了他一些压力,开始打听起平寇的情况,问道:“裴尚书此番驾船出海,讨伐海贼,战事艰难。一定历尽十辛万苦吧”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裴敦复心里咯噔一下,叹道:“海战不比骑战,飘泊在茫茫大海之上,随时可以遇敌,日夜都得小心翼翼,整军备战,李侍中想必知道,下官生于陆地,长于陆地,虽然屡经战阵,但出海作战却是初次。海上风大浪急,战船每天在波峰浪谷间航行,食物、淡水也不充裕,真是苦不堪言”
知道裴敦复在为自己表功,李林甫表面点头深以为然,故意问道:“听说东海盗寇人数众多,又擅长海战,很难应付”
见李侍中似乎同情自己,裴敦的赶紧答道:“正是。东海盗寇在海上神出鬼没,忽聚忽散,常趁唐军水师疏于戒备时偷袭,待我组织反击。他们又迅速逃去。他们驾着轻舟小船,又熟悉暗礁等情况,行动方便,我军虽然船多势众,常常是船自为战,人自为战,又多在夜间出没。扰得我军将士难得休息。”
“那么,裴尚书用何计破敌呢”李林冉追问道说到高兴的那一两场小战事。裴敦复眉飞色舞:“下官自幼苦读兵法,对带兵作战略知一二。面对海贼的狡黠刁顽,下官采取了孙。武所言“利而诱之”之法,即叫军士驾着小艇接近海贼,拿出金帛财物,晓以利害,去招降他们。东海盗寇都是贪图钱财的鼠目寸光之辈,他们见利而动,趋之若鹜,我则乘其斗志松懈。一举将他们歼灭。好比李侍中坐在池边钓鱼,几枚香缘,就钓起大鱼。
这人也不那么直率,编着谎话,还拍了我一下马屁。李林甫见他志得意满的样子,禁不住暗觉好笑,心想,海盗们会如此蠢笨,上钩不说。还被你端了老巢要是伏波王在这儿,问起细节,将你编造的战事一戳即穿。
但李林甫为了利用他对付裴宽,却装作很认真地倾听,并伸着大拇指赞道:“裴尚书智谋超群,劳苦功高,真不愧为大唐良将,圣人会重重赏赐于你”
“还请李侍中为我在圣人面前美言。”裴敦复脸上堆满了喜悦,故作谦虚:“下官不过是平灭了几个海盗,有什么功劳值得夸耀还不是李侍中栽培提携,我在东海平寇,得了一株两尺高
瞧着这份重礼的面上,李林甫微笑着道:“哪怎么好意思,裴尚书为人忠厚,清正廉洁,今又立了剿灭海盗的大功,理应受到皇帝奖赏。”
突然脸上带着疑惑不解的神情。李林甫问道:“有人曾私下议论裴尚书谎报军功,话都传到我耳里来了。此事你可知道”
宛如头顶响了个。炸雷,裴敦复顿时大惊,醒悟过来,掩饰自己的慌张。愤愤不平道:“我在出海讨贼。出生入死,有目共睹,何曾谎报军功。一定是卑鄙小人忌妒于我,暗中诽谤,还望侍中明查。”
李林甫微微笑道:“裴尚书不要生气,真的假不了,弄假也难成真。这些风言风语。还是不听也罢。”
裴敦复站起来,拱手道:“我裴敦复行事堂堂正正,一心为公,岂容卑鄙小人任意涂抹,歪曲事实李侍中能告诉我那个人是谁吗”
李林甫面有难色,只顾低头喝茶,把裴敦复等得心里跟猫抓了似的。
既然消息都传到侍中李林甫这儿来了,这事情闹大了,裴敦复牙一咬:“实不相瞒李侍中,我这次剿灭海盗,颇有斩获,下官明日就送两百两黄金到府上,请李侍中说出那人姓名,替我在圣人面前多多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