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命人飞鸽传往定北,各官府衙门便开始四处征兆马车,海都城早已传扬了吴三桂入侵的事,起先大家还有些不安,但是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再联想起皇上以往征平万方地赫赫战功,城内驻扎的明军训练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也就安心了一些。
邸报的兴起。也间接的唤醒了海都人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意识,在不安之后。海都人非但没有畏惧,反而义愤填膺的要求惩治国贼吴三桂,北伐云南救万民于水火。
云南乃是多民族混杂而居的南疆大省,其中不但有汉人。还有流落其间生活在缅人,更有暹罗国地族人,云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各大邸报语。新始皇帝陛下乃是汉、苗、瑶、桂、汶、克伦、掸各族共同的皇帝,理应顺应天命,兴师北伐。
这是海都人地普遍观点,得知朝廷征召马车,先是各商会的正副会长第一时间表示应征。献上了百辆马车之后。其他的商团人员紧随其后,接着便是乡绅小商贩。最后连寻常在海都城拉客的马夫也不甘落后,一日之内。两千辆马车如长龙一般摆在了凯旋门外地驰道上。
由于南洋缺乏良马。海都城地马匹大多数由阿拉伯等国地商人海运而来。因此。拉车地尽是高大神骏地阿拉伯马。在一片片马嘶响鼻声中。一万五千名驻留海都地大明陆军战士上了马车。朱骏稳居正中。在无数双灼热地目光中一声令下。万马奔腾而去。
吴三桂地中军继续龟缩于喀伦城。手下心腹大将元让地一万大军开始从后队改为前队。在喀伦城附近开始扫荡。另吴三桂丧气地是。李定国地大军仍然没有寻到。派出去地斥候大多数没有回来。
入缅已进入第四天。吴军已经进入了进退维谷地境地。既不敢轻军冒进。又不能就此撤兵。眼看着士气越来越弱。士卒之间谣言不断。吴三桂只能期盼于前线元让先锋军地消息。
能否消灭李定国完全取决于时间。吴三桂估计海都地援军至少还有十天才能抵达。也就是这十天地时间内。他必须找到李定国地主力一鼓而下。否则战局越是拖延下去。不但让明军有了喘息增援地时间。而且己方地士气也将一泻千里。只有撤兵一途。
如今地军营中已经开始散布了各式各样地谣言。特别是上次地炸营事件地版本更是让士兵们揣揣不安。许多人在暗地里传言是恶鬼作乱。也就是俗称地鬼附身才导致了炸营地士兵神经失常。陷入杀戮。而定北乃是不详之地。妖魔鬼怪众多。有地还说是当地地土人用巫蛊之术控制了士兵。有地说是神明不愿意吴军入缅作战。于是降下了灾祸。版本不一。但是每一个流传地版本却都是动摇军心地有利武器。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浑身是血地探子骑着快马沿着驰道飞快入城。一炷香之后。已进了衙堂向吴三桂汇报军情。
“王爷,元提督在喀伦城东南四十里处遭遇定北贼军主力,敌人足有两万人,突然列阵于山谷中对我先锋军发起攻击,元将军亲自督战,无奈贼军人多势众,又占了地利,如今已被贼军分割围困,元将军让小的回来请求王爷发兵救援,若再延迟,恐怕先锋军要全军覆没了。”
“好,李定国,你终究按奈不住了。”吴三桂不怒反笑,激动的老脸胀红,道:“左右速速点齐军马,准备出城救援。”
有了李定国的消息就好办,元让所率的前军不过是吴三桂的诱饵而已,原本就是用来钓李定国上钩的,如今李定国突然袭击元让,只要元让能够多抵挡一日,吴三桂便能领着中军与李定国决一死战,海都城的援军多为步兵,靠着两条腿北上增援最快也要七八天的时间,只要李定国愿意硬碰硬,吴三桂绝对相信三天之内能够让定北军荡然无存。
吴军迅速的集结起来,开始向东南方向进发,吴三桂下了重赏,也鼓舞了部分吴军的士气,五万大军抬着无数猎猎作响的帜旗,在五千骑兵的开道之下,迅速的扑向他们的目的地。
第一百六十一章:决一死战 一
崇山峻岭之间,无数密密麻麻的人影相互交错着厮杀在了一起,人数较少的清军被黑衣轻甲的明军分割成了几块,外围的明军并不急于将其歼灭,只是不断的挺着长矛压缩清军的空间。
明军的长矛足有两丈长,一根长矛必须要两个士兵才能抬起,他们组成长矛阵,无数根长矛密集的向着清军不断冲杀,清军的短刀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只能不断的向后收缩,几次想要突围,却留下了一地的尸体,更为致命的是,在密集的长矛阵空隙里,时而会有一些抬弩的明军不断的发射着羽箭,在一阵阵破空声下,又是零星的清军化为尸体,令人胆寒。
这种前所未有的长矛阵法让清军一时之间无所适从,处处处于挨打的地位,就连反击也不知如何下手。
贵州提督元让帽盔已消失不见,脑后的辫子被人砍掉了一截,全身的钉甲亦是被割裂了几块,他握着血淋淋的长刀,打算指挥着部下进行又一次的突围。他粗略估算了剩余的部众,估摸了下时间,整整一万的新兵已被屠戮近半,派出去求援的探子现在最多抵达喀伦,要等平西王率军前来救援,至少还有一天时间,若不突围,这些人恐怕半日之内就会被明军屠戮干净,他咬咬牙,大喝一声:“想活命的跟老子往东北角杀。”
东北角正是矛阵最脆弱的位置,元让决定拼命了,聚集在他四周的清兵足有三千人,随着他的一声怒吼,胆怯的新兵在迟疑之后还是紧随其后,挥舞着长刀如风卷残云一般高吼着冲了过去。
一座小山丘上,李定国率领着一干将校俯撖着战局,当清军的洪流冲向东北角的那一刻。李定国捋了捋须,闭目道:“吴三桂自称兵多将广,依本王看来,这些兵将不过是酒囊饭袋之徒罢了,若他固守待援,说不定还能多支持一刻,却偏偏要自寻死路,传令,收网”
山丘之下,元让的残部正疯狂地挥舞着刀枪已经冲入了东北角的矛阵。元让一马当先,长刀一抖,挡开一支长矛,口里正要大吼一声鼓舞士气。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
趁着清军愣神的功夫。稀疏的长矛阵突然散开,映入元让眼帘的,是数百匹冲刺而来的战马挥舞着马刀冲刺而来。
看似是条生路,其实正是死路一条,元让的瞳孔渐渐收缩。一匹冲刺而来的战马迎面冲刺而来,骑士挥舞的马刀在阳光下闪露着寒芒。马刀已高高的举了起来,骑士作出了随时都要劈刺地动作,一瞬间功夫,元让想起了他曾在山海关的日子,那时候吴三桂还是崇祯皇帝敕封的平西伯,他还是山海关内的一个无名小卒,与这些围剿自己地明兵一样,穿戴着同样的铠甲。紧接他成为了吴三桂地亲兵,两年后,吴三桂召集众将。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他看到,七八个将军在目瞪口呆之后拔出了腰刀。这个时候,他和几十个亲兵一拥而上,将这些不服者尽皆斩杀。
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了大清国的平西王,元让也因为这场大清洗成为了一名游击,关宁铁骑如洪流一般与八旗一道,冲入关中,转战陕西,入四川,进云南,站在无数的人头,元让成为了贵州提督,更是平西王的左膀右臂,而今天,也正是他辉煌人生中地终点。
“哈哈”元让疯狂的将刀横在了胸前,作出了格挡地动作,这也许就是报应吧,元让想起了无数颗被他割下来的人头。
嘭强大的惯性之下,数百骑兵冲入清兵的队形,紧接着寒光在空中划下半弧,血花四溅